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繁荣创作,促进发展,扎实推进广播剧市场化进程(2009)
中广网 2011-02-14
    

——在2009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年会上的工作报告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会长 安景林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

     金秋时节,我们从全国各地来到山清水秀、碧海蓝天的福建漳浦相聚,参加2009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年会,首先,我代表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欢迎大家的到来,并对东道主——漳浦广电局出色的会议筹备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是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也是全国广播剧大获丰收、硕果累累的一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在大家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在服务广播、鼓励创新、评析研讨、理论研究,特别是推进广播剧市场化发展等方面,积极、务实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在,我代表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 工作回顾

  第六届常务理事会开展工作一年来,遵照新的研究会章程,根据新时期广播剧发展的需要和广播剧研究会常设机构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内合外联、借力发展的工作理念,开展了多项工作,并实现了五个第一:第一次和中国最大的音频网站中国广播网合作,开办“广播剧场”,使全国广播剧的最新创作首次联手上网络和广大听众、网友零距离接触,形成网络广播剧展播的可观阵容,弥补了广播剧精品和广大听众距离过远的不足;第一次和全国广播系统唯一的中央级报纸——中国广播报合作,开办“广播剧吧”,让全国的广播剧人有了一块交流互动的平台,使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广播剧的动态发展;第一次和政府部门及会员单位联合,举办广播剧廉政小品大赛,使广播剧更加紧密地配合党的廉政建设;第一次由研究会组织专家主编《中国广播剧简史》,努力填补中国广播剧无权威史记的空白。还有一个第一,就是经过多方努力,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评析创优工作与中广协会密切合作,今年的获奖证书除了加盖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的公章外,还加盖了中广协会的公章。这也是件大好事。

  下面,我分几个方面回顾一下研究会2009年的工作。

  (一)评奖创优坚持不懈,促进创作繁荣。

  广播剧的评析创优是研究会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主办、宁波镇海广电局承办的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第九届广播剧专家评析会于2009年5月在宁波镇海举行。本次评析会共收到全国61个会员台选送的70部(170余集)不同类型、风格多样的广播剧作品。共评出金、银、铜奖共65部,此外还评出了最佳编剧、导演、制作人、音响、录制共5个单项奖,最佳音乐奖空缺。

  评委们认为:这次评选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质量好,而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在选材、制作上水平又有所提高。有很多剧目除了保持精品的特点外,同时具有贴近生活、雅俗共赏、可听性强、适合走市场的优势。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参与制作的广播剧,彰显了活力和创新意识,令人欣慰。在参评的70部作品中,广播连续剧和单本剧是质量最好的类型,在参评的数量和质量上再创新高,评委会一致认为应当以质论等,实事求是地把精品力作评出来,所以这次评析有24部广播剧进入金奖行列。

  本届评委会根据实际情况提议将原来的“最佳编辑”奖项改为“最佳制作人”奖、原来特指技术人员的“最佳制作”奖改为“最佳录制”(包括录音和制作合成)奖。在下届单项奖评选中,还将进一步规范评选条例。评委会还就如何进一步培养提高广播剧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发表了意见,并提议在明年举办针对性更强的广播剧从业人员培训班。

  此外,研究会从2007、2008两年的专家奖获奖剧目中,严格按规定为今年的广播剧“政府奖”推选的10部作品,有一半获得了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黑龙江等广播剧制作大台,在得知送评名额太少,市、县台排不进来的情况后,主动让出名额,让排在他们后面的兄弟台剧目能有机会参评。这种风格值得提倡。

  今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还首次和中共宁波市纪委、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广播电视集团联合主办了《“清风和谐”廉政广播剧大赛》。这次大赛旨在充分发挥广播宣传的优势,运用广播剧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热情讴歌新时代涌现出来的勤政廉洁先进典型,营造反腐倡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研究会力图把这次活动同时当成各参评单位锻炼队伍、发现人才、促进广播剧市场化发展的一项有益的尝试。此次活动得到了很多会员单位的支持,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克服困难,加班加点,自编、自导、自演、自行录制参赛剧目,积极性很高。大赛一共收到了来自中央台、上海台、黑龙江台、北京台等30个电台参评的43部作品。目前评选已经结束,颁奖仪式将于10月底在宁波隆重举行。

