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第十一届广播剧专家评析精品剧目简介
中广网 2011-11-18
    

  

  部分获奖剧目简介:

  单本剧

  《一个永远无法拨通的电话 》     常州人民广播电台

  这是根据2010“感动中国”入选人物王伟的真实事迹改编的最新广播剧。

  201088零时06分,武警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王伟手机上的一个未接电话成为这个年仅27岁小伙子心中永远的痛。那一夜,电闪雷鸣中笼罩下的舟曲县城正在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泥石流深深伤害着,那一刻,王伟带领25名官兵正冒雨冲向泥石流灾难的抢险一线,电话是王伟怀孕的妻子张蓉打来的,在那样一个漆黑而又危机四伏的夜晚,一个妻子首先想到的只会是自己的丈夫,可是,在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没之前,妻子在无边黑暗中打给王伟的最后电话,他却没有接到!王伟的岳父母、妻子、妻妹、未出生的孩子,一家五口人遇难……从此,这个电话,王伟再也无法拨通……

  一个电话,让人揪心;一个电话,让人痛心;一个电话,情牵两头;一种精神,义无反顾,又令人心碎…… 

  《造桥女孩》                     鄞州人民广播电台

  80后宁波女孩严娜从八千人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到西北甘肃支教的资格。

  到了当地,那里的水、饮食、生活环境都给她带来了很多不适,当地学生的学习条件相对较差,当她发现学生每天上学要翻越一条大峡谷——鬼见愁时,那险峻震惊了她,并萌发了造桥的念头。而且,在一次家访中,得知学生槐花的弟弟是因为上学时爬鬼见愁不慎摔成脑瘫时,更坚定了她要造桥的想法。

  一天,她把在支教时所见所闻连同照片在论坛上发贴,介绍这里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状态,呼吁宁波市民给予关注。不料,这贴子发出后宁波市民反响很强烈,大家被乡村儿童上学的艰险深深震动了,爱心市民纷纷捐款捐物,一位曾经插队到甘肃的老知青专程送来一万元爱心款给严娜,并叮嘱她一定要把桥造好。

  短短几天时间,就募集到了近50万元的资金。当她邀请桥梁专家到现场论证时,发现造桥并非一件简单的事,由于当地地理条件原因,造桥的费用远不止50万元。这给满怀希望的她泼了一盆冷水,造桥的事陷入了僵局。这时,村民毛二开始冷嘲热讽……不过这些并没削弱她要造桥的决心,她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各种资料等信息,在一次外出考察时不慎扭伤了脚。这时,校长不断的鼓励她,称赞严娜已造好了一座心桥。毛二看到严娜老师的毅力,对城里人的城见也逐渐消失了。又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及宁波市民的爱心接力,造桥款终于筹齐,三个月后爱心桥造好了。  

  连续剧 

   《永远的红手印》                安徽广播电视台

    为庆祝建党90周年,安徽广播电视台2010年底录制了三集广播剧《永远的红手印》,受到广大听众的好评。

    三集广播剧《永远的红手印》以原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为素材,通过沈浩与家人、与村民的矛盾冲突,叙述了发生在安徽农村农民三次按红手印“留人”、“留魂”的感人故事,展现出一个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扎根农村、奉献生命的热血男儿的生命轨迹,塑造出既是一个好干部,又是有血有肉的热血男儿的艺术形象。

该剧通过女儿和父亲心灵对话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主人公丰富而真实的内心世界,并大量运用安徽凤阳“花鼓之乡”的独特音乐和音响,表现普通百姓生活和情感,体现和谐社会建设,以情动人,具有较强的可听性和艺术感染力。

    广播剧《永远的红手印》由著名影视演员杨立新领衔主演,。杨立新曾在电影《沈浩》中饰演主人公沈浩,通过深入的生活体验对这位先进典型人物有很强的塑造力和表现力,为该剧增色甚多。此外,李惠敏、刘铁刚、任杰等众多出色演员也倾情演绎。该剧已于2011年获得广播剧专家奖连续剧金奖。

