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
短剧中唯一一部获金奖的是《勿忘我》(河北台)。
广播短剧《勿忘我》采用心理结构,将两个女人A与B对爱情的不同理解和认识,与一篇小小说《一条流泪的鱼》交织在一起,通过两个时空的转换与映衬,有力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以及爱情的深奥。作品将两个看似并不相干的故事交叉融合,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呈现给听众,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层次和内涵,特别是《一条流泪的鱼》的穿插,使作品富有哲理意味,人与鱼、现实与虚幻,耐人思考,饶有兴趣。在短剧主题的丰富性和多元化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
不足:该剧略有艰涩的感觉。
第二部分,探讨目前广播剧创作的几个问题。
一、题材选择方面:
1、选择题材面偏窄,偏于陈旧。选材是创作的第一步,就目前广播剧选材而言,在宏观把握上应作到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相结合,倡导体现时代精神、有新意的现实题材;重大题材与贴近生活的题材相结合,倡导反映贴近生活的多样化题材。
2、选择题材不够典型。广播剧的编剧在积累大量生活素材的基础上,从中提炼出富有戏剧性的主要矛盾冲突,再经过高度的艺术概括,构成独特的典型化的戏剧冲突。在戏剧冲突中去展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我们有的剧,戏剧冲突不典型,甚至没有戏剧冲突。
3、选择题材不够简洁,不够集中,情节偏于庞杂。广播剧应该选择主题鲜明、主要人物突出、情节集中、线索清晰的题材。
这里举个正面例子,就是我们评出的《静静的胡杨》。试想写为“神六”奋斗的航天人,那一定是人物众多,事件复杂。而《静静的胡杨》在人物方面,实际上只写了两个人,即飞船总设计师刘志刚和担任生命保障系统的总工王静雯,而且两人是夫妻关系。在事件方面,集中写了连接返回舱和轨道舱的“生命之门”,刘志刚在“生命之门”上找到了隐患,而妻子王静雯又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人选,两人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了矛盾和争议。戏进入高潮时,积劳成疾正在北京医院住院治疗的王静雯携带氧气瓶,赶到上海生产车间,关键时刻献计献策,保证了“生命之门”的成功,保证了飞船按时发射,安全返回,王静雯实现了三十年的夙愿。当飞船的“生命之门”成功之时,王静雯自己的“生命之门”却悄悄地关上了。广播剧的题材选择和素材运用,从《静静的胡杨》的创作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
4、体现主题直露。
题材是广播剧的内容,主题是题材内容所具有的思想意义。主题要求鲜明、深刻,但不是脱离题材内容的直白表述,必须蕴涵在题材之中,并通过题材得以充分体现 ,实现作品题材与主题的完美统一。我们有的作品犯“点题”的毛病,其关键是你的立意和题材本身体现出的思想没有达到完美融合。
二、情节结构设计方面:
情节:
1、广播剧的情节不能太复杂,但必须设置矛盾冲突。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生命,人物性格的塑造必须置于矛盾冲突的漩涡中来完成。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短剧不论长短首先应该是剧。短剧《摄氏一度》没有戏剧冲突,没有完整的戏剧情节,严格讲,不能叫剧,是一首配乐叙事诗。短剧《对话》,没有戏剧冲突,没有情节的起承转和,没有人物形象,尚未构成戏,严格讲是一个防治艾滋病知识的社教性节目。
2、情节牵强、生硬,情节没有在矛盾冲突的主线上,有人为痕迹,欠合理性。短剧《尊严》讲述了一位摆摊修鞋的下岗老工人向傲慢的“老外”追讨肖像权的故事。略显牵强、生硬。
3、缺少精彩细节。有的戏几乎是说过程,没有生动感人细节。
4、缺少情节高潮。高潮是戏剧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的一种必然。有的戏是几个不大相干的故事串连起来的,平分笔墨,没有形成高潮戏。
结构:
结构是广播剧的整体框架和具体布局,具有组织情节的作用。
1、开场拖沓,矛盾的提出、冲突的展开太慢,不抓人。
2、结尾过于直、露、硬、满,直奔主题,不留想象余地,缺少韵味。
3、广播剧可以用闪回的办法结构戏剧,我们有的戏闪回中又带闪回,这不符合广播剧的收听规律。
4、解说偏多,偏大。大量的解说不是戏,不能代替戏剧的情节推进。
例如:《永远闪烁的星光》。
旁 白:李兹螺和岑兜村的乡亲们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叫李子芳的小伢子,长大后,成为了新四军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不仅是李家和岑兜村的光荣,而且也是我们党的优秀儿女、共和国的骄傲。
然而,童年的李子芳却饱经磨难。当他5岁时,母亲被传染上瘟疫后,不久就病逝了。
小子芳:(悲惨的痛哭)妈妈!妈妈!您怎么不说话呀!你睁开眼睛看看我呀!……
淑铭姐:小弟,别哭,妈妈睡着了,(又悲痛地说)妈妈走了。小弟。
小子芳:姐姐,我要妈妈!姐姐我要妈妈。妈妈啊!(姐弟俩伤心地痛苦。)
旁 白:祸不单行,小子芳7岁时,从菲律宾返回家乡不久的父亲也因病去世了。年幼的子芳只能与姐姐李淑铭相依为命。
姐姐李淑铭秉承父亲遗志,就在小子芳七岁这年,把他送到了村里的银江小学读书。小子芳在学校里,除了认真听课学习外,每天放学还要到山上捡草,或到海边拾鱼虾来帮助家庭生活。在这艰难的环境下,磨练了自己的坚强意志,而且他的学习成绩也是全班最优秀的,受到同学们高度赞扬。
时光飞速,转眼间,小子芳已经年满十四岁,即将要小学毕业了。就在小子芳毕业那一年,父亲生前的好友刘安蕊从菲律宾回国,找到了他家里。
这部戏开场没有重场戏,虽然很热闹,但都是交待性的过场戏,如上面那场“哭妈妈”,戏让解说代替了,没有迅速展开矛盾冲突,缺少激发力,给人进戏太慢的感觉。解说偏多,前两页5段解说,上面引述的是第3页,这一部分我看可以减掉一大半。有的解说有“点题拔高”的倾向。
三、人物塑造方面:
广播剧是剧,就必须写人,写人的个性,写人的人格,写人的命运,把塑造人物放到广播剧创作的重心。塑造典型形象是广播剧终极目的和成功的基本保证。《皮影艺人传奇》中的主要人物是吴先生,一个心理比明眼人还明白的瞎老人。在他人到中年演艺生涯即将走向辉煌时,经历了命运的第一次无情打击,瞎了眼,失去了妻子和热爱的皮影。二十年后,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此时,饱经世事沧桑的吴先生要送已经长大的女儿灯儿出嫁,邱影匠和他的儿子亮子前来为这桩婚事唱“喜影”……而等待着这班人的是修桥工地上鬼子“巴嘎”的催命吼叫,是“仇人相遇”的分外眼红,是人性的扭曲与挣扎,是重重危机中的冷静应对,是血与火洗礼后的生命的升华。其中的几个人物生动、形象、可感。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