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渭南。
今年的关中平原格外炎热。麦收过后,天上就像下了火,连日的高温炙烤着渭河两岸。在火一样的天气里,有一群人在筹备一次别样的活动--《渭南标杆》百集系列微广播剧开录仪式。人说好事多磨,此言甚是。历时两年多,700多个日日夜夜后,渭南广电人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2017年6月29日上午8时,由中共渭南市委宣传部、渭南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办,渭南广播电视台承办的《渭南标杆》百集系列微广播剧开录仪式在众多媒体的见证下,终于在渭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演播厅如期举行。
会务气氛庄严热烈
细心的渭南市民一大早就发现,渭南广电中心大楼的电子大屏上有一行字格外醒目-----热烈欢迎参加《渭南标杆》百集系列微广播剧开录仪式的领导嘉宾。
上午8时30分,会议准时召开。渭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玉娥,各县市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直部门分管领导,渭南各行业标杆人物代表,十多家驻渭媒体以及市级媒体负责人百余人出席开录仪式。
数天前才投入使用的融媒体演播大厅流光溢彩。背景墙巨大的高清电子大屏格外吸人眼球,中共渭南市委宣传部、渭南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办的“渭南标杆”品牌化建设交流座谈暨百集系列微广播剧开录仪式的主标题分外耀眼。
会议由市委外宣办副主任刘玉陆主持,渭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杨加锋首先致辞,就《渭南标杆》百集系列微广播剧项目特点、项目优势、项目成果推广应用思路做了介绍。
要说这次开录仪式为何规格如此之高,不得不提到主办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杨建秦,市委外宣办副主任刘玉陆。这二位正副主任是“渭南标杆”评树活动的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者。标杆评树活动是市委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举措,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市委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胸襟,在全市掀起的又一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增强软实力、践行新时期渭南精神的生动实践。活动从2014年7月开展以来,已从社会各界近万人的举荐中上报推荐2385人次,经市委评审组委会的严格评审,最终产生“渭南标杆”人物335人,团队标杆 52个。从中产生中国好人17人,陕西好人32人,有3个团队、5名个人分别受到中央部委的表彰。可以说,渭南标杆已经成为渭南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品牌。
2015年下半年,电台总编殷满仓从“最美浙江人”百集微广播剧项目上得到启发,为了赢得领导的关注,殷满仓多次找台领导、部领导游说微广播剧的发展空间和态势。2016年初,又邀请微剧分会秘书长阿宝来渭南普及推广。接下来,电台给市委宣传部专题上报“渭南标杆”百集微广播剧项目实施意见。杨建秦副部长对此非常重视,认为利用微广播剧这种宣传载体讲述渭南故事,传递渭南声音,这是文化外宣工作的创新之举。她立即指示外宣部副主任全力配合推进。然而,好事多磨。两年多来,渭南历经数次部长更迭,筹备好的“渭南标杆”微剧推进会不得不一次次推迟。两年多时间,不下二十次的反复沟通,6次修改会议议程、6次起草会议通知----截止今年的6月29日,这场马拉松式的微剧推进会终于开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玉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田芳、渭南广播电视台台长唐雷鸣、各市县市区的宣传部长(党群部长)13人、市直部门16个部局分管领导、渭南标杆微广播剧入选主人公近百人参加开录仪式。
标杆发言激情满满
微广播剧主人公临渭交警大队二中队协警岳蒲杰、华阴市公路管理段夫水道班班长郝晓琳、华州区大明镇唐壕小学教师詹小翠、潼关县荒移村卫生室医生刘永生、渭南市自来水公司抢修队、临渭交警大队等“渭南标杆”人物和集体代表纷纷登台亮相。在这些平凡外表的包裹下,沸腾着爱的力量,迸发着巨大的能量。每一个故事都感人肺腑,令人敬佩。,这种正能量有生命张力的朴实的发言,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蒲城县、白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在表态发言中特别强调,县委宣传部一定要认真落实王玉娥部长讲话精神,抽派专人负责与广播电视台的做好全力配合和无缝对接,在主人公事迹挖掘、材料整理以及财力上给于大力支持。
敬业团队精益求精
艺术创作是非常艰辛的。微剧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难。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听众,听出声音、听出故事、听出百味人生,起到春雨润无声的教育意义。著名编剧宋士斌精益求精,剧本打磨不厌其烦;项目负责人殷满仓更是倾注了满腔热忱,在编剧导演环节,一遍又一遍仔细梳理。
