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琴潭溪》走进乡村
3月19日下午,广播连续剧《琴潭溪》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举行首播仪式。浙江省记协副主席、省广播电影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胡瑞庭,北仑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劲、浙江交通之声副总监程珉等出席首播式。简短的首播仪式结束后,两家制作单位浙江广电集团和北仑广电中心的创作人员随即“送剧下乡”,把广播剧光盘直接送到春晓镇慈岙村,让农民朋友来检验作品质量。
“村里要放广播剧了,这个剧说的就是我们农村的事体,这可是一次难得机会,一定要去听听!”慈岙村村民叶有根满怀期待。听到“送剧下乡”的消息,许多村民早早就来到村口的广场,听听剧里面邓祥海那群年轻后生是怎么样带领村民致富、顽固守旧的村主任又是怎样被罢免下台的。
随着广播剧的响起,开场的订婚场景一下就抓住了大家的耳朵。浙东喜庆音乐、村民祝贺声、小孩嬉闹声和音乐声交织在一起,让大家感觉很是亲切。“就像发生在身边一样,很好听。”这是村民们的第一个感觉。
广播剧《琴谭溪》由北仑区委宣传部和省广电集团联合出品,讲述了一批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反哺家乡,带领全体村民科学致富,终于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故事。据了解,为了提高该剧的演播和制作水平,制作单位特此邀请了当红影视剧演员张译、总政话剧团洪涛、伍凤春等全国著名演播艺术家联袂演播,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棚后期演播合成,演员阵容强大,演播制作精良。
在城里开公司的邓祥海想回来发展苏鳞鱼产业、大学生村官一心想为村里的带来新变化、老主任蒋士明只想着把琴潭溪包给老板挖沙……随着剧情的深入,听众们听得认真,感触颇多。
在座谈会上,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村民们面对创作人员,谈起了自己的听后感。
“说的就是咱们农村的事,很亲切。”村民付秋红说,故事有一定的普遍性,剧里面的人物也很有代表性,个性突出,形象鲜明,可信可听,在新农村建设、村级民主建设等方面都很有典型意义和推广价值。
“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农村题材了。”村党支部书记叶云良是一位多年的老党员,平时最爱听、最爱看农村题材的广播影视作品。他说:“这部剧从情节、人物、语言还有很多细节上都非常贴近生活,看得出来,创作人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很感谢创作人员能够关注农村、深入基层,创作出这样好的作品。剧中老村主任虽然一心为村里,但思想不开通,赶不上年轻人,我们这些老同志听了很有触动,我们村这些年虽然发展得很快,但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新农村建设需要有志向有抱负的年轻人,他们思想开放、敢创敢干,这种创新精神很值得学习。”
大学生村官钱一旦说:“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剧中聚焦新农村建设、聚焦农村的80后,其中新旧观念的交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各地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像邓祥海、刘荣海这样有思路、有创劲的年轻人很有代表性。他们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勇于探索实践,为农村带来了新观念、新希望,很有启发意义”。
乡村教师柯仁良说:“这部广播剧轻松诙谐,人物鲜明,富有浓厚的现代农村乡土气息,贴近生活、反映现实,同时演播精湛,制作精良,具有较强的可听性,是一部很好地反映浙江农村的现实题材作品。”
座谈会上,听众们你一言我一语谈起了感想,对创作也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和意见。几位主创人员表示,这次“送剧下乡”很有收获,好的作品离不开生活,走进基层、听取群众反映不但能汲取创作的灵感,同时也是检验艺术生命力的最好方式。结合正在开展的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今后会加强广播电视采编播人员与基层的联系和沟通,努力创作更多的反映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深受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