  (二)组织、主办《广播剧市场之路》研讨会,推进广播剧市场化进程。

  为落实国家广电总局领导关于广播剧“要向电视剧学习走市场运作的路子”的指示精神,2009年2月,由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和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广播剧市场之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到会的领导有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中央台常务副台长赵子忠、中广协会评奖办主任赵德全等。来自全国的研究会会员台近4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广电总局电视剧司李京盛司长对广播剧十分熟悉,对电视剧的市场运营情况也非常了解,他在发言中回顾了广播剧的繁荣时期,也介绍了电视剧的发展历程,并就广播剧如何借鉴电视剧的成功经验走向市场的问题,做了精辟到位的分析,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代表很多都是在广播剧市场化实践方面有切身体会的广播剧人。他们在近几年走入市场的探索中,不拘一格,多方实验,制作出了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市场需求的多种类型的广播剧作品,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存在的问题,急需总结,以求有新的进展。大家结合自身体验就市场化实践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展开研讨,谈问题,提建议,想办法,求出路,畅所欲言,发言踊跃。

  经过紧张热烈的研讨,代表们就如何解决广播剧播出“窗口”、节目源、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注重品牌建设、设立广播剧制作基地、实现制播分离、恢复广播剧交易、加强信息交流、加强人员培训等多个积极应对市场的策略达成共识。大家一致认为这次研讨会召开得很及时,会期虽短,但很有成效。互相交流了情况、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广播剧市场之路》研讨会是现阶段广播剧发展中一次重要的研讨活动,广电总局胡占凡副局长对这次研讨会的成果给予肯定,他说:“这次研讨会开得不错,要把这次研讨会的成果体现到今后的工作之中,要把下一次的研讨会再开好。”

  研讨会后,《中国广播杂志》开辟专版全面介绍了研讨会的情况,并刊发了多篇研讨会代表的发言,研究会的《双月报》也为此出了专刊。

     (三)积极主动内合外联,借助《中国广播报》和中国广播网的平台优势,为广播剧扩大影响,为会员台开拓更广阔的交流互动平台。

  在过去的六年里,研究会只有一份内部交流的刊物——《中国广播剧双月报》,到目前为止,共出版了34期。《月报》在大力宣传会员台广播剧制作的新成果、介绍各会员台广播剧生产的最新动态、赏析、介绍优秀广播剧作品、推介广播剧从业人员的新作与经验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因为条件、经费的限制,读者只面对研究会内部,而且,两月一期的频率也不利于信息的及时传递。由于人力不足,网站方面也处于初级阶段,内容、形式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研究会的实际情况,不可能聘请更多的专职人员精耕细作,最好的办法是借力发展,扬长避短,用最低的成本,赢得较好的工作效率。为此,今年我们采取了和《中国广播报》、《中国广播网》合作的方式,取得了双赢的成果。

  《中国广播报》是由国家广电总局主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目前中国广播界唯一的中央级广播专业性报纸,每周出一期,发行渠道面向全国。从今年4月开始,《中国广播报》为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开辟专版,设置“广播剧吧”专栏,每期由一位“吧主”主持,力图以灵活轻松的主持形式、短小精炼的文字表述、多彩写真的图片展示,全方位、多侧面地反映当前广播剧的最新动态。目前已办了25期,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顾问、秘书长、副秘书长都担任过《剧吧》的主持人和稿件修改编辑,仅在《新剧画廊》专栏中,就为读者介绍了44部广播剧新作。过去,我们的广播剧制作情况和创作体会,苦于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平面媒体日常性地刊登介绍,及时地传递到全国各地。通过和《中国广播报》联合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广播报也因此丰富了版面,充实了内容。我们撰写的一些稿件,经常被报社作为重要文章进入头版“导读”的目录。我们希望更多的广播剧人拿起笔和相机,多为《剧吧》提供稿件和照片,到《剧吧》聊聊咱们的广播剧。我们的《双月报》也会以不定期的形式和大家见面,凡有重大活动,必出专刊记载。

  研究会另一项借力发展、实现双赢的举措是和《中国广播网》合作,联手打造中国广播剧最大的音频网站。

  为扩大广播剧社会影响力,更好地吸引青年听众关注和收听广播剧,使听众和网友第一时间能够通过网络在线欣赏到来自全国的优秀广播剧作品,行之有效地促进广播剧市场化进程,研究会和中国广播网联合在中国广播网音频世界开设了“广播剧场”。目前,已为广播网提供了46部最新广播剧作品的录音,陆续配图、加文字介绍后上传到“广播剧场”展播,在中广网众多上传的音频节目中,我们的2009最新广播剧展播占据了很大空间,在24小时音频排行中,经常出现研究会推荐的广播剧的大名。我们试图在今后每年举办广播剧专家评析的同时,将参评作品在网上及时上传给听众和网友。通过网络开展本年度《全国最受听众喜爱的广播剧》排行榜工作。此项工作可以填补广播剧精品评优缺少听众参与的空白。听众的反馈会反映出今后广播剧的发展走向,是一次很好的市场调查,对参评作品是一次客观的市场检验,将会有力的推进广播剧市场化发展。虽然现在是尝试阶段,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下前景会非常光明。

