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2018年工作报告
中广网 2018-12-19
    
 
不忘初心 与时俱进   融媒体发展  市场化道路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高坦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

   我代表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

 今年是2018年换届选举年。这个工作报告,将概括总结研究会从2014年到2018年五年的工作,回顾广播剧五年的发展状况,对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提出建议与希望,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 一、工作回顾

2014年被业内称为传媒业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回顾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五年的工作,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始终按照中央精神,遵循广播剧发展规律,把“融媒体发展广播剧”作为我们工作的关键词,我们在2013年底北京举办的培训班上,就提出了融媒体发展广播剧的思路并付诸了行动。五年来,我们的一切工作:微剧大赛与论坛,培训,评析创优与市场培育等等,都离不开融媒体的思路。好风凭借力,作为广播节目内容生产重要团队的广播剧制作单位和广播剧人,我们乘融媒体东风,走好自己的繁荣发展道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 (一)抓创作 促发展 成效显著

广播剧的评析创优和市场培育始终是研究会的重要工作之一。在融媒体发展时代,更加需要大量丰富多彩“内容为王”的好作品,广播剧的评析创优具有了更新的意义。

五年来,各会员台的精品佳作频出,特别是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广播剧评奖,更是大大促进了广播剧精品的创作,好戏“井喷”。全国广播剧工作者一手抓精品,一手抓市场,多方面满足了群众的欣赏需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4年到2018年,广播剧研究会共组织了第十四到第十八届共五届广播剧作品专家评析活动。共有344部作品参评,305部作品获奖,55人获个人单项奖。两年一评的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研究会每次都从专家评析获奖作品中,依次推荐10部优秀作品参评广播剧“政府”奖,均取得好成绩。2017年获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8部广播剧作品其中就有6部是参加广播剧专家评析的优秀剧目,2017年获2015-2016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的唯一一部广播剧,也是广播剧专家评析的一等剧目,获提名奖的就更多了。

组织了第九、第十届、第十一届广播剧论文评析,有35篇论文参评,32篇获奖。

(二) (二)抓培训 重学术 成果丰硕

1、中国广播剧精品选第二部U盘版制作成功

我们的中国广播剧精品选第二部U盘版,已经制作成功并下发。选入续集的2005年至2010年获奖广播剧作品有83部,这是继《中国广播剧精品选》之后的又一次有规模的资料收集工作,对于展示成果,保留资料,研究历史,吸收借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中征集、校对、统一体例工作十分繁重,广播剧的新老专家为此付出了很大心血,U盘版较之纸质版具有携带便捷,收藏方便的优势。

先出的纸质的八卷本《中国广播剧精品选》(一)和这次出的U盘版《中国广播剧精品选》(二)共收入了上个世纪50 年代至2010年长达半个多世纪的252部作品;其中有儿童广播剧、短剧、单本剧和广播连续剧。这些作品都是广播剧有代表性的作品和历年全国性广播剧评奖中名列前茅的精品。思想性、艺术性、可读(听)性达到较高水平。

2、首次拍摄广播剧口述历史,《声·生不息——广播剧口述史》第一季制作成功

大型口述历史文献纪录片《声·生不息——广播剧口述史》由长春广播电视台与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合拍摄。该片如实记录下一个个亲历者亲历和了解的关于广播剧鲜活生动的真实故事。用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广播剧发展历史的同时也是记录新中国广播事业发展的历史,更可以为新中国声音的历史留下珍贵的视觉资料。这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是广播剧人义不容辞的担当和责任。

这项工作通过摄制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于20169月初圆满完成了前期的拍摄工作。辗转五座城市共采访38人,拍摄时长近5000分钟。目前大型文献纪录片《声生不息——广播剧人口述史》第一季(十集)已经制作完成,于2017721--730日长春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进行了首播。根据口述历史整理的书籍也已出版发行。下一步,拍摄组竭尽全力把握好手里的资源,待条件具备时完成第二季。

