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华师论坛录音
中广网 2017-11-07
    

竞争环境下传统电台的音频制作

  东方广播中心有着悠久的广播剧和长篇小说等音频节目的制作传统,而且几十年如一日没有放弃过专门的播出平台。在坚守传统广播文艺类音频创作的同时,我们也十分关注已经日渐成熟兴旺的互联网音频产业,这一产业链是由上游的文字内容授权和中游的有声内容制作,以及下游的平台运营三部分组成的,如果说传统电台在中游制作端占有优势的话,那么网络电台已经在上游及下游占有绝对优势,传统电台的中端优势如果不与上下游打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困境,生存空间将更加逼仄。不管我们是否准备好,网络电台已经成为传统电台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竞争环境,我先简略地回顾一下网络电台的发展轨迹。

  2010年是网络电台的开启元年,那年,豆瓣FM上线,蜻蜓FM、凤凰FM相继推出,收听通路开始向互联网进军。到了2013年,网络电台进入市场启动期,随着智能手机和4G 网络的普及,网络电台纷纷争夺移动市场,进入同质化激烈竞争阶段。从2014开始,移动电台处于高速发展期,我们看到一些现象:

  资本的大量涌入。20145月,喜马拉雅获得1150万美元的 A 轮风险投资。20179月,蜻蜓FM获近10亿人民币融资.

  文字版权的激烈争夺。20163月,喜马拉雅FM与全球最大的中文数字阅读平台阅文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就文学作品有声改编、文学IP衍生发展等内容达成一致。众所周知,阅文集团由腾讯文学、盛大文学合并而成,拥有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等一批品牌网站,涵盖了网络文学、传统出版物电子版等主要电子阅读产品,全面覆盖文学、社科、教育、时尚等主流内容题材,目前拥有的作品总数近1000万部,50大类型全覆盖,网络文学大神级作者90%以上来自阅文集团,莫言、韩寒等200多位知名传统作家、社会名人的作品在阅文集团发布。此番强强合作,或表明音频行业持续争夺的版权大战由此终结。

  头部厂商的出现。根据易观提供的数据,以日活量计,网络电台中占据前三位的分别是喜马拉雅FM、蜻蜓FM和荔枝FM,头部厂商喜马拉雅的日活数据遥遥领先。东方广播中心旗下的阿基米德起步较晚,在同业中属于进步很快的佼佼者,但同样面临惨烈的市场竞争。目前人口红利殆尽,用户规模增速已经趋缓,各网络电台的用户活跃度和粘性已经初步建立。

  各大网络平台从最初的同质化的混战进入差异化竞争。喜马拉雅和蜻蜓FM立足PUGC模式,依托网文资源、内容贮备或者名人大咖资源,发力内容变现,其中,喜马拉雅领先一步,于去年6月首推付费精品,去年10月,蜻蜓FM紧紧跟上。如今,为音频付费已渐成气候,包括倡导为知识付费的“得到”APP。今年的94日,网易云音乐也推出了知识付费节目。而荔枝FM做的是原创的UGC社交泛娱乐平台,特色是播客互动,追求听众打赏的盈利模式。

  各大平台的竞争由版权竞争进阶到商业模式的PK,从单一的广告销售到内容付费,再到向场景化消费进军,布局智能家居、终端硬件、车联网等音频场景。目前来看,国内的智能音箱市场还没有产生像亚马逊echo那样的头部厂商,但智能音箱的竞争本质上是音频内容的竞争,喜马拉雅的小雅音箱或许已占得先机。

  可以预见,未来的网络电台业务形态、商业模式将更加成熟,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面对这般狼烟四起的竞争环境,传统电台的音频制作该走往何处?