  广电总局胡占凡副局长得知研究会的这项举措后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一个有利于广播剧发展的好办法。

  明年的广播剧专家奖征集参评剧目的同时,我们希望各台将参评剧目的介绍材料,相关剧照、工作照、图片电子版一起发研究会秘书处信箱,这样更有利于日后上传工作的高效率运行。大家应该增加宣传意识,在生产、制作广播剧的同时,有意识地留下宝贵的照片、图片、文字资料,以供日后宣传、推介使用。

  此外原有的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网站继续保留并链接到中国广播网,广大网友可以直接点击或通过中广网点击进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网查阅相关资料,欣赏广播剧作品,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网最近已请中广网专业人员协助设计网页,年会结束以后,全新的版面将会和大家见面,首页上将为广播剧人开辟“互动专区——广播剧人的家”,希望大家常回“家”看看,留下你们想说的话。

  中国广播剧网站继续为全国电台开设广播剧交易窗口,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大家提供剧目的交易平台,推进广播剧市场化进程,打造中国广播剧第一交易门户。在网上各台可以发布广播剧市场的供求信息、进行产品推介。以便买方能及时、全面、便捷地掌握全国广播剧产品的制作情况,卖方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对广播剧产品的需求动向。开设交易窗口是为了满足会员台的要求,希望年会结束后,大家尽快盘点一下本台的产品,抓紧上市。有关信息资料、图片等电子版请直接发秘书处联系人万桦信箱。研究会也还会按照惯例把本届获奖剧目中获一、二等奖作品推介给大家展播,详细情况可进入超市查看。

  (四)努力发挥研究会资深专家的作用,积极推进《中国广播剧简史》的编纂进程。

  为纪录中国广播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探索中国广播剧发展的经验及其艺术规律,为未来中国广播剧的发展提供史料和借鉴,填补中国广播剧发展史的空白。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继编辑出版八卷本的《中国广播剧精品选》之后,决定编纂出版《中国广播剧简史》。目前编纂工作已经启动,编委会召开了座谈会,请在京的部分参与并见证了那些年代广播剧发展历史的老前辈到会发表意见。广电总局第一代广播剧人张庆仁、高方正、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老秘书长刘雨岚、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雪梅以及北京台的老广播剧人朱安琪等参加了座谈。老同志们充分肯定了编纂《简史》的重要意义并对这项工作非常支持。大家一致认为:由于资料散失、知情者有的已经故去,有的重病,能够提供情况的老前辈日益减少,编纂工作非常紧迫,已经具有抢救的性质,应该抓紧进行。在老同志的建议下,研究会已向全国广播剧会员台发出通知,征集各台的资料,并向全国广播剧的老前辈发函,约请他们为广播剧《简史》提供资料,撰写文章。这项工作工程量很大,困难不小,但研究会有决心在大家的支持下,在两至三年内完成编纂工作。

  (五)继续编辑出版《中国广播剧精品选续集》

  为继续收集不断出现的广播剧精品剧本,在今年的工作任务中,有争取编辑出版《中国广播剧精品选续集》的内容。因上半年工作任务较重,这项工作计划在第四季度进行。《中国广播剧精品选续集》预计两年出版一本。是继续出版纸质读物,还是采取电子读物的方式收集保存,也想广泛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但不管用那种方式,我们都要做好收集精品剧本选的工作,这是广播剧的珍贵资料,从明年开始,各台在送广播剧专家评析剧目相关资料的同时,也要提供剧本的电子版。

  (六)召开研究会年会,总结工作、提出任务。

  每年召开一次的研究会年会,是全国广播剧人的一次盛会。来自全国各地会员单位的广播剧同仁,欢聚一堂,共商大计。加强了交流,促进了工作,增进了感情,体现了社团的凝聚力。为了把今年的年会开好,研究会秘书处作了大量的筹备工作,承办单位漳浦广电局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了把会办好,人员有限的漳浦广电局全体出动,全力以赴,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研究、演练,以确保我们这次有130多位代表参加的盛会能够办出超一流的水平。因为许多不可抗拒的原因,在为大家办理赴金门繁杂手续的过程中,会务人员耐心地多次联系每一位会议代表,反复作解释和说明工作,费了许多心血,受了不少委屈,让我们很受感动,为此让我们再次以最热烈的掌声表达对漳浦广电局领导和全体会务人员的万千谢意!