演员队伍参差不齐。专业人员没有时间、业余人员找不到感觉。每部作品的编导、演员召集录制、后期制作都充满了挑战。一次又一次的重录调整,后期的音乐音效合成更是马虎不得。为了顺利开展录制工作,剧组在广播里、微信群召集演播人员,男女老少皆有,只要有才艺,有兴趣,不拘一格大胆使用。这一形式激活了“草根”参与创作的巨大热情,给自弹自唱的广播电视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动能,一时间好不热闹。
由于这些人员的不确定性,经常是晚上下班后组织相关人员进棚录制,目前,已经做出《渭南标杆》成品广播剧20多部。《下辈子还娶你做老婆》、《道班女神》、《我就没想那么多》、《天平》等14部微广播剧获得宣传渭南好声音优秀作品奖,并在众多新媒体上推送。
阿宝到会为微剧开录助力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微剧分会秘书长阿宝老师作为特邀嘉宾作了15分钟的精彩发言,他的“融媒体时代微广播剧发展态势” 的精彩讲座使微广播剧更加深入人心。他说:百集微广播剧项目除了浙江、湖北、福建等四个省级台外,地市级台渭南尚属首家!众多市县常委、宣传部长亲临会场,如此隆重如此规格举行开录仪式全国绝无仅有。热切期待此工程一鼓作气录制完成,为党的十九大献礼。相信渭南一定会把融媒体的微广播剧产业链做的更好。
部长要求市县宣传部全力配合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玉娥的讲中指出,讲好渭南发展新故事,传播渭南发展好声音,引领渭南时代新风尚,要以不同的方法途径,群众乐于接受形式传播到千家万户。融媒体时代,各级新闻宣传部门要积极探寻宣传推广《渭南标杆》的新路子。渭南广播电视台策划实施的百集系列微广播剧项目就是一种令人欣喜的探索和尝试,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产品。
身处全媒体时代,如何打造新阵地、搭建新平台,让更多的《渭南标杆》进入人们的视野,走进人们的心中,唤醒人们心底向上向美向善的道德力量,是主流媒体需要深入探索的新课题。
网络时代微广播剧的产生,值得每一位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同志们去学习,去研究,去运用。因为它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发展以及自主性阅读和收听的习惯,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一经面世,就获得了超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微广播剧的蓬勃发展,在于它的“微”特征,使得过去曲高和寡的单向度的艺术回归到了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它的低门槛,投资少,制作周期短,传播快捷方便,顺应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
《渭南标杆》微广播剧这种形式开创了融媒体时代宣传渭南模范先进人物的新思路,新方法。是一项接地气的弘扬社会正能量和主旋律的宣传载体,是我市文化外宣工作的可贵补充。除利用广播、网站播出外,还利用喜马拉雅,荔枝fm等播出平台,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广泛传播,特别是扫二维码即可收听转发,确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之举,值得肯定和大力推广,它必将会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掀起新一轮宣传《渭南标杆》的热潮。
她说,标杆人物各涉及的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打好文化外宣战略牌。要全力配合,积极主动地做好《渭南标杆》百集微广播剧入选标杆人物的事迹挖掘工作和录制工作,要选派专人负责与市委外宣办和渭南广播电视台的具体对接,做好《渭南标杆》典型材料的收集整理、采访挖掘以及所需资金的支持落实。这项工作总体上由市委外宣办负责牵头,具体事项由外宣办副主任负责协调。
她还要求,渭南广播电视台领导要全方位支持,把这一文化外宣创新项目当做当前的大事要事来抓,要有一名台领导负责此项工作,在人力设备等方面给予满足,把《渭南标杆》微广播剧做成精品,使其成为传播弘扬渭南文化的大平台,使微广播剧这一适应大众的文化理念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成为我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方位的优势宣传载体。
渭南广播人永远记住了这一重要时刻:2017年6月29日上午10时45分,在众多媒体的见证下,渭南市委宣传部、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微剧分会、渭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渭南广播电视台四位领导庄重的把手触摸到舞台中央的水晶球上。随着水晶球的急速转动,它预示着《渭南标杆》百集微广播剧项目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渭南广播电台 总编室)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