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2020年度工作报告
中广网 2021-01-22
    
   攻坚克难 砥砺前行 同心战“疫”广播剧人在行动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2020年度工作报告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高坦                                        

  2020,对于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新冠肆虐,“疫情就是命令”,全国广播剧人在研究会的号召下,团结奋斗,统一行动,同心战“疫”,战绩辉煌。这一年,欣逢新中国广播剧诞生七十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四十年,我们回顾历史,心潮澎湃,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下面我代表本届常务理事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疫情就是命令”,广播剧人在行动

  2020年初,新冠肆虐。“疫情就是命令”,广播剧人紧急行动,同心战“疫”,众志成城!大年初一的清晨,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率先吹响了冲锋号!在接下来的100天里全国广播剧人以实际行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担当,主动作为,行动迅速,汇“剧”力量,同心战“疫”,创作了500多部(集)广播剧和微广播剧。为全民科学抗疫、鼓舞斗志发挥了积极作用。

  500多部(集)的广播剧呈现了以下特点:

  1、战“疫”剧高速高产

  疫情就是命令,广播剧人放弃了春节假期,主动返岗,多省市电台紧急筹建创作组。大年初二开始,就制作完成了第一批的公益类广播剧。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前方医护人员在和死神赛跑,广播剧人也在和时间较量!例如沈阳原创基地的一个夜晚写出10个微剧的提纲,3天录制完成五集。

  2、齐心接力、隔空制作

  疫情拉开了人与人的距离,但是阻隔不了团队的合作。这些制作团队从创意策划到录制、制作,很多广播剧的主创人员全部是在互不见面、拉群讨论的环境中完成,开创大规模“云端联手、隔空制作”的广播剧生产方式。

  3、资源共享,抱团取暖

  1月底的“广播剧人”群里有一段文字一直循环——“请有资源的各台广播剧人跟进,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抱团取暖,共克时艰!”面对疫情大考,广播剧人紧急启动应急机制,所有单位制作的音频都直接发在广播剧人的大群里,让全国各台按需下载播出。让每一集广播剧都能发挥更大的传播效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向当时的暴风中心湖北台积极发送战“疫”剧。湖北台主动作为,搭建了一个“八方声援 汇‘剧’力量”的网络专题页面,有专人负责平台搭建和对接各台,收集整理上传剧集和海报并将音频打包提供给“云听”和有需求的电台,避免各地重复工作,提供了战“疫”广播剧统一的展示窗口!

  4、形式种类丰富、有理性有温度

  500多部(集)广播剧中,生动讲述抗疫故事,热情歌颂平凡英雄,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广泛传播科普知识,一批主题鲜明、富有创意、隔空制作的广播剧力作,为抗击疫情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5、大量新晋创作单位应运而生

  很多之前没有涉足广播剧门类的机构、高校、地方台,这次也被创作热潮感染,共同投入到广播剧的生产制作中。他们感受到在突发性事件中,广播剧等文艺作品既是对新闻报道的有效补充,也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表达,更有贴近性、吸引力、感染力,更能引发情感共鸣,传播核心价值观。

  6、多屏传播,影响广泛

  在众多抗“疫”主题广播剧的背后,也体现了用户思维、社会化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互联网思维发挥的作用及影响。如湖北的沙画战“疫”广播剧,舞台剧广播剧。用别样的形式给广播剧更多的呈现方式。“云听”牵头制作的音视频广播剧带给了我们更多的视觉冲击。苏州台的情景剧还进行了动画配图,分发到苏州各智慧社区和公共交通等社会电子屏播出。

  这场疫情给广播剧正常制作带来很大困难,但全国广播剧人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创造性工作,形成了一套良好的运作体系,可谓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一系列融合式、沉浸式的广播剧精品,营造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良好舆论氛围。同时在新媒体端所取得的不俗成绩,也让广播剧人从中看到了继往开来、传承创新的希望和活力。汇“剧”力量,同心战“疫”,广播剧人用实际行动在2020年开端,为新中国广播剧七十年书写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与时‘剧’进、‘声’生不息”举办全国优秀广播剧展播活动

  由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主办的 “2020年全国优秀广播剧展播”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展播以“与时‘剧’进、‘声’生不息”,庆祝新中国广播剧诞生七十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四十年为主题。

  活动自5月下旬启动以来,得到研究会各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经历“报送-初选-审听-包装-推广”五个阶段,精心筹备3月有余,自9月份开始在近百家会员台集中展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各方好评不断。

  本次参与展播的广播剧精品共70部、227集,时长达132个小时。目前全网播出访问量将近700万次。

  今年的展播活动有以下三个特点:

