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在我们强调多做一点相对粗糙的超长广播剧的同时,我们并没有排斥广播剧的高雅的审美特性,通俗毕竟不是低俗。超长广播剧大多都比较通俗,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通俗广播剧,通俗广播剧能够让所有的人都认同,现在来谈这个问题似乎为时过早,我今天要谈的是如何在广播剧的“雅俗共赏”上找到新的结合点。在现阶段的受众中,人们的审美需求、审美标志趋向多元,雅人、俗人各有所好,广播剧创作人员常常处于两难境地,无奈之中,只能分别以“精品剧”、“市场剧”来应对。“曲高和寡”似乎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而“雅俗共赏”几乎成了难以企及的颠峰。为了保险起见,好多广播剧创作人员在剧本选题的取舍上,宁愿重雅轻俗。其实不必担心,通俗广播剧,已经引起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足够重视,通俗广播剧今天已经堂堂正正地登上了大雅之堂,在本届广播剧评析中,北京台制作的超长广播剧《夫妻过招》喜获专家奖一等奖,如果是前几年,各台是绝对不会把这类题材的剧目送去参评的,这也体现出全国的专家和评委,对剧本的选材上,有了更宽泛的标准,这个信号,无疑会给通俗广播剧的创作带来深远的影响。
过去,我们谈到广播剧,更多的是强调它的雅,我们好多广播剧同仁包括我自己都曾为自己从事高雅艺术的工作而沾沾自喜。所以,我们制作一部雅一点的广播剧似乎容易些,这是多年工作积累的惯性所在。但是,如果让我们做一点偏俗的剧,我们就会显得无所适从。做一部真正能够雅俗共赏的剧就显得更难,今天我想从广播剧创作、导演风格入手,和大家一起探讨“雅俗共赏”“曲高和众”的问题。
一、 超长广播剧打破了固有的戏剧规律,它从可听性入手,以真实性为准绳,
把主题隐藏得更加深邃,同时,更强调它的娱乐性。
无论雅人、俗人,追新求变,是他们共同追求的一种审美心理。比如温州台的《街坊剧场》。本剧围绕着一个“和谐社区”,通过亲人之间、邻里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化解,将我们周围的各色人、诸多事用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节目播出后引起强烈的反响,并且一再重播。超长广播剧给传统广播剧的创作模式以强大的冲击,传统的广播剧的理论是,主题必须突出,剧作家必须设置尖锐的戏剧矛盾冲突,剧情要动人心弦、表演需催人泪下等等,这些是否还应成为今天创作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值得商榷。拿今年评奖获得一等奖,上海台制作的《刑警803》为例,此剧采取了从纪实的风格来表现一些重大要案、奇案,该剧的创作原则是,有矛盾冲突则反映,没有则不刻意追求或虚构编造,更不刻意追求、精心营造冲突的氛围、结构冲突的单条线索。即使剧中出现了矛盾冲突,也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矛盾冲突的真实再现,而不是人为的虚构矛盾冲突,如《9?10文物大盗案侦破纪实》一剧,反映的是某省国家重点文物被盗后,我公安干警803紧张侦破此案,与犯罪分子设法逃避追捕、负隅顽抗的尖锐的矛盾冲突,但这一矛盾冲突的展现,却不像一般的侦破剧那样运用许多偶然和巧合因素渲染紧张的气氛、随意制造戏剧冲突以达到一波三折的戏剧效果。而是以公安人员的侦破进程为主线,穿插一些知情人和当事人的回忆片段来构成矛盾双方的对立。它虽然也有一些紧张的戏剧场面,如追击、枪战、肉搏等,但是,在它舍去了所谓精品广播剧激动人心的大段独白;感人至深的公安战士的生离死别等等之后,它的故事情节却扣人心弦。平淡中出奇,它展现的是客观现实的真实性、合情合理性,让听众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故事情节当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