 

    《天堂岛》                    湖北黄冈人民广播电台

  麻风病区天堂岛的孩子花生想念奶奶,涉水到对岸偷扒了两个红薯,不想惹恼了村民,村民们执意要烧死他。林志国救下这个可怜的孩子,并被现场委任为麻风病医院院长。志国想用中医控制病人皮损,没想到花生把外用中药内服,差点送命。秀儿被证明原来并不是麻风病,但她害怕家里人逼她嫁给驼背,不愿离开。江伯好意劝说志国回县医院去,林发誓不信麻风岛呆不下去,不信麻风病就是绝症。他用神农尝百草的方法试验中草药医治麻风病,并带领病人在岛上开荒种地。吴元浩怪他节外生枝。暴风雨中,秀儿和花生双双落水,花生死了,秀儿得救。县里拨了八千元钱,江伯劝志国娶个媳妇,志国却开始天堂岛发展规划。李长根的老婆跟人跑了,还生了个野种,搬掉界碑石时,长根压断了手。秀儿爱上志国。吴元浩发了财回天堂岛搞旅游开发,制造毒蜜事件栽赃天堂岛。市长亲自主持在天堂岛召开调查会和新闻发布会,坦然揭示GDP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关系。林志国与吴元浩的交锋升级。市长坚持留在天堂岛吃饭,并亲切地和病人们嘘寒问暖。天堂岛在大家的努力下面貌日新月异。   

  《我在你的世界里》             深圳宝安广播电视中心

  这些天,香港企业家邵牧愚任董事长的龙发公司真是出了不少新鲜事,先是一个叫贺远成的农民工带着几个口袋党员公开成立了一个党组织,然后就是一群党员带头冒雨抢运公司的水泥,现在又把公司奖励他们的红包拿出来给公司的女工维修浴室,还向本公司的党员发布公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争当企业发展排头兵。做到党员身边无违章、无事故、无浪费、无次品,在公司营造一个爱岗敬业、创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董事长邵牧愚本来反对在自己的公司成立共产党组织,现在发现这个党组织竟然给公司带来这样大的变化,真是又惊又喜。

   邵牧愚的内弟,公司办公室主任柳文惠粗野对待工人,甚至把一名女工逼得差点跳楼,工人们义愤填膺,眼看一场后果难料的工潮即将爆发,又是党小组长贺远成挺身而出,一方面安抚工人,指出罢工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办法,一方面代表工人和邵牧愚谈判。工潮虽然平息了,可是邵牧愚觉得自己丢了脸面,他思想再三,还是委婉地把党小组长贺远成辞退了。

  凭借娴熟的技术和工作能力,贺远成很快找到了新工作,还做了中层管理者,但是却一直惦记着龙发,因为他知道那位柳主任在维修浴室时留下的隐患。终于,在龙发出现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火灾事故时,又是贺远成一声大喊共产党员跟我上,带着共产党员们扑进火场,保住了公司价值数千万元的产品。

  在事实的教育下,邵牧愚开始重视并大力支持公司的党组织活动了。他还重新聘回了贺远成,并请他做了公司副总经理,农民工党员贺远成,也终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支部书记。

  广播剧《我在你的世界里》题材新颖独特,紧扣时代发展脉搏,成功地用广播剧艺术形式形象地塑造了一位农民工党员在深圳这个现代化城市和外资企业中不断认识不断进步的心路历程,艺术地阐述了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将无处不在,讴歌了共产党人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高尚的无私奉献精神。剧中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感人,语言生动流畅,音乐优美,音响效果真实震撼,著名演员王刚、杨立新等到位传神的演播更是为该剧锦上添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广播剧精品。   

  《乡村女法官》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在江苏靖江的土地上,到处有乡村女法官陈燕萍的足迹。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她经常不辞辛劳地走村串乡,用真情化解矛盾,为当地老百姓解决法律纠纷。人们说她办案始于情,结于情,她的能动司法既切实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也获得了党和政府的肯定。