  毋庸讳言,传统电台原有的许多优势在新媒体强势语境中已不复存在,人们已习惯于从网络获得第一时间的迅捷信息,而广播擅长的互动交流也有了强有力的竞争者,比如荔枝FM更加个人化的互动,还比如2014年起步的智能聊天机器人微软小冰。依靠微软在大数据、自然语义分析、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方面的技术积累,微软小冰具有非常强大的机器学习能力。也许在不久的未来,人们可以和这个机器人建立一对一的感情联系,获得深度的交流。

  固然,传统电台依赖其人才优势、特别是优秀的主持人资源,在一些直播节目中依然可以持续吸附听众,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市场价值,但许多内容生产方面的优势已因为文字版权的缺失而日渐萎缩,而伴随着类似科大讯飞“配音阁”这样的应用软件的成熟和发展,传统电台将文字转化为声音的优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这样的应用软件通过技术模拟人声并实现配音,把文字迅捷地变成声音,克服了传统音频制作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用户选择少等缺点。

  那么,传统电台的音频制作路在何方?我觉得主要有两点。

  首先是原创内容的生产能力。声音是载体,内容是灵魂。内容为王,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2017628日,上海广播的品牌节目——广播连续剧《刑警803》正式上线阅文集团旗下有声读物交流平台——懒人听书,这是东方广播中心和深圳市懒人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的首次合作,也是电台自有版权作品在新媒体上进行付费收听的首次尝试。截止925日,上线作品共有两批,总计20部,收听数1496911次,收听人数6585人,总收入99373元,其中,90%以上的收入来自十册合集的购买者(即一次性打包购买10部广播剧作品音频)。根据后台数据,《刑警803》系列作品单日播放量最高达4+,位列同类小说日播放量第二;后续播放量和收入都呈上升趋势,日均播放量从5000+增长至1+,付费人数增长了一倍,日均收入增长至3000+,稳居同类小说前五,已经在懒人听书平台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付费习惯。

   从两个月的试水情况来看,系列广播剧《刑警803》凭借优质的原创力量和品牌效应获得了广大听友的喜爱和支持,有网友留言: “在上海电台免费收听过这些作品,但还是花钱买了这些音频。”

  伴随着网络电台发展迅猛,优质的原创音频始终是稀缺资源,广播剧作品在网络电台的首次试水再次给予我们启示,深耕自有的优势,创作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原创声音产品,可以在日益发展的音频市场中获取自身的地位和价值。

  传统电台要强化的第二个生存能力是优质的声音塑造能力。目前而言,在喜马拉雅、蜻蜓FM、懒人听书等音频网站,最受欢迎的音频类型是原创网文,平均点击动辄十几万,特别是玄幻、都市类网络小说。还有一类是最近几年蒸蒸日上的知识付费类节目。声音形式对销量有影响,但是内容是决定销量更重要的因素。不过,长远来看,庞大的收听群体、稳定的收听习惯,终究会培育出挑剔的耳朵,优质声音的需求会脱胎而出,对声音品牌的追求成为必然。

  时下,优质的声音塑造力量依然主要集中在传统电台,比如东方广播中心旗下就有两位“全国小说连播演播艺术家”,还有一些非常优秀的青年人才,他们的作品在听众中有很好的口碑,拥有不少的粉丝,但囿于传统平台地域性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声音品牌未能充分延展到互联网。一旦一大批声音大V进驻网络,将极大地引领音频产业的质量导向,声音塑造者们极其所属的电台也将获得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传统电台的声音塑造者需要把自己都养成声音大V。即使配音阁这样的应用软件,采集的也是大V的声音元素。声音世界,永远需要有个性、有魅力的新的大V。只有将声音大V做多做强,传统电台才能凭借人才优势在网络电台迅猛发展的今天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在日益兴盛的耳朵经济中获得自己的蓝海,赢得新的盈利空间。

  最后,还想说说有关声音产品做长还是做短的问题。现在大家都认可短音频,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都碎片化了,做短音频就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也就是OPCCUPY THE TIME(占领时间)。这种需求确实很大,同时,还存在着另一种需求,就是KILL THE TIM(消磨时间)。在很多情境下,人们需要借助音频去打发时光,需要用耳朵去替代眼睛,因此,长音频也有它的生存空间。由于两种需求并存,音频制作的两种方向均可发展。