3、加强业务培训,注重前沿性思考,拓展融媒体发展空间

五年来,研究会在业务培训方面也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果。

2013年换届选举以后,年底研究会就在京举办了第四期广播剧制作人培训班。着重就“五个一工程”精品广播剧和日常播出的栏目剧、市场剧、微剧等的选材、创作、录制进行业务培训,特别可贵的是这次培训没有局限于业务水平的学习提高,而是在课堂发言中注重启发大家对广播剧发展的前沿性思考。在培训期间,大家总结、归纳出一个口号和一条途径:一个口号是:“广播剧目前不挣钱!”(特指先培育市场)一条途径是: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将举全国广播剧人之力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播出平台——中国公益广播剧场,从全国各家电台广泛征集优秀广播剧,借助网络将现有广播剧宣传推广出去,此举终于在“广播剧如何走市场”这个纠结多年的问题有了重大突破,中国公益广播剧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广播剧终于迈出了融媒体发展的第一步。目前,在全国广播剧人的支持下,公益网已上传广播剧近968部。

201465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第五期广播剧制作人培训班在沈阳举办,由沈阳台承办。来自全国的60多位广播同仁在这里分享了沈阳广播剧人呈现的一次别开生面的经验交流

2015年,宁夏交通台、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先后成功主办了面向全国、全省的微广播剧演播制作培训班。

2016年春季,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和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在武汉市联合举办了创新创优广播剧制作实战培训班。承办单位是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部。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导师辅导。白天听课+晚上作业的方式。中国广播剧领域的专家与138位来自全国和全省各级广电系统的采编播人员、各大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播剧爱好者们相聚一堂,开展了为期两天半的广播剧实战培训。

2018年秋季,研究会在年会期间举办的培训,由来自全国的10位广播剧顶级专家为大家集中授课。

此外,我们每年都利用年会的时机,或是专家点评,或是导演、主创人员分组和与会人员结合每年的参评剧目现场分析互动,效果也很好。

(三)与时俱进,微剧发展突飞猛进,微剧分会成立

五年来,微剧发展乘融媒体之势突飞猛进。研究会网上公益广播剧场已经把历届微剧大赛的获奖微剧466集全部上传,网友可以随时点击收听。从2012年开始,微剧经过6年多的实践,借助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现在已经像微博、微信那样在网上、手机上传播和分享。微广播剧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线性广播节目的播出形态,充分展现出了融媒体产品的优势特征。浙江台、河北台、福建台、安徽台、内蒙台、湖北台、新疆台等多家电台先后启动了百集微剧的制作;沈阳广播电视台的微剧早已实现日播化,全天多次滚动播出;余姚电台规划开播中国第一家集有线广播与无线网络于一体的微广播剧专业广播频道。

此外,微剧大赛历届获奖剧目的剧本全部集结成册,由中国广播出版社出版。

2014年,中国(余姚)微广播剧发展论坛在浙江余姚市举办。五年来,微剧的多种类型业务培训也火热开展。

2015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了微剧分会、在余姚建立了微剧研发基地;微剧正式列入“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评奖序列。

2016年,微剧分会升格为中广联合会直接领导下的专业委员会。

(四)群策群力保障日常工高效运行

五年来研究会一直坚持借助《中国广播报》和“中国广播网”研究会网站、研究会公益网站和研究会公众号的平台优势,扩大广播剧的影响,同时也为会员台开辟了更广阔的交流互动平台。

2011年开始,研究会本着低碳、环保、节能的原则,再度压缩纸质刊物,全部信息、资料,第一时间在网上公布并长期保存,全国各地的重要广播剧信息都在网上体现。广播剧研究会网,为业内人员和外界人士了解广播剧提供了最实际的帮助。通过秘书处人员的不断努力,研究会网不断完善,已成为专业性很强的网站。《中国广播报》“广播剧吧”专栏,每期刊登各地广播剧坛信息,很受欢迎。这个版面一直坚持到2017年底中国广播报停办。从2014年开始,研究会在网上建立了每周一小时的秘书长办公会议制度。通过互联网召开一个小时的集体网上办公例会,一起集思广益商讨事务和研究发展规划,效果很好,后来又采取了灵活的手机微信群办公机制,更加便捷高效。

每年年底,研究会都要在京召开秘书长办公会,总结当年研究会的工作提出下一年工作思路,这种集思广益的办公方法有效地保障了研究会工作顺利开展。使研究会秘书处克服了人手少、头绪多等诸多困难,在各位副秘书长和一批热心的志愿者鼎力支持下,出色地完成了研究会的各项任务。

