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到中宣部有一个通知,让在今年的评比之前展播这几年获奖的剧目,这个还没有落实。刚才见到一个文件,推荐了20部,我们如果拿出时间把这20部精品在这儿展播一下,加上一些介绍,我不相信听众就拒绝收听。实际上我们对精品是有误区的。当然,对精品不能放弃,因为这是我们电台已经达到的成就,现在听那些广播剧的精品,其实它是凝聚着广播人奋斗了几十年的结晶,不能说这边开发市场就丢掉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就,怎么说呢?大家都知道广播剧是最具有广播特点的,不敢说它相当于广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都在申遗,我们自己要不要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可能它不能跟人家比,因为文化遗产要很独特的东西,不能替代的。广播剧原来讲,可能它的三大要素还不大构成,但是实际上它是广播文艺自己独有的,这么多年,我看了教授的回顾历史,广播历史在中国来讲就是70多年,达到今天这个程度也是很不容易的,包括今天这些导演,他们将来老了以后,这些东西难道就是说由于走市场,以后就真正的好的广播剧不知道怎么做了。我觉得如果放弃了这个真是很厉害,所以说我的意见是说市场并不应该拒绝精品。
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保护自己曾经达到的成就。但是精品由于投入大,产量低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这些年出精品都是一些有经济实力的电台,因为我们广播研究会,我做了一个图表,就是每发展一个会员台,我们就插一个类似小旗似的标志,后来在珠三角、长三角插不进去了,因为一个市级、区级电台要求加入研究会,但是在幅员非常广阔的西部地区基本上没有旗可插,就是新疆台,乌鲁木齐台都够呛,黑龙江有旗。广播剧确实跟经济是分不开的。相反一些老牌的,做广播本曾经达到很高程度的电台,现在纷纷被淘汰出局,一个的确是领导换了以后,像刚才讲的,领导的思想观念变了,它要放弃这些,他不管,因为以前达到的东西他不管,他觉得跟他没有什么关系。我的想法是说我们达到的成就不应该放弃,精品不应该放弃,但是还得面临现实。从目前来看,真正有有市场开发潜力的,还是那些低成本,制作简约的、快捷的、长篇幅的通俗的广播剧,因为他们的确能带来好的收听效果,能带动广告。像宝安,我觉得宝安在拓展广播剧发展途径中,它是一个特例,因为它是什么呢?先挣钱,把钱挣到了,才敢花钱,所以我觉得跟李台说点广播剧的困难不费劲,让他支持广播剧,他很痛快,他帮我们做标识都不收费,帮我们办了很多事情都不收费,为什么?他敢拍这个板,但是有些电台恐怕拿不出来。所以搞广播剧,首先腰杆得壮,得会挣钱,学会挣钱才会敢花钱,同时它是一个良性循环,用精品来赚钱,这样延伸产业链,我不知道到底收入怎么样,但是这是一个趋势,搞好了现在没有人去开发,要开发,它肯定能带来效益,这个就是没有认真去做,要认真去做的话,肯定会是这样的。
我觉得大家一谈广播剧,一谈评奖,但是我觉得实际上它的前景并不是很悲观,大家关在屋里自卑自谈的时候,社会上已经在行动起来,有些事情都不知道,有时候要搜索信息,广播信息为什么那么少,刘德华也搞广播剧,王刚也在搞广播剧了,但是人家并没有跟咱们取得联系,我们也不清楚,人家搞得很热乎。这几年各种新概念的广播剧,百花齐放,呈现在空中舞台,这种现象是感到乐观的,但是这些都没有参加评奖,他们也不知道,我问过,我说你买过这样的广播剧,我说你觉得好听不好听,任小美是河北台的,她说很好啊,这些东西没有大量的研究。其实并不悲观,从概念上来讲,音乐偶像广播剧《爱情童话》,还有明星加盟的广播剧,刘德华,网络广播剧在广东好几个台搞得很热闹,还有情景广播剧《阿亮的烦恼》,前两天刚研讨过,还有刘志宏搞的广播剧,《亮剑》重新杂揉搞了一个复合广播剧,还有娱乐性广播剧本,都在尝试,都具备了低成本,简约制作、快捷的这些特点,咱们在这儿研讨的时候,人家了乐呵呵的都在生存着,所以对这些新概念的广播剧。我觉得今天不要要求特别苛刻,我自己听《阿亮的烦恼》,我很不爱听,我不知道研讨当时效果也很好,我的思想也不对,老百姓喜欢,你不爱听也不行,可能有地域性吧,那些幽默,我们北方人就笑不起来。我觉得一个地域性的节目,不搞笑,我觉得也不成功,但是这个可能也不对。
对这些东西应该采取欢迎它、鼓励它,而且及时的指点它,这些东西谁胜谁负走着看,他最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它就成功的。很多节目过去是受压制的,为什么流行到现在,因为老百姓喜欢它,所以广播剧这个东西也是这样,一方面政府提倡,但实际上真正的能够流传下来,就是老百姓喜欢它才行,老百姓不喜欢,过两天没有“五个一”工程了,没有政府奖了,就不知道什么样了,所以我觉得应该紧紧抓住老百姓。
我想广播剧是不是应该放下架子,不要把自己束之高阁,认为我们是一个比较高层次的一个东西,放下架子,放软身段。有一个企业家说,我最喜欢的员工是变色龙似的员工,我不希望他只能干一个事情,听着不好听,但是是这个道理。形式变了,不能与时俱进,不变化自己,老维持自己的很高的姿态,那肯定就要被淘汰。在目前情况下就要放低身价,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也是搞广播剧的,放低身价。由于我们没有产出,我们就得放低身价要不然的话,不奉献,还跟人家攀比,就没法搞平衡。放低身价,放软身段,不拘一格,变化多端的发展。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