  在阿基米德APP上,收听份额、粉丝数热、互动指标高的是一些强势平台、强势节目,以碎片化为特征,东方广播旗下的上海故事广播制作的大多是长篇连播类的音频,在收听时长、节目粘性、收听活跃度等指标上始终处于领先位置。所以,音频内容不管是做短还是做长,都需要形成规模效应,音频推广需要量的支撑。追求精准化传播,培育高粘性的音频社区,才能提高营销价值。

  面对狼烟四起的竞争环境,传统电台必须走出自我束缚,以原创的内容、优质的声音和强大的制作能力,进击新媒体,在新的平台赢得新的尊荣。

  

最后的倔强

  这是我们沈阳原创广播剧团队在今年五一获得“工人先锋号”这个荣誉,做广播剧能做到拿“工人先锋号”,虽然不是全国“五个一”大奖,但我们还是很喜欢这种社会肯定。

  到今年,沈阳团队做原创广播剧已经第8年,也就是说,集体跑马拉松跑了8年,克服了许多干扰,队形依然整齐,继续在向前奔跑。

  自问自答第一环节:

  自问自答一:坚持!

  人人都知道坚持很必要,但怎样才能坚持8年?

  首先要讲坚持的是什么?

  评奖吗?

  这是我们绕不开的。今天来开会的大多数人,大家不必讳言,我们是因为想评奖而聚到一起的。对于大学生朋友,我额外解释下,行业内做广播剧,确实最初的动因往往都是为了拿大奖才起步的,我们也是这样。8年前,作为文艺台总监,要我正式报评“五个一”了,我才意识到广播剧和其他形式的重大不同。广播剧是所有广播形式里流程最全、门类最综合、最靠近艺术创作、也就难度系数相对最大的类别。我是做记者出身,非常热爱新闻,但半途被广播剧吸引,就是觉得新闻自由度有限,而创作空间可以尽兴开拓。所以就随心象黑马一样莽撞地闯进广播剧行列,钱少,还要做剧,怎么办?那就发掘身边的人来当编剧、当导演、当演员、做音乐音效……然后就第一次听到咱们广播剧研究会的专家们笑着告诉我,你们是原创啊!

  原创!关键词,大家回头想想,8年前,那时候我们的行业以及其他很多行业吧,大家都还以山寨为荣,谁提原创谁象傻子!

  金句:容易的路往往是最艰难的,因为越走越难;难的路却是最容易的,因为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容易。中间有一个本质的东西,叫做自我和本领。

  这就是坚持的核心:我想的是用原创带团队,大家收获的是自己不断长本事,最好的载体就是广播剧,一个在行业内被管理层不当管理手段、不当日常业绩的小项目,我们要从小项目挖掘大价值。所以回到说评奖,评奖肯定是我们全力以赴要争取的,但我的概念里,评奖是一个让大家快速认识你的捷径,评奖相当于T台秀,我们必须参加也是要由此磨练并证明我们可以达到的行业高度。但评奖一定不能是唯一目的,日新月异的成长才能吸引大家步调一致坚持向前。我们先跑起来然后发现,前途越来越光明,原创成了新时代推崇的先进力量,我们有意无意间踩准了时代节拍与时俱进了,这种感觉可以克服很多的艰难。

  #冯仑#在社会变革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有“傻根精神”,说白了就是立在根上,傻向前进。所谓“傻”就是前瞻,就是创新,就是为理想献身的勇气与毅力,而所谓“根”就是根植于理想深处的价值观。

  【周鸿祎:创新的人要有点250精神,也就是阿甘的气质】1.创新一定是少数派,绝大多数正常人看不懂也不看好,一片叫好的肯定不是创新; 2.创新一定需要艰难的探索甚至不断失败,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3.创新会触犯很多既得利益者或市场领先者; 4.创新需要时间韧性,耐得住寂寞。

  在我们去年创作《清风朗朗》的时候,我说,现在一个个朗诵海子,就知道春暖花开,如果是上个世纪读大学的人想到海子,共鸣点应该是,以梦为马,我们把这个点,设计给了剧中80年代的大学生、后来的贪官。

  广播剧《清风朗朗》片段:

  我的精神世界坍塌了,肉体好像也被撕裂了,在往下坠,坠向无尽的黑暗。二十年前您在我面前高声朗诵了海子的那首诗——《以梦为马》,您还记得吗?