2018年的年会,承载了更多的工作任务,除了正常规定动作之外,还有五年一度的换届选举。五年来,很多副会长、副秘书长退休、转岗等等变化很大,要一一联系,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变更名单,研究会的秘书长工作群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代表研究会对这些不计报酬,勇挑重担的秘书长们和热心的广播剧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聚人气办好年会 促交流共谋发展

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开展工作以来,每年按计划组织召开一次年会。总结工作、颁布评析成果、点评研讨、交流业务、商讨下一年计划。来自全国各地会员台的广播剧同仁,欢聚一堂,共商大计。加强了交流、促进了工作、增进了感情、体现了社团的凝聚力,年会已成为全国广播剧人相聚的盛会。特别是2014年,中央发布八项规定以后,简约办会已成制度,如何既简约简朴又要把每次年会开好,给每年的接会台提出了挑战,增加了难度。为此研究会秘书处作了大量的调整,转变思路的工作,承办台更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在此,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为五年来为研究会承办五次年会的宁夏台、广西北海台、甘肃台、湖北台、辽宁台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承办过专家评析会的广东台、江苏武进台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进一步发挥年会聚集人气,促进交流、沟通,共谋发展的作用,研究会近几年加大办会力度,全面开发各会员单位申办年会的积极性。每年的年会上,通过确认下届年会的申办单位和接旗仪式,进一步增强了接会台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激发了接会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办会越来越难的情况下,每年仍旧有会员台知难而进,积极申办年会,在这里让我们对这些会员单位一并表示感谢!

 广播剧人大联欢活动始于2010年的万州年会,至今已成为凝聚广播剧人气,展示广播剧人才艺,激发广播剧人热情参与的保留节目。每年的大联欢,研究会都充分调动全体与会人员的积极性,不仅有获奖广播剧的展播演示、广播剧人的才艺展示、当地风情的节目演出,还有群众参与性的娱乐节目。我们相信一年一度的以节俭热烈、增进友谊、歌唱心声、凝聚人气为宗旨的大联欢,会办得越来越好。今年的年会大联欢,承办台辽宁台做了充分准备,承诺给我们全新的感受,让我们今晚拭目以待并积极参与。

    五年来,研究会在年会期间,还坚持开展送广播剧进校园的活动。宁夏孤儿院、广西涠洲岛的中学,兰州东郊小学,中国盲人协会所属盲人学校,四川大凉山志愿者“马姐姐”所属的15所山区小学的孩子们都得到了我们的广播剧。令人感动的是,当大家得知送光盘的消息,都踊跃参加,纷纷无偿贡献本台精心制作的儿童广播剧和适于孩子们收听的广播剧。前不久上海台、余姚台、辽宁台、安徽台、河北台、湖北台、天津台还出资购买成套的百集儿童广播剧准备送给孩子们。

(六)有亮点 有突破 有所创新

五年来研究会的工作,基本做到每年都有新亮点、新突破。

2014,研究会采纳大家意见,首次提出“广播剧培育市场,目前不挣钱!”的口号,首次举全国广播剧人之力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播出平台——中国公益广播剧场,中国广播剧终于迈出了融媒体发展的第一步。

为了充分听取中青年广播剧人的意见,2014年的广播剧专家评析首次采取了初评和终评相结合的方法。这种老中青评委团队组合评析的方法效果很好。

2015年,为做好第十三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获奖广播剧的宣传,研究会首次推出广播剧微剧版春节贺岁展播,微剧的形式,精品剧的内容,从腊月二十八到正月十五,每日推一剧。

继微剧版展播后,研究会集思广益,着手开办了研究会微信公众号。在人力不足,没有专职公号编辑的情况下,万州台潘海琳团队,和余姚台凌宏、秘书处万华联手合作把研究会公众号办得有模有样。这些集美文美图和音频为一体的微信,吸引了众多网友和粉丝的关注。同时,又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和及时性,成为了广播剧的集中展示平台和广播剧人的互动交流平台。 

2015,研究会首次倾力协办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农村题材微广播剧剧本征集活动,这是广播剧史上第一次面向全国征集农村题材广播剧剧本。近500件参评作品中有很多是来自农民作者,虽然很稚嫩,简单,但这是农民参与创作广播剧的一个良好开端。研究会会员单位的广播剧人在研究会的发动下,投稿近50部,有近30部作品入围、获奖。