  今年的年会有两项议程,一项是颁奖、点评,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研讨,这次研讨会应该是今年春季在北京召开的《广播剧市场之路》研讨会的继续与扩大,研讨《广播剧市场之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自明,希望大家利用这次群贤毕至的好机会畅所欲言。

  二、广播剧目前状况和今后工作的重点

  今年,是中宣部第十一届 “五个一工程”广播剧奖和广播剧政府奖评选大年,准备了两年的全国广播剧精品力作全面展现。广播剧奖项的每一次评选,都是对全国广播剧的一次检阅。从这两个奖项和本届专家奖的参评剧目看,目前的广播剧创作呈现了几个这样明显的特点:

  一是题材、体裁、和风格更加多样了。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的参评广播剧题材是非常丰富的,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的题材仍然占有重要的位置;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像抵抗灾害、北京奥运、廉政建设、民族团结、英雄模范、生态环保、两岸同根的题材,这当中涌现了不少很优秀的剧目。但是不管写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突出事件的典型性,深刻表现事件中人物的思想、观念,展示其内心世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从风格上看也呈现着多样化的趋势,正剧依然占有主导位置,但像情景剧、喜剧、轻喜剧等也受到应有的重视。但总的看,在风格多样方面还显得拘谨,还可以有更多的尝试。

  二是原创剧目多了。中国的广播剧历来有改编的传统,原因是广播剧的专业作家很少,中国的作家又没有写广播剧的习惯。近年来原创的剧目有了很大的提升。本届参评的剧目中原创作品至少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说明了广播剧作家自信心的增强和作家队伍的壮大;说明了广播剧工作者肩负起了直接体验生活反映生活的责任。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

  三是更加好听了。广播剧是听觉艺术,因此许多制作者都在好听方面下了很多功夫。选材更加注意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手法更加简练和具有吸引力,节奏相对也加快了;并且充分调动了语言、音乐、音响的手段,让人听来声情并茂,如身临其境,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欣赏的满足。

  四是参与的电台和单位更多了。当12年前广播剧首次被列入五个一奖的时候,送节目参评的主要是一些广播剧基础比较好的中央和省级电台,也就是20多个单位。本届参评的单位有80多家,参评剧目有113多部(350多集)。这当中有不少是市、县、区一级的广播电台生产制作的广播剧,而且不少作品有相当的质量,他们在生产制作广播剧方面相当积极。这些单位在依靠外力的同时也加强了本土化的建设。他们的迅速崛起,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目前的情况是参评踊跃,但获奖的剧目毕竟是少数,“五个一工程”获奖广播剧名额就比去年减少了一半,这会不会影响大家制作生产广播剧的积极性?就这个问题,我们在“广播剧吧”里多次组织文章有针对性地论谈,引导大家以平常心看评奖。评奖不是目的,应通过评奖推动和促进广播剧的发展和繁荣。本届评奖特别强调应加强加快本土化的建设。“本土化建设”最主要的内容,是建立本专业的队伍,培养造就本专业的人才。看一个单位对广播剧是否重视,既要看是否为广播剧设立了固定的播出窗口,又要考察所生产制作广播剧的质量及“本土化建设”的情况。这些要求并不过份,而是最基本的。正确理解获奖与“本土化建设”的关系,对于保持平常心态是会有帮助的。

  在评奖的同时,我们也乐观地看到了当前的广播剧市场继续呈现出多元化形态,各地电台根据听众需求和各自的条件,都在常态地制作播出多集广播系列剧、情景剧、栏目剧等等。可喜的是这部分广播剧虽与评奖无缘,反而更加自由自在地生存发展,经受住了长期的市场检验,在听众中已成品牌。最新消息,北京台的200集通俗系列广播剧《夫妻过招》已确定要改编成50集电视剧,这也是广播剧界的一件大好事,北京台的广播剧人在拓展产业链方面迈出的扎实脚步,定会带动更多的电台努力开拓。

  广播剧另一个令人乐观的发展形势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创作队伍得到了锻炼,人才得到了培养。我们专家奖每年评选的单项个人奖中,后起之秀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前几天结束的广播剧廉政小品大赛,制作队伍中也发现了一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

  对于职业广播剧人来说,不管评不评奖我们都要坚守我们得来不易的广播剧园地,发展广播剧的大好形势,扎扎实实地走广播剧市场之路,决不能把获大奖当作我们的终极目标和衡量剧目水平的唯一标准。那样,只能使我们的路越走越窄。

  明年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在今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为广播剧的繁荣和发展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继续推进广播剧的市场化进程,我们在明年举办的广播剧培训班,广播剧交易会和广播剧专家奖评析,都要紧紧围绕这两个工作重点展开。欢迎各位代表对此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

  同志们!我们深深感到,广播剧研究会每一项工作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与推动,广播剧的真正繁荣与发展,仍然是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坚定信心,努力奋斗,不断发展大好形势,使广播剧艺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在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共同建设和谐文化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上工作报告请审议。

责编:李奕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