  韩国栋(年轻意气风发的)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我选择永恒的事业。我的事业,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韩行健爸,曾经的您是我的骄傲,您的形象就是我理想中高举的火炬!可如今,这火炬熄灭了……      

  “以梦为马”朋友圈照片

  我们让剧中人的理想在破灭和传承间搅拌,代入的也是剧外的我们面对坚持还是放弃给出的答案。

  这张就是录剧到半夜,走在冰冻的东北大街上,看到“中国梦”,我就随手拍,发在朋友圈的题目就是“以梦为马,不停昼夜”。

  金句:#冯仑#所有的事都是被逼的。但是得有使命,使命一旦确定,就有了责任,有了责任就得克服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所以,当企业成长的时候可能会创新,当企业有使命感的时候也会创新,当企业有危机的时候也会创新。整个创新机制中,这是内在的体制优势。

  他说的很对,有些事能坚持就是要靠个人使命感撑下来的。那么,有使命感的人就可以免遭磨难吗?当然不会,甚至磨难更多,因为你不停地要做事嘛,不做不错,不做不受伤,这是常识。

  想起那年在贵州开广播剧年会,在车上我听到后面不知道哪个台的小姑娘在打电话,非常非常委屈,大概就是评奖结果不如意,很伤心,我忍不住回头跟她讲:谁的心胸不是委屈撑大的?评奖不如意是委屈,还有更多的日常工作中的干扰……让你疲劳的,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脚底的沙子。带着脚底的沙子跑马拉松,放弃和坚持就在一念之间。

  放弃,15笔画,坚持,16笔,放弃和坚持就是一笔之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坚持不是永不动摇,而是犹豫、退缩、心猿意马却还在继续往前走……

  这句话说的就是我们。这8年我最崩溃的一次是坐在家里地板上自己放声大哭。不过真感谢这8年因为坚持要原创广播剧,让我的玻璃心磨练的坚韧,就我来之前,我在重复填报各种表格,就是为了申报新一年度精品创作生产扶持资金,我想的是,不管怎样,不停产,我们就在奔向未来。我是工人先锋号车间主任。

  自问自答二:团队!人人都想有个自己的好团队,但怎样就你有这么整齐的团队?还能一直保持队形8年?

  先介绍下我们的团队骨干:

  金牌编剧晴川(平常身份是沈阳都市广播微剧监制、新媒体监制)、    

  金牌导演宋晓(评书及有声书生产监制)、

  金牌音效、音乐、合成王健(沈阳广播电视台录制中心录音师、爱好很广泛)

  主管精品剧:孙阁,副总监,日常主管广告、新闻及服务类节目、党务、行政事务)

  另一个主管常态微剧:王京,副总监,平常主管娱乐文艺节目、宣传、活动策划等

  我们三个人一个班子,都要分层次抓剧的生产。

  其他主持人代表:

  御用演员大麦(《沈阳新闻》的新闻主播,8年前还有头发呢)、

  微剧生产最多的主持人朕嘉(《汽车面对面》主持人)、    

  我们的新主播,研究生没毕业就已经当上我们男主角(祥子:《开心向前冲》主持人)

  马云:没有人是完美的,组织和人的结合,才是perfect 的。怎么培养人?发现人、训练人、给他们机会。

  把我们团队平常的身份亮给大家,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跟全国大多数台一样,不可能设置专人做广播剧,而且团队成员的能力和合作性一定是参差不齐的。但只要具备基本的业务基础和工作理念上的基本认同,接下来确实就是靠制作人,你来带。

  【各级团队的管理靠什么】10个人的团队,靠Leader的能力够了,因为直线管理10来个人,罩得住;100人的团队,必须依靠制度和管理体系;1000人的团队,必须依靠一种文化和良性的价值观;10000+的团队,只能依靠一种信仰。

  广播团队基本都还算是小团队,所以,直接的管理者确实很重要,但你的能力,不能仅仅是业务能力、外交手段,要想带队伍跑的长远,必须有过人的人品、奉献精神、高瞻远瞩的眼光、与时俱进的领跑能力。