2016大家加大力度注重播出宣传,举办多种形式的启动仪式、开播仪式,效果很好。例如上海台制作的《我的1945》,湖北台制作的《加油,兄弟》,河南台、哈密台等单位联合制作的《永不退色的照片》,常州文联、常州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制作的《红衣奶奶许巧珍》,河北沧州台制作的《白文冠》,深圳宝安台制作的《社区达人关大姐》等这些开播仪式、启动仪式,请来了听众、生活原型本人、家属、单位职工群众等等,现场听广播剧,赠送光碟,发表感言,搞得热火朝天,使广播剧更加深入人心,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2016年,长春广播电视台与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决定联合拍摄大型口述历史文献纪录片《声·生不息——广播剧口述史》。

2016年年会期间,研究会首次尝试组织全体代表对本届部分获奖广播剧展开集体赏析研讨。因参会代表较多,研讨分五组进行。研究会派出五位副秘书长主持;由黑龙江台王锐、王波、中央台王伟、上海台徐国春、沈阳台宋晓五位导演分别担任各组的主讲人;赏析获奖剧目的主创人员担任搭档,紧密配合;让主创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广播剧人面对面交流研讨,更直接,更有互动。讲者倾囊而出,听者争相求教,气氛活跃,效果明显。

2017年,首次达成由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代表全国各会员台和相关音频网站签订合作协议,拟将精品广播剧传播到互联网手机平台的共识。研究会整合力量,盘活现有广播剧创作与播出资源,形成合力,共谋发展。

2017年,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展现精

神文明建设领域里取得的丰硕成果,从921日起,由上海东方广播中心倡议、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发起、全国五十五家电台共同参与,时代之声——全国广播剧展播盛大开播。

多年来,全国广播剧同仁齐心聚力,以广播剧这一听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弘扬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制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时代之声——全国广播剧展播”正是一次顺应时代发展、向全国听众展示当代中国广播剧精神硕果、深厚积淀的绝美盛会。

2018年,亮点是“三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优秀的广播剧也应该如此。2017年底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大家一起就精品广播剧的市场开拓与新媒体融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参加会议的秘书长们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强调广播剧与时俱进,融合新媒体,我们既是内容生产,也要注重经营推广,在内容、渠道、平台几个方面做组织者和领跑者。会议讨论决定将近年来全国各台生产的800多集精品广播剧,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传播,供用户在线收听和下载,占领市场,形成导向,树立标杆,有利于促进广播剧的健康发展。

此次会议,达成“三微”的共识

1、上“微课”。就是微信培训授课,以先进技术支撑,充分利用

新媒体手段,采取网上授课的方式,邀请业内专家,平时给各会员台的广播剧从业者培训,从选题、编剧、导演、音乐、音效、录音合成各个方面,进行普及讲解,简称“微课”,本届年会结束后,我们的培训课件将全部上传网站,并通过研究会微信公众号推广,让更多的广播剧人分享受益;

2、推“微剧”。建立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有计划有步骤地将近年

来全国各台生产的800多集精品广播剧,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推介、传播;目前研究会公众号推介的广播剧,凡是制作成品的都要求制作方提供完整音频,供手机客户在机收听。从这个角度逐渐解决广播剧上手机的问题。

3、开“微店”。研究会开设一个微店,店内商品是近20年来中国广播剧精品选(全套8卷本,纸质版)和 优盘(电子版),供刚刚涉足广播剧的年轻人和业内人士学习、收藏,以市场手段扩大广播剧创作的影响。本次年会培训,我们也准备给有需求的学员免费提供中国广播剧精品选八卷本和论文选,可直接到万桦秘书那里报名并提供准确邮寄地址。

2018,研究会还决定在金秋十月举办“改革开放40年”全国优秀广播剧展播月活动,此活动由上海台倡议并牵头承办,有35家会员单位积极参与。

二、广播剧目前状况和今后工作的建议

回顾五年的中国广播剧发展状况,确实令人振奋。从1996年中宣部设立“五个一工程”广播剧奖后,我们的广播剧人,经过20余年艰苦拼搏,多方探索,终于取得了目前的成绩。通过“三贴近”创作题材的拓宽,我们广播剧的创作从小繁荣逐渐到大发展;通过市场化运作,我们广播剧的受众从小群体逐渐向大范围扩展;通过业务培训和微剧创作实践的学习,我们广播剧的从业队伍从老化凋零逐渐向年轻化拓展;通过自我宣传意识的日益增强,我们广播剧的社会影响力,从自娱自乐逐渐向全社会、多媒体拓展;通过内合外联、新科技手段,我们广播剧研究会的工作不断有了新的进展。

