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创作者说——虽千万人 吾往矣
中广网 2017-09-05
    
 
——广播连续剧《守卫英雄》创作谈

  文/王宏亮

  20167月的一个下午,我接到时任重庆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刘健老师的电话,他推荐我写一部邱少云的广播剧。邱少云——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我犹豫了,这个题材我可以驾驭得了吗?进一步的交流,我大概了解了铜梁区广播电视台决心创作这个题材的原由——2015年微博上一个叫做“笔记本”的大V和“加多宝”公司发表侮辱邱少云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无数网友声讨。紧接着,网上又出现对于邱少云事迹的质疑,面对如此混沌情况,邱少云的弟弟邱少华老人愤然向法院对博主和加多宝公司提起诉讼。

  首先我必须承认,关于这些,此前我毫不知情。现在想想,实在惭愧。我搜索了很久网上的各种纷杂评论、留言和报道。我不明白,一位曾经为胜利、为整体牺牲个人的英雄为什么可以被有些人随意拿来调侃,为什么对英雄可以毫无敬畏之心,为什么我们共和国的英雄成了“虚假”?看得越多,我的心里越不是滋味,我觉得有一种责任在驱使着我,我对铜梁台的领导说,“这个剧本,我写了!

  要创作这个剧本,我要先有我的看法。

  对于质疑者所谓的“生理科学说”,大抵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带有政治偏见恶意腹黑,一种是纯粹从自身出发理解的所谓“科学键盘侠”。对于第一种,在剧本中对“欲灭其国,先灭其史”的历史警醒进行了思考,但并没有作为主要的创作方向,由此次事件引发出来的现实思考和启发有许多,创作角度也有很多;对于第二种,试问,哪一种英雄的壮举可以从“生理学”角度来解释?我曾经创作过一部反映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监狱的革命先烈的故事,他们所忍受的酷刑,难道可以从“生理学”解释?再如朝鲜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零下四十度,志愿军一个连的战士冻死在阵地上,仍保持着战斗姿势,可以从“生理学”解释吗?我们可以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我们没有英雄钢铁般的信仰和意志力,但是不能因为自己娇生惯养的主观感受和所谓的“科学”,就可以任意否认英雄。在空调房里,敲打着键盘高谈阔论英雄和战争真假,真是一种讽刺!

  世界每一个民族都是崇尚英雄的,英雄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记忆和灵魂力量。古希腊神话中有普罗米修斯,比利时有著名的“撒尿男孩”,更不要说美国大片里的那些“超级英雄”了。习大大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我很认同,远的不说,就说近代,一部中国的革命史和建设史,就是一部英雄史。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筚路蓝缕的建设年代,我们从来不缺舍身赴死的英雄。英雄不是生来就有的,一个英雄的产生,一定有培育英雄的土壤,中华民族英雄辈出,因为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英雄。可现在,我们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的今天,个别人却“研究出”了所谓“真实的”英雄们。不仅邱少云中枪,董存瑞、黄继光、五壮士、刘胡兰、张思德等等都未能幸免。

  我一直在做一个可怕的假设,如果我们的主流社会对待英雄的态度是这样的,还有人愿意去做英雄吗?当我们我的民族再次遭遇危难之际,谁又能挺身而出呢?想想真是可怕!

  有人说,安逸的生活是一种腐蚀剂,我们的确已经过惯了和平的生活,可我们的生活就真的那么安全吗?在中印边界,在南海,在渤海,在东海,依旧有人对我们虎视眈眈;洪水肆虐,地震频发;还有身边时不时出现的各种危难险情……是谁在为我们驻守着边疆?是谁在与洪水和余震斗争?是谁夺下了歹徒的利器?向死而生,舍生忘死,这是在中国大地上每天都在上演着的故事。

  过去有英雄,现在一样有英雄。我们需要英雄!