  1、上下同欲者胜。2、你能站多高,就能看多远。3、利益是团队的前提,精神是团队的灵魂。4、领导是领导思想,管理是管理能力,经营是经营筹码。5.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

  带年轻人的团队,得有意识让大家一直有方向感、有荣誉感还要保持新鲜感。

  三者中,保持新鲜感似乎比较难,这8年,我们的规矩,每次都不要玩我们之前玩过的,说玩,好像不严肃,但如果创作调动不来兴趣,那就是苦差事了嘛,你让年轻人一直跟,怎么可能!大家习惯听我说这个怎么怎么好玩,很苦的原创变得很酷!年复一年的在职场,一线的人现在容易产生倦怠感,你得有本事让大家就象乔布斯说的“找到心底的热爱”,自愿合力产生出集体成就感,每个人就会连带生发出个人品牌意识。我们宋导他们做后期,铺五六十轨去做一个细节,甚至画图去为呈现听觉上的画面感,这在评奖时候不加分的,我们知道,但是,这种特别纯正的工匠精神,是很让人敬佩的,所以谁能参与我们做项目,都觉得很荣幸,大家很愿意跟着享受我们创作的过程,这就是正向的感染力,团队核心成员必须要尽可能做个自带发光的人,也许这世上不是人人都能自体发光,但人性还是喜欢和发光的人在一起,感觉沾光嘛。

  朋友圈“闪闪发光的神经病”照片

  而且,团队带到这个层面,相互就可以补光了。比如在我电量不够的时候,我们的宋导、我们的编剧晴川都会很自然给我打气,所以,我们副总孙阁总结:我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叠加合影

  总结,好的团队是让大家都明白,相互成全,才能共创更大的成果。我们是从编到导到演到后期,全程打破壁垒的,每个环节,既尊重个体,又集中决定,最终服从大局。每天面对环境的磨损、日常的干扰、评奖也许会失落,经费也可能不到位,但是,我们在一起创作的快乐,特别难得。

  金句:现代人都说不快乐,为什么?不管干什么都是浅尝即止。而快乐和愉悦其实都在高段位的阶段才会品尝到。

  自问自答三:面对未来,迷茫吗?

  看下什么叫“尬聊”,马东和许知远的对话:

  马东和许知远的对话视频(19秒)

  我看的时候也哈哈大笑。但是,马东还有一句话其实是很砸到我心上的,他说:我的底色是悲凉的。我不解释为什么马东这种强烈反差的话会砸到我,大家愿意,还是看他们的对话去理解。

  我想说,我也是无障碍拥抱新时代的人。所以我有点煞风景地想提示:我们需要做出的所谓突破,我们的应对措施不是把现有的剧目搬到互联网上去就OK了,如果我们不能用互联网思想和互联网世界的逻辑来打造新形态产品,这么着,我们可以就近搞个小调查,问问今天来的大学生们,如果不是为了进我们这个圈子,他们上网会主动搜索我们的这些剧吗?

  还有,全国“五个一”已经名额大大缩减,这种新局面,难免大家玩笑说那干脆以后剧研会联合全国各地台出几个剧就得了。还有!如果,有一天干脆不评了呢?

  金句: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天无绝人之路,人生路上遭遇进退两难的境况时,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是路。

  金句:“广播,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死亡,但是会改变。”(BBC克里斯?韦斯科特)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天然优势有三点: 1、非视觉互补 2、即时型互动 3、低成本多赢。

  这三点中:3,低成本多赢,这句必须敲黑板!低成本,起步容易,低成本,有希望摆脱靠评奖或政府扶持资金来生存的现状,低成本,是我们进行多元化还不会放弃广播剧为核心的重要原因。

  对,我们的突破之道就是多元化。我们在做广播剧的时候会套裁出舞台剧,那么,日常,我们已经扩展到版权有声书,小说剧,课本剧,晚会,小品,创作类型上最近又要从源头上开做报告文学,我们还一直在储备力量跃跃欲试微视频,让视觉对广播剧互补,这么讲吧,我们不定接什么,只要是文化产品。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是广播剧,更本质的是,低成本的艺术性原创。