同志们,本届年会结束以后,立即面临下届“五个一工程”广播剧评奖和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评奖的重要活动。广播剧研究会一方面要协助中宣部、中广联合会圆满完成评奖任务,一方面仍然要围绕促进广播剧的生存与发展这个工作重点,不忘初心,坚守为人民创作的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一手抓精品,一手抓市场,大力促进广播剧的发展与繁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代表第七届常务理事会对即将产生的新一届常务理事会提出如下几点工作建议

(一)认清使命,积极推动广播剧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展形象,就是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兴文化、展形象”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务,提出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重要要求,为新时代文艺繁荣、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提供了行动指南。

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眼界在拓宽、品位在提升,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提出了更高要求。创造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迈进,就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广播电视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兴起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目标的确立,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空前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广播剧行业的社团组织,我们必须自觉主动地、科学有序地贯彻党的文化发展战略,推动广播剧的繁荣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自己的努力,这一点应作为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

(二)提高认识,科学规划,主动推进广播剧业内的改革创新

在新形势下,研究会的工作应进一步面向听众、面向市场,从内容创新、艺术创新、机制创新、营销手段创新入手,提高作品的思想艺术质量和发行传播能力,积极开拓广播剧市场。进一步推动广播剧上手机等新模式,继续扶持广播剧协作体,大力推动广播剧节目交换与交易,培育广播剧市场,实现以精品促市场,以通俗娱乐性广播剧闯市场,达到增强活力,壮大实力,增强凝聚力,扩大影响力的目标。

(三)加大力度,进一步做好学术研究、人才培训与节目创优工作

充分利用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和广电总局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等评奖和广播剧专家评析活动给全国广播剧发展带来的机遇,在生产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节目的同时,更要逐步引导广播剧生产进入普及化、常规化、大众化等良性循环。在制作精品的同时,也要尽量多生产听众欢迎、市场需要的通俗时尚的娱乐性广播剧,更新创作理念,大胆创新,走市场化运作之路。要努力生产足够数量的广播剧,以确保不间断的播出,尽可能地满足听众的需求。

与此同时,要大力加强广播剧的理论研究和评析工作。要针对不断涌现的新现象抓住新课题,经常举办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研讨会,引导大家共同关注广播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并组织和动员从业人员研究、探索广播剧创作中的理论问题并撰写文章,逐步解决广播剧创作理论滞后的问题。通过对剧目题材、创作思想、艺术表现得失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广播剧创作的整体水平;在理论研究方面应面向广播剧生产实际,面向广播剧发展中的难点,与时俱进,科学论证,对于广播剧的创作实践予以坚强的理论支撑

创造条件,研究会将继续有计划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广播剧从业人员培训班,同时鼓励各台为社会广播剧爱好者开办培训班,广播剧研究会可以充分利用专家和师资资源,为各台提供帮助。

争取继续拍摄《广播剧口述历史》第二季。

(四)努力做好研究会的日常工作,积极为会员台服好务

精心抓好每年的广播剧专家评析和每两年一届广播剧论文评析工作。进一步努力办好研究会网站和每期的公众号推介。开好每年年会。今年是中央发布八项规定以后研究会转变思路举办新型年会的第五年,五年来。研究会和年会承办台想方设法把会议办好,既要不违反八项规定,在规定时间内把所有会议内容进行完,还要让会议内容丰富多彩。我们的大联欢、走基层送广播剧等项目依旧保留。为此研究会秘书处和承办台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今后希望继续努力,加强与会员台的联络与沟通,为会员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同志们!我们深深感到,广播剧研究会五年来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大家支持的结果,每一个进步都是大家推动的结果,今后也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与推动,让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发展大好形势,使广播剧艺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在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随着今天研究会换届大会的召开,第七届理事会已完成历史使命,在此,请允许我代表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向给予我们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会员单位的领导和广播剧同仁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祝新一届理事会带领大家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开创中国广播剧的新天地。

谢谢大家!

责编:万华 来源: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