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第六届广播剧论文点评 孙以森
中广网 2010-01-29
    

                                        说说论文          

                                                                                   孙以森

  论文是两年评选一次,今年是第六届广播剧论文评选。参评论文11篇,数量很少,总体质量也比较差。一等奖空缺了。我曾经提出,今年年会上,论文就不要讲评了吧。我的想法是,论文数量少、质量差,讲评时难免讲人家一大堆毛病,将来谁还写论文?安台长的意见是,还是要讲,要着重讲一讲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请广播剧从业人员和电台的领导同志重视广播剧理论建设。我觉得安台长的意见是对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广播剧理论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若干年前,在探讨广播剧为什么会处于困境时,业内就曾有人指出:“几十年来广播剧实践过程,许多本应及早总结的理论问题,至今悬而未决,前瞻性研究更存在着太多的空白和盲点。”这位同志认为:“理论的匮乏、误导和盲目实践,是广播剧面对冲击盲然无着,难以自我超越的思想原因。”应该说这位同志的看法是切中要害的,很多同行也赞成这种说法。当时,许多业内人士还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出了广播剧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做过一些探讨。广播剧研究会也因势利导,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大家研究这些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问题是不可能经过短时期的研讨就能得出统一认识的,特别是哪些对广播剧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重要问题。我个人认为,直到今天,理论研究仍然是广播剧最薄弱的环节,那些本应及早总结的理论问题,仍然悬而未决。这是十分可怕的。

  十分有意思的是,前不久,我在又一次翻阅这一届参评论文时发现,今年参评论文作者们提到的宏观方面的问题,基本上就是多年来业内反复提出,反复讨论,反复争辩的几个主要问题,而且看法并不一致。我愿意介绍一下几个主要问题,供各位思考、研究。

  第一个问题:广播剧应当如何定位?换一种说法就是:应当怎样认识广播剧的文化属性。它是高雅文化,还是大众文化?在审美取向上是追求精致高雅,还是雅俗共赏,抑或是舍雅求俗?也许有些同行会说,这个问题不是明确了嘛,要雅俗并举,大力提倡通俗剧嘛。其实,从我们广播剧的创作实践看,这个问题远远还没有解决。这在今年的论文里也有所反映。例1,有同志写道:说是两条腿走路,实际上许多电台还是只抓精品。原因很简单,只有精品才能获奖,才能有政绩。例2、搞通俗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通俗剧要做到通俗有趣,既能抓住听众的耳朵,又能吸引广告商的眼球,还要诱惑同行掏钱购买,谈何容易,而且成本也不是很低。广播电台的日子刚刚开始好起来,哪位台领导轻易冒这个风险?更何况绝大多数电台没有广播剧固定播出时间,制作出来也没有地方播。例3、有的文章对广播剧走喜剧小品、肥皂剧的路子提出质疑:“广播剧的存在首先是基于其艺术性,即戏剧艺术。如果广播剧也娱乐化,那和别的娱乐节目有何不同?在‘全民娱乐’之风愈演愈烈的环境下,挂广播剧之羊头,卖娱乐之狗肉,不见得好卖。”类似的意见还有:说是全国一年生产了一万多部集广播剧,实际上百分之九十以上不是广播剧,有的是搞笑娱乐节目,有的是对话形式的新闻加评论,有的只是普及交通知识的对话。这些节目中的大多数并不是戏剧艺术。这些节目繁荣、赚钱是好事,但与广播剧毫无关系,因为它们不是广播剧!

责编:万华 来源:央广网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研究会通信地址
邮编:100866
地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业务楼511室
电话:010—86096784
电邮:gbjyjh@sina.com
网址:http://www.cnr.cn/gbyj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