  金句: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悲观看是广播将被进一步边缘化,乐观看是给了广播融合电视的机会。

  金句:“我理解的「精英」,就是能从智识思辨中找到乐趣的人,就是对未知无限好奇的人,就是面对不确定性随时可以迭代自己的人,就是要求自己和最新认知保持同步、从不放弃学习、永远高看自己一眼的人。”——@GK同人于野

  金句:媒体就是媒体,我们非要区分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媒体只存在传输通路的差异。电视由依靠电视接收机转向视频接收设备,电视台由电视节目播出机构转变为视频产品提供商,广播也由广播节目播出机构转变为音频产品提供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广播媒体更应转变自己的定位,从广播逐步转化为音频产品供应商,借助移动、互联等收听通路,形成新的受众群体。(牛存有)

  现在全国基本都广电合并了,广播人一边抱怨,一边继续365天天天站商场搞活动供养大集体,有没有想过广播广告有些台连植入完全霸占节目时间了还卖不上价,那么,接下来我们还能卖什么养活自己供养大兄弟?不在一线的人真是很难想象现在我们的工作量是过去的多少倍,所做的,就是在拼命维持生计层面。要说突破,这个问题台长们都未必真考虑,缺太多要素,头疼。我们不是台长,我们可以一个个突破,让自己不贬值还可能升值。这就又回到广播剧,只要你坚持做的是真的原创,那锻炼出来的就是你自己生存的核心价值。

  金句:媒体可以是传统的,但好的媒体人一定只能是现代的。(新媒沈阳)

  金句:对有些人来说,生活就是不断破墙而出的过程,而对另外一些人,生活是在为自己建起一座座的围墙。——西蒙?范?布伊

  金句:“生活有时候很吝啬:人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生活着,却没有感受到任何新的东西。然后一旦打开一扇门,一场真正的雪崩就会夺门而入。一时间你一无所有,接下来就会有了比你所能接受的多得多的东西。”(BY 保罗?柯艾略)

  所以融媒时代,得先问问自己是象马东那样很诚恳地说我接受?还是象许知远那样,以暴露自己的别扭和尴尬的路径也找到了网络嗨点?思维方式决定谁留在墙里谁会翻出墙去,开车的人跟走路的人,想道路,是完全不同的,某种程度上,所谓突破,很难共鸣。

  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习近平)

  搬出习总书记的讲话,是想说触类旁通,大道至简。放松心态去顺应大环境,你会觉得今天的主题:所谓生产、所谓突破,也可以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最后,再放段视频给大家看。

  这是我们从早到晚8小时集中工作后,差点赶不上高铁,我们连跑带颠,到火车站急匆匆扒拉了一口面条,上车后,我们没坐原位,穿行7节车厢,然后,就这样耍了1个多小时。

  火车上视频

  我们就是自己的作品


宁夏有个“哈喜喜

宁夏交通广播 马茵

 

”一、“哈喜喜”,何许人?

    一部广播剧

“哈喜喜”是一部广播剧的剧名,全称是《的哥哈喜喜》 ,宁夏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FM98.4)制作的一部系列广播方言情景喜剧。一档在宁夏家喻户晓的广播节目。

    一部日播广播剧

《的哥哈喜喜》,既不是单本剧,也不是连续剧,而是一部日播广播剧,这在全国的广播媒体中较为罕见。《的哥哈喜喜》从开播之日起,每周录制5集,每天播出一集,时长20分钟左右,全天四个时段播出,双休日精彩剧集回放。

    一部播了12年共2300集的日播广播剧

《的哥哈喜喜》诞生于2006年的1月,至今开播已经12个年头,共编创播出三季2300多集。广播剧是广播节目中艺术要求最高的类别之一,节目成本也非常高,哪里来的这么多经费来支撑这个节目?《的哥哈喜喜》走出的是一条自收自支、以剧养剧的良性循环之路。