  在父亲王水根状告女儿王喜凤的赡养案中,面对父女之间郁积多年的仇怨,她多次走访当事人,终于巧用亲情使案件发生重大逆转;她以尊重和真诚,激励着离婚又遭遇车祸的瘫痪病人阿贵走出人生低谷,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面对拖欠三农款等债务,并且因为有政府背景而有恃无恐的鸿翔公司,她毫不退缩、依法执行,捍卫了法律的尊严;在李晓敏状告亲生母亲的案件中,陈燕萍用关怀和爱,温暖了这个得了怪病的小女孩的心灵,为她争取法律援助并筹集捐款,亲自把她送上了手术台,赢得法官妈妈的称呼……

  这就是陈燕萍,一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乡村女法官。她以法服人,以情动人,维护着法律的正义和尊严,张扬着人性的关怀,用人民群众看得见、信得过的方式追求公平正义,努力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在乡村基层法庭工作十多年,她所审理的三千来件案子,无一改判,无一错案,无一上诉,被大家称赞为三无办案状元。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她全国模范法官称号,中宣部确定她为道德楷模文明风尚全国重大宣传典型。

  该剧根据江苏省靖江市女法官陈燕萍的真实事迹改编,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倾力打造,倾情奉献。  

  1979年的爱情》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

  广播连续剧《1979年的爱情》是根据天津作家李唯的同名小说改编。以1979年人们的生存状态及爱情观为切入点,描述了农村改革开放30年的变迁。

  剧中主要描写了四个年轻人,主人公杨秀女和青年周武生相约,在割麦子的时候,周武生来提亲。可是到了麦子成熟时,周武生没有来,邻村的刘家却来提亲了。因为杨秀女家欠了刘长庆家的钱,她就必须换亲抵债。她的丈夫是一个八杠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老实男人,到了刘家后,她坚守自己对周武生的承诺,随身带了一只钟,成亲那天她不跟自己的丈夫刘长庆同房,以至在后来的几个月中,只要丈夫接近他,她就敲钟,钟声响彻整个山村……她拼命的干活,没黑没白的干活,她要用干活来抵债。

  刘长庆有个妹妹雪儿,由于哥哥刘长庆的无能,妹妹雪儿是这个家的顶梁柱,雪儿不忍心看着嫂子这样下去,决心放了嫂子,把自己嫁给了一个老男人,为哥哥再娶一门亲。可当杨秀女得知雪儿要嫁的是一个又老又丑的男人时,决定不离开刘长庆了,可就在她一门心思和刘长庆过日子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周武生以麦客的身份来到了刘家,他先前是到南方打工挣钱去了。

  不明真相的雪儿看上了能干的麦客周武生,并让嫂子亲自给她提亲,杨秀女很无奈。此时的秀女已经怀上了刘长庆的孩子,她觉得丈夫是个老实人,不能欺负他。因此她竭力撮合周武生娶雪儿,周武生赌气娶了雪儿,又不和雪儿同房……

  几个人感情的纠结,把故事层层推向高潮,虽然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但是编导采用了很有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段,而且为这部戏专门创作了主题歌,并充分运用了广播剧的综合艺术手段,来诠释这个故事,使其有新意,有可听性,有感染力。

   

  《陈嘉庚去延安》                       厦门台广播剧

  陈嘉庚是侨居新加坡、闻名南洋的实业家,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著名的厦门大学、集美中学等均由陈嘉庚创办。陈嘉庚一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生前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毛泽东、陈嘉庚分别作为中共领袖与海外华侨领袖,在抗日战争中相识相交,他们第一次相见就为陈嘉庚带来了人生命运的重大转折。陈嘉庚的重庆和延安之行,通过与国共两党首脑的接触交往,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延安之行是陈嘉庚一生的转折点和里程碑。”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制作的广播剧《陈嘉庚去延安》讲述的就是这段陈嘉庚从重庆去延安途中发生的故事。该剧是为庆祝、纪念2011年建党90周年及厦门大学建校90周年而作,陈嘉庚先生的延安抉择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人所秉持的国家理想和民族信念在海外华人华侨中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该献礼广播剧既富时代特色又兼具听觉上的强悍吸引力。

