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第六届广播剧论文点评 孙以森
中广网 2010-01-29
    

  第二个问题:人才断档问题。若干年前,业内人士就在呼吁,广播剧后继无人。当时,一些大台为了确保精品生产,还是补充了一点广播剧人才。后来他们逐渐成长为骨干。这些台广播剧精品生产处于领先地位,和这些骨干是分不开的。但随着这批骨干年龄的增长以及工作岗位的变动,新的一轮人才断档已经出现,而且解决起来可能更加困难。这是因为,制播分离已经成为今后许多广播节目的发展趋势,广播剧人才应该由谁配备、由谁培养?结果很可能是,播出单位认为这是制作单位的事,而制作单位也许根本就没有生产广播剧的打算。业内已经有人指出:广播剧过去实行的是各台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落后的,但各台毕竟要自扫门前雪,一些大台还有可能配备一点广播剧人才。制播分离尽管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化生产形式,但对广播剧人才的培养未必有利。广播剧如何适应这种生产机制,应当及早研究。

  第三个问题:如何看待评奖,如何抓住广播剧再次列入“五个一工程”奖的机遇,增强广播剧的造血功能,使广播剧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对于“五个一工程”奖和政府奖,历来有两种看法。多数人或者说绝大多数人认为,这对广播剧发展是大好事。政府重视、党委重视,无疑是给日渐衰落的广播剧打了强心针。少数人则对于依靠评奖振兴广播剧的想法和做法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无论是政府奖还是“五个一工程”奖,都是官方行为,所提倡和推崇的作品,必然是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尽管这两项评奖都在倡导欣赏性、观赏性,重视收听率、收视率,但从广播剧的发展情况来看,眼下还很难出现思想性艺术性俱佳,同时又通俗好懂、有趣好听的作品。获奖作品往往没有市场,有市场的获不了奖。广播剧如果长期过分依赖评奖,很难走上雅俗共赏的路子,很难赢得市场,很难走入良性循环。一旦官方评奖取消,广播剧将无法生存。比较统一的认识是:广播剧再次列入“五个一工程”奖,只不过是再次给了广播剧振兴的机遇,如何抓住这次机遇,使广播剧走上良性循环是当务之急。这是全体从业人员以及广播剧研究会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一位同行十分着急。他说:1996年第一次进入“五个一”,许多人就在喊要抓住机遇,喊了十年未见多大成效;2007年再次进入“五个一”,我们又在喊机遇来了,难道又要空喊十年吗?应该拿出点行动来了!

  此次参评论文以及会上、会外的发言中,还提到了其他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近几年陆续有些不错的通俗剧出现,但就是打不开市场,应当研究问题究竟在哪里;又如:联合制作是发展通俗剧的好办法,通俗剧协作体做了一部戏就没有下文了,难道不应当总结出一点经验?再如,建立广播剧生产基地已经提出好几年了,应当认真研讨一下,究竟该不该建,怎样建,搞出样板。等等。总之,业内同仁想法很多,思考的问题也很多,但缺乏交流,缺乏深入研究,因此很难形成具有一定水平和一定影响力的学术见解。为此,我提两点建议:

  一是,从明年开始,每个会员台提出一至两个最想研究、最想解决的问题,由研究会汇总筛选,确定几个年度重点课题,供大家共同研究。

  二是,由研究会牵头或由某些成员台发起并做东,开几次研讨会,每次

  集中研究一两个问题。此类研讨会,应邀请确有见解的人员参加,事先做好准备,会上深入探讨,力争开出成效。

  

责编:万华 来源:央广网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研究会通信地址
邮编:100866
地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业务楼511室
电话:010—86096784
电邮:gbjyjh@sina.com
网址:http://www.cnr.cn/gbyj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