    一部播了12年共2300集的能创造经济效益的日播广播剧

除了在十二年前开播之初的前三个月,台里每集下拨180元的节目费。三个月后《的哥哈喜喜》就实现了自收自支,半年后开始实现节目盈利。十二年来,不但不需要台里一分钱的节目经费,每年还会产生不菲的经济收益,2016年上缴频率的节目收益占到了宁夏交通广播总收益的八分之一。

    一个人

“哈喜喜”他同时也是一个人,是剧中男主角的名字。因为做广播剧做的头发没了,所以辨识度非常高,同时因为《的哥哈喜喜》在宁夏惊人的知名度,他经常在大街上会被人认出来,求合影。

两个剧中人

《的哥哈喜喜》以一对开出租车的半路夫妻哈喜喜和夏莉莉为主人公,通过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展开情节,所以这两个剧中人现在被称为是宁夏最著名的两口子,实际上是假夫妻,因为他们只是两个剧中人。同时也是这部剧的编剧、导演。

 

二、融媒体时代的“哈喜喜”

    《的哥哈喜喜》一路走来,历经辉煌也曾遭遇瓶颈。融媒体时代它也在不断的从节目的创作、管理和经营三个方面探索着新的生存、发展和创新之路。

    创作——无剧本即兴编创 低成本市场运作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的哥哈喜喜》没有剧本。在录制前,编导演职人员根据搜集的素材讨论题材和主题,根据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关系确定故事、设计情节;录制时由编导把控故事发展的脉络、讲解剧情台词,演员根据场景和自己的角色性格即兴演播,出现问题随时叫停,进行调整。说是无剧本,但并不表示剧本真正不存在,它存在于编导的脑海当中,只是少了跃然纸上的环节而已。这种与以往广播剧截然不同的创作方式,让《的哥哈喜喜》听上去虽不甚精致完美,但却凸显了诸多特点和优势。首先,缩短了节目的创作周期,适应了融媒体时代传播快速的特点,比如前一天结束的一场世界杯足球赛的比分、明天要暂时封闭的一条道路信息等都可能出现在今天的剧集当中,这在传统广播剧中无法实现;其次,演员没有剧本的限制,有了更多自由发挥的创作空间,人物性格表现和语言特点更为典型,演员也通过这种历练提高了演播能力;再次,实现了创作方式的简单化,在保证日播剧正常连续播出的同时,减少了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实现了节目的低成本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日播广播剧的可行之路。

    广播剧内容为王,内容上《的哥哈喜喜》遵循的是:巧妙架构以社会新闻为主体的百姓故事。创作要求是:悬念迭起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包袱层出的个性化语言。故事全部取材于现实生活,每集用3~8个角色、4~6个场景展现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阐释一种社会现象。大到国家政策法规,小到安全常识、生活提示,力求做到新闻性、及时性、思想性、艺术性、服务性、娱乐性的统一,兼具本土化、多元化、热点和、生活化、时代感和时尚感。

    日播广播剧不同于精品广播剧,现实题材的定位让选材离不开新闻,新闻每天都在发生,要不哪里来的那么多故事。尤其在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超乎想象。哈剧里昨天的事今天演明天播,成为常态,因为这是听众内心的要求,和新闻采访是一样的,必须抓住热点,炒冷饭是行不通的。

    剧中的故事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煞费苦心,既要有时代感、有新意、融入时尚元素,又要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既要弘扬正能量、鞭挞假恶丑,又要避免高大全、脱离实际生活;既要幽默搞笑、包袱不断,又要避免庸俗、低俗、恶俗;既不能生硬说教,又要让听众在轻松愉悦中深思、捧腹大笑后得到启迪,达到缓解疲劳、放松心情、营造和谐的初衷。为了让故事饱满真实,同时体现节目的服务性,主创人员把大量的信息和生活元素融入到故事场景和人物语言当中。

    广播的地域性,让本土化节目非常受欢迎,而宁夏首府银川是个典型的移民城市,20世纪50年代,大量知青支宁。所以哈剧当中的语言也以宁夏方言为主,将全国各地方言的方言、普通话融入其中,不仅本地人百听不厌,也能让外地听众产生共鸣。而方言中的一些土话、民谚、俗语和俚语的巧妙运用,让很多普通话无法表达的情感、态度和风土人情表达得更为淋漓尽致。 