  《风雨1907                           绍兴广播电视总台

  绍兴是近代民主革命的重镇,对百年中国民主革命做出重大推动并有着深远影响。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100周年,绍兴广播电视总台创作的《风雨1907》,追根溯源、以示纪念;激励后人、意义深远。

  《风雨1907》以秋瑾为灵魂人物结构全剧,截取秋瑾在绍兴发动起义的一段历史结构故事,突出她的信仰、她的坚决、她的无畏,她的胆识,集中表现了她作为一个革命先驱的人格魅力,同时,笔墨浓重地叙述整个事件的跌宕起伏,将绍兴置身在一个大时代背景下,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来展现,通过秋瑾、程颐、王金发、李彤、李钟岳、贵福、德顺等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在这个风云突变的时代背景下的人生命运,来反映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时空。

  《风雨1907》是一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具有影响力的广播剧精品。  

  《杨靖宇在抚顺》                       抚顺广播电视台  

  广播剧《杨靖宇在抚顺》是抚顺广播电视台继广播剧《我是柱子》《历史的守望者》《再生之路》连续三届夺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矿工街纪事》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剧提名奖,《创业年代》获得中国广播剧专家评析金奖后所计划生产的又一部重头戏。该剧继续坚持走本地原创的路线,选用本地编剧、本台导演、本土演员和本台制作人独立制作完成。

  广播剧《杨靖宇在抚顺》以1929年杨靖宇奉中共中央命令远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的史实为切入点,以杨靖宇领导抚顺党组织深入抚顺煤矿,组织矿工进行反日罢工等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现了杨靖宇作为工人运动领袖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和威武不屈的革命意志,同时也丰富了杨靖宇的光辉形象。

  《月亮圆了》                         烟台广播电视台  

  广播剧《月亮圆了》讲述的是发生在胶东农村的一个故事。鞋厂厂长王大强在送货的路上遇到一起交通事故:大货司机孙二河因疲劳驾驶造成一对骑摩托车的年轻夫妇身亡,而临产的妻子腹中的孩子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大强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抢救,从此与这个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事故发生后,肇事者孙二河被判入狱,妻子儿子也极力筹措资金赔偿受害方。尽管如此,他还是陷入了深深地愧疚和自责中不能自拔。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王大强在不断关心受害女婴、呵护她的成长的同时,也担负起了救赎肇事者的责任。他从生活上不断接济孙二河的家庭,更从精神上鼓励孙二河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狱,重建新的生活。孙二河因表现出色提前出狱,他四处打工,用汗水洗涮自己的罪孽,为安安的未来积攒资金。他的最大心愿是得到受害者的谅解,让自己能够亲自去看望老人并照顾孩子成长。王大强担负起沟通双方、化解矛盾的重担,他不断开导受害者打开心结,放下恩怨,宽恕对方。

  七年过去了,王大强的救赎让两个不幸的家庭重新站立起来:大命女婴安安身心健康地成长;安安的爷爷也终于放下了恩怨,以朴实宽广善良的胸怀接纳了孙二河。

  这部广播剧是烟台电台在制作广播剧《母亲的情怀》(该剧曾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之后,打造的又一部关注弱势群体,反映在构建和谐社会时代背景下普通百姓精神风貌的广播剧作品。  

  儿童剧

  《中国兔子德国草》                                  张家港人民广播电台

  东西方融合是个世纪话题,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在外国长大,文化的差异让这种融合既充满趣味又发人深省。

  儿童情景广播剧《中国兔子德国草》根据周锐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该剧选取了一个中国儿童爱尔安在德国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一些片段,展现这个儿童在德国接受教育的真实状态。它以爱尔安及其德国同学为视角,以学校和家庭生活片段为场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生动情景:亨利先生有趣的生理常识课、邀请同学到家品尝中国餐、校园文化节给同学画京剧脸谱、参观特殊教育学校、为残障人募捐、自己打工挣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用儿童的眼光观察中德两国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理念。在双重文化背景下长大的爱尔安既有中国人的勤奋和努力,也有德国人的自主和独立。