  1、精品荟萃、时代感强

  展播作品主题鲜明、时代感强、特色突出。生动反映了新中国广播剧70年来走过的璀璨历程。

  创作于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的中外题材广播剧《猫与水暖工》、《杜十娘》是用声音塑造人物的典范;戏曲广播剧《汉宫秋》显示了当年广播剧人对广播剧形式的拓展创新;《小岗新传》、《春风又绿岭南镇》等生动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新景象和新成就;《爸爸的冲锋号》、《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讲述了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真实故事;《中共中央在香山》、《淬炼》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献礼之作……

  2、制作精良、大腕云集

  展播作品的创作班底群星闪耀,演播队伍高手云集。既有全国广播剧界不同年代的著名编剧、导演、音乐、音响、录制等主创,又有北京人艺等著名话剧院团,电影译制片厂等各界演播艺术家的倾情加盟。

  3、全网联动、融媒呈现

  本次展播作品同步登陆学习强国全国平台,并以专题推荐的形式在首页醒目呈现。

  北京广播电视台官方客户端“听听FM”是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接收整理各地电台报送的参展作品,并严格审核审听,确保播出作品符合活动要求。

  “听听FM”为活动开设融媒体专区,并为每部作品单独开发H5页面以供移动端传播,设计了带收听二维码的精美海报供展播单位转发宣传。活动期间,展播作品在融媒体专区的访问量超过30万次。

  活动还得到中国网、中华网、中国日报网、央广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平台的报道。北京广播电视台牵头成立的“融媒体声音联盟”中,已有天津市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吉林延吉广播电视台、福建省永安市融媒体中心等30家会员机构加入展播活动,北京各区县电台也在节目中播出了相关内容。

  中广联节目交易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评委赵德全表示,本次展播活动具有特殊的意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等主题宣传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当前,广播剧的创作生产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要时期。广播剧人应抓住时代机遇和发展空间,让新时代、新职能、新技术、新平台为广播剧创作出更多精品剧作纪录时代、服务人民。

  在这里,让我们对承办这次展播活动的北京台所有领导和编播人员,对参与展播活动的全国所有广播剧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你们点赞!

  (三)战“疫”促进创作,广播剧创作再度“井喷”

  2020年,对于广播剧创作的促进也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虽然受疫情影响,广播剧专家评析时间比往年后延,但在研究会的努力下,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第20届广播剧专家评析暨第12届论文评析会依然于912日在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举行。安景林、熊生民、李京盛、赵德全、何善昭、何梁漳、黄云鹤、周文凯、高坦、王莹、马国华、潘海琳、陶青、吕卉、徐国春、王锐、郭戴云、蒋倩、王海燕、牛力共20位评委参加了本次评析会。评委们经过紧张的初评和终评,98部广播剧以及28篇论文进行现场评议投票,最终6大参评项目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作品和8个最佳个人单项,以及4首“最佳主题歌”。

  评委们肯定了本届参评作品数量在疫情年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明显增多,精品剧质量保持较高水平,题材十分广泛,主旋律突出,思想性和艺术性可圈可点。今年在新冠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全国广播剧人创造性地采用“云录制”方法,制作出500多部(集)抗疫广播剧,在参加评析的98部广播剧中战“疫”剧比重很大。此外参评的28篇论文质量和数量均创近年新高。

  在此,让我们对大力支持研究会工作,成功承办本次研究会专家评析会议的广东东莞大岭山镇文广中心等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

  (四)抓培训 开微课 知难而进

  多年来,研究会在业务培训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果。无论是集中授课+导师辅导的实战培训班,还是利用年会期间举办的专家培训和高峰论坛,无论是大课堂还是分组教学,无论是专家点评还是导演、主创人员分组和与会人员结合每年的参评剧目现场分析互动,效果都很好。由于大家集中参加培训的机会有限,从2018年开始,我们利用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微信公众号开讲“微课”,把年会讲课专家的课件陆续在微信公众号刊登,让更多的广播剧人分享,今年因疫情开会时间缩短,暂时取消“培训课”,但是广播剧和论文专家点评仍就进行,四位专家都做了认真准备,下午的“点评”请大家认真聆听。

  年会结束后我们准备把专家点评发言和各位老前辈为祝贺七十年,四十年写的发言陆续上公众号“微课”,让更多人分享。

  (五)攻坚克难,群策群力,保障工作

  多年来研究会一直坚持借助融媒体发展优势,依托“中国广播网”研究会网站和研究会公众号的平台,扩大广播剧的影响,同时也为会员台开辟了更广阔的交流互动平台。

  根据研究会工作的特殊情况,为了发挥集体领导、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优势,我们坚持采取灵活的手机微信群办公机制,更加便捷高效,很多重要决策和意见都在办公群里形成。