    管理——两个编导七八个人

    管理方面,《的哥哈喜喜》只有2个编导+1个后期制作+8个演员。演员除了两位主角之外,还有67位常态化的配角,在剧中扮演家人邻居、夜班司机等等,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便于把不同的故事嫁接到他们身上。这些演员是不是台里在编人员,属于临时演员,按集发放劳务费用。

    剧组的组织架构经历了从节目组—广播剧部—视听传媒演艺公司的这样一个过程。成立之初到2014年年底,剧组以节目组的形式存在,由总监直管,20151月,成立广播剧部。20156月,为节目市场化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保障,注册成立宁夏哈喜喜视听传媒演艺公司。

    经营——正业、副业一起务

    品牌经营、市场经营两手抓

    经营方面采用的是正业、副业一起务,品牌经营、市场经营两手抓的方式。《的哥哈喜喜》节目开播后,十分重视节目的版权保护,每集后面都加播宣传语:《的哥哈喜喜》版权由宁夏交通广播独家所有,翻录必究。早在2009年我们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商标局申请对的哥哈喜喜进行5大类的商标注册。并先后推出了四套共132集的精编CD光盘投放市场,增加衍生产品,来满足听众的需要。

    融媒体形势下,用手机听哈喜喜成为听众的又一要求,201510月,的哥哈喜喜微信平台正式上线。上线之前还为此打了一场官司。宁夏一家商贸公司通过腾讯先于我们注册了的哥哈喜喜微信公众号,并以宁夏最受欢迎的微信公众平台的哥哈喜喜’”的名义对外开展相关网络服务。为维护的哥哈喜喜商标专用权,宁夏广播电视台以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后经过法庭调解,被告停止了侵权行为,并注销其注册使用的的哥哈喜喜微信公众号。这不仅是宁夏首例微信公众号商标侵权案,在全国也极为罕见。此次侵权诉讼案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的哥哈喜喜》的品牌价值。目前,的哥哈喜喜的微信公众平台拥有粉丝数量12万,每天推送两集我们的广播剧,实现了听众随时随地听剧的愿望。

    不光是一些企业来傍名牌,强势媒体电视也来傍名牌了。宁夏公共频道2014年推出了一档日播方言民生新闻节目——《哈喜喜扯磨》(扯磨宁夏方言聊天的意思)。看中的就是我《的哥哈喜喜》的影响力。主持人就是广播剧哈喜喜的两位主角的扮演者。

    除了广播剧,剧组创作的舞台小品2014年和2017年两次登上宁夏春晚的舞台。演员也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大家眼中的明星。近几年,剧组先后拍摄微电影十二部。2016年还通过微信平台的市场化运作筹资拍摄了13分钟的爆笑短视频34集。

    贴片广告、专编剧集、植入广告是《的哥哈喜喜》目前收入的主要来源。贴片广告的制作也采用了方言情景对话的方式制作,与节目风格统一,受到了广告客户的欢迎。植入式广告和专编剧集是《的哥哈喜喜》在贴片广告经营成功后对节目价值的进一步开发。餐厅的名称、酒店的位置、商铺的优惠活动……被巧妙地植入剧集当中,在不影响收听效果的前提下,增加了节目的含金量。专编剧集是受一些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委托,收取一定的专编创作费用,创作人员通过现场座谈、文字素材搜集,把他们需要向社会宣传的政策法规、安全知识等公益内容,了无痕迹地融入剧中的故事里。例如:义务献血、铁路道口安全、防火禁毒、保障房申请审批、道路交通安全等内容,这种方式让听众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有所收获,宣传效果显而易见。

    十二年来,无论身处怎样的时代,《的哥哈喜喜》都以创作百姓喜爱的作品为己任,不忘初心,不断创新,并以此逐步成为宁夏人公认的文化“名片”。一群执着的广播剧人也一直在宁夏百姓的赞许和鼓励中坚守在创作的道路上……

                                                                  

责编:万华 来源: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