  这是一部反映东西方教育理念融合的儿童广播剧,在一幅幅有趣的儿童生活画面中折射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碰撞,是一个很有意思同时又是充满意义的儿童广播剧。

  这部儿童广播剧风格清新、阳光。用儿童的眼光看世事,是本剧的一大特色。儿童角色全部用儿童演员出演是本剧又一大特色。天生的儿童音色和无装饰的、本色的儿童本色演播,给人以天然无雕饰的真切感。其一颦一笑、一打一闹,童趣频出,极大的促成了该剧风格的形成。其次,断代史的结构方式、独特音乐的使用,异域儿童的生活、教育情景,总是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同时,富于童趣的一个个生活片段,每每使人解颐、报以轻快的微笑。   

  《孔子与项橐》                                 陕西人民广播电台

  儿童广播剧《孔子与项橐》是根据《三字经》中记载的孔子拜7岁小孩项橐为师的故事改变而成的。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陕西省合阳县项村。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这一天,孔子渡过黄河,准备前往秦国。刚一踏上秦国的土地,在黄河边的项村,就先遇见了一个7岁的小孩项橐。众小孩知道是孔子来秦国讲学,都避让孔子所乘的马车,但是项橐却用石子垒砌的城郭挡住孔子的去路,孔子只能绕而过。接下来,项橐机智应对孔子提出的问题,并且与孔子约定,谁输了就要拜对方为师,结果孔子的问题没有难住项橐。当轮到项橐出题时,项橐的问题孔子无言以对!最后孔子只得拜项橐为师。本想去秦国讲学的孔子,感慨的对弟子说:秦国连小孩子都这么的聪明智慧,看来不必去秦国讲学了。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孔子西行不入秦   

  今天就长大》                                 广东电台南方生活频道

  小主人公小树,一直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个普通但和谐的幸福小家庭里,他像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一样,有些任性调皮,有些倔强懒散,对爸爸有些敌对,有些看不起。有一天,小树的妈妈骑车接小树回家时摔伤了,小树并没有为父母分担些什么,甚至利用父母的忙累而在学习上偷懒取巧。爸爸因儿子中考差3分须花高价上重点高中而焦虑,不得已晚上兼职开出租车。在一次跟劫车犯的搏斗中险些丧命。当小树听到重伤中的爸爸含混不清地说出的唯一一句话是:“我有一个……上中学的……儿子……”小小少年的心震撼了,父母的宽容难道换来的总是长不大的孩子吗?经历了一个不眠长夜,小树一下子懂事、长大了,单薄的肩膀上担负起责任,也担负起沉甸甸的爱。  

  超长连续剧  

  《镇海雄关》                                     镇海广播电视台

  镇海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广播剧《镇海雄关》反映了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 

  100多年前,法军入侵中原,清军将士在宁波镇海招宝山英勇抗击,重创法军,大获全胜,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在海防抗击外敌入侵的战役中取得的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完全胜利,历史意义非常重大。100多年后,反映这一辉煌史实,历经十余年创作的广播剧《镇海雄关》终于完成。作为向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献礼项目,该剧创作得到宁波市、区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多专家、学者给予更多的建议和意见,促使该剧创作取得了新突破。 

  该剧主题鲜明、立意深远,以镇海近海为背景,以招宝山、金鸡山为支点,以敌我双方战舰为平台,穿越硝烟、纵横时空,全景式、全方位地展现了120多年前的那场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海战图景,是一部历史感强、气势磅礴、极具现实意义的精品力作。不仅可以弘扬奋勇抗敌的民族精神,也进一步激发了奋发进取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外,该剧的创作,也填补了中国广播剧此类题材的一个空白,为广播剧的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责编:万华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