  虽说这次的创作缘起这场官司,但是如果围绕官司来写,一来会使剧情落入控辩双方举证的圈套,二来,烈士的事迹还需要去证明其真实性吗?我从一开始就否定了这个创作方向。在我查阅资料时,有一篇报道让我印象深刻。湖北的郑时聪老人,是邱少云烈士的战友,他听到侮辱和质疑烈士的言论后,一掌拍在桌子上,大骂这这些人,老人一遍遍地哭着重复:“英雄就是英雄,哪容得胡说!”“我看着他牺牲,请功报道也是我写的,邱少云是个了不起的人啊!”这篇报道对我触动很大。我想以邱少云的老战友一家为切入点来写这个戏,我把想法告诉了我的老师夏祖生,老师让我去看看一个公益广告片。那是2015年拍摄的一个公益广告片,片中一位抗战老兵常年坚持为村里一座并不认识的抗战英烈的茔冢扫墓,十分令人动容。我联想到郑时聪老人,心中为之一怔——这正是我想要找的形象种子!

  在我构思创作的时候,长江流域多地遭遇洪水,我看到许多照片:一双溃烂浮肿的双脚,还有那些满身是泥浆的战士,靠在一起熟睡,他们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合眼。看到这些稚嫩的脸庞,让我仿佛看到了同样年轻的邱少云。我猛然想起,曾经在查阅资料时,邱少云生前所在的连队,每天集合点名时,第一个被点到是邱少云的名字,全连官兵异口同声地回答“到”。我意识到,英雄的血脉曾激励着邱少云,而邱少云同样激励着后来者奋勇向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英雄会前赴后继、生生不息。是的,邱少云还活着!

  20169月,邱少华老人理所当然赢了官司,没想到一个月后,老人因病逝世。我更觉得创作这部剧是一种责任,我抓紧时间创作,将近一年的时候,历经三稿,我一次又一次接受感动,作品一次比一次接近英雄。现在创作和录制终于完成,我想,于逝者是一种缅怀和告慰,于生者是一种激励,于我,是一次洗礼。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在我写这篇创作谈的时候,九寨沟发生了7.0级地震,一张照片刷爆了朋友圈,当受灾地区的群众们匆匆跑出灾区的时候,一名武警战士义无反顾地冲向灾区......

  虽千万人,吾往矣。

  作者:王宏亮,青年编导,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戏剧家协会理事,重庆市话剧团艺术部部长。重庆市第二批“巴渝新秀”青年文化人才,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获得者。


链接——《守卫英雄》剧情梗概

    何致远是邱少云的战友,由于连降大雨和身体原因,今年无法到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祭奠战友了,心情沉郁的他得知网上一些侮辱、质疑邱少云烈士的言论后气愤难当。他要求在网站工作的女儿何媛在网上开办“守卫英雄”栏目,女儿没有答应,何致远不辞而别,冒着风雨来到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女婿韩建辉是解放军某部团长,何媛夫妇因为转业单位的分歧,情感产生危机;外孙韩涛苦于自己的毕业戏剧作品没有思路,对邱少云烈士超越生理极限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韩建辉奉命抗洪抢险,因为救助受困群众受伤,韩涛随父亲来到抗洪前线做志愿者,他在部队见证了超越生理极限,见证了英雄的出现。

何致远受邀来到部队讲述邱少云的事迹,六十多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一年后,一家人又来到了烈士纪念馆看望邱少云,何致远说:“只要我还活着,以后我年年来看你,永远为你站岗,永远为英雄站岗!”

    该剧通过一家人灵魂的跋涉,展示了不同的价值观和英雄观,有力回击了社会上一些否认历史、污蔑烈士的声音,歌颂了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为国家和民族挺身而出的英雄模范,热情讴歌了伟大的家国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

    今年,国家将对邱少云烈士纪念馆进行改陈,广播剧选择在烈士纪念馆重装完工的时间节点推出,既是对邱少云烈士事迹的重温,更是对革命英雄主义的一次礼赞,是当前这个时代必须要做的,相信也是会受到大家欢迎的。 

责编:万华 来源: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