  每年年底,研究会都要集中召开秘书长办公会,总结当年研究会的工作,提出下一年工作思路,与会代表围绕5G时代的来临,从多方面探讨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应该开展的工作,如何引导广播剧健康、繁荣发展。

  2020年,不仅是新班子开展工作的第二年,也是广电总局对所管辖的社会团体继续严查严审的一年。研究会在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重新调整工作人员的情况下,一边办交接,一边接受审查、审计,开会、填报表、写汇报等等已成常态,研究会除了正常规定动作之外,承载了更多更繁杂的工作任务。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会日常工作坚持开展,公众号到目前为止,推介了53期,最近的高峰期是一周五期。现在研究会公众号推介的广播剧,凡是制作成品的都要求制作方提供完整音频,供手机客户在机收听。从这个角度解决广播剧上手机的问题。

  会费收取情况虽受疫情影响也基本顺利,到目前为止已有一半以上的会员单位按规定缴纳会费。今年又有浙江台州广播电视台、厦门集美区广播电视台、海口广播电视台、东莞市大岭山文广中心、西安艾丁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台州电影电视制作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申请加入研究会,目前研究会会员单位是101家。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除了办公室常务工作人员攻坚克难的努力之外,研究会理事会工作群发挥了很大作用,在这里请大家对这些不计报酬,勇挑重担的理事们和热心的广播剧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六)办年会 促交流 谋发展

  研究会每年按计划组织召开一次年会。总结工作、颁布评析成果、点评研讨、交流业务、商讨下一年计划。来自全国各地会员单位的广播剧同仁,欢聚一堂,共商大计。加强了交流、促进了工作、增进了感情、体现了社团的凝聚力,年会已成为全国广播剧人相聚的盛会。特别是中央发布八项规定以后,简约办会已成制度,如何既简约简朴又要把每次年会开好,给每年的接会台提出了挑战,增加了难度。今年是疫情年,接会工作更加困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为勇于攻坚克难为研究会承办本届年会的吉林台表示衷心的感谢!

  广播剧人大联欢活动始于10年前的万州年会,至今已成为凝聚广播剧人气,展示广播剧人才艺,激发广播剧人热情参与的保留节目。今年的年会“盛典”晚会,精选的庆祝七十年、四十年的广播剧精品片段和本届广播剧评析最佳主题歌将一一呈现。藏龙卧虎的广播剧人将为年会奉上一台向新中国广播剧诞生70年致敬的高水准节目。晚会上还将为抗疫广播剧颁发纪念证书,全体与会代表还将齐声合唱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新“会歌”《光荣的广播剧人》,让我们一起期待!

  回顾多年来中国广播剧发展状况,确实令人振奋。从1996年中宣部设立“五个一工程”广播剧奖后,我们的广播剧人,经过20余年艰苦拼搏,多方探索,终于取得了目前的成绩。通过“三贴近”创作题材的拓宽,我们广播剧的创作从小繁荣逐渐到大发展;通过市场化运作,我们广播剧的受众从小群体逐渐向大范围扩展;通过业务培训和微剧创作实践的学习,我们广播剧的从业队伍从老化凋零逐渐向年轻化拓展;通过自我宣传意识的日益增强,我们广播剧的社会影响力,从自娱自乐逐渐向全社会、多媒体拓展;通过内合外联、新科技手段,我们广播剧研究会的工作不断有了新的进展。

  同志们,本届年会结束以后,我们将面临新一年的工作。明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广播剧人要用行动来迎接这个重要的年份,一方面仍然要围绕促进广播剧的生存与发展这个工作重点,不忘初心,坚守为人民创作的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一手抓精品,一手抓市场,大力促进广播剧的发展与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将“兴文化、展形象”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务,提出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重要要求,为新时代文艺繁荣、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提供了行动指南。

  广播电视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兴起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目标的确立,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空前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广播剧行业唯一的国家级社团组织,我们必须自觉主动地、科学有序地贯彻党的文化发展战略,推动广播剧的繁荣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自己的努力,这一点应作为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

  2020年广播剧研究会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大家支持的结果,今后也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与推动,让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发展大好形势,使广播剧艺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在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中国的广播剧人,要不负众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创作,用声音为时代放歌!为广播剧的繁荣发展,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广播剧人,请继续行动!

责编:王玲 来源: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研究会通信地址
邮编:100866
地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业务楼511室
电话:010—86096784
电邮:gbjyjh@sina.com
网址:http://www.cnr.cn/gbyj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