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回音壁——一部可以“看”的广播剧《格萨尔王传奇》
中广网 2017-08-15
    

  

   文弘昶

  

  四川广播电视台推出的12集大型系列广播剧《格萨尔王传奇》2016年底在中央台首播,此后轮番在当地播出,从北京到四川,受众反响热烈,称其是一部优秀的声音制品,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欣赏价值,是一部可以“看”的广播剧。

  在笔者看来,这部广播剧之所以能达到可以“看”的效果,首先得力于她的母体史诗《格萨尔》的出神入化。19世纪俄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说:“史诗是民族意识刚刚觉醒时,诗领域中的第一颗成熟的果实。是这样一种历史事件的理想化的表现,这种历史事件必须有全民族参与其间,它和民族的宗教、道德和政治生活融汇在一起,并对民族命运有着重大的影响。”史诗《格萨尔》正是如此,它是相关宗教信仰、本土知识、民间智慧、族群记忆、母语表达的主要载体,是唐卡、藏戏、弹唱等传统民间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同时也就成为了现代艺术形式的源头活水。如同《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四大名著一样,史诗《格萨尔》是中华民族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其次,这部广播剧之所以能达到可以“看”的效果,得力于创作、制作她的广播剧人对史诗《格萨尔》的深刻理解和认同。在世界上,《格萨尔》被称为“东方的荷马史诗”,与另两部史诗并称为世界三大史诗。20099月,联合国将史诗《格萨尔》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史诗《格萨尔》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所拥有的学术地位和文化价值的高度评价。

  作为世界三大史诗中的荷马史诗和印度史诗,早已经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上世纪60年代初,笔者只有五六岁,就随父母看过根据荷马史诗改编的电影故事片。也就是说,早在那时,享誉世界的“史诗们”就已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了。而《格萨尔》在这方面却没有这般幸运,她鲜有文学艺术作品问世,这与史诗《格萨尔》在世界的地位不相称,与世界对史诗《格萨尔》的认知不相称,与中国的大国地位不相称。因此,用艺术手段展开对史诗《格萨尔》的传播意义深远,势在必行。

  该广播剧的推出,开创了中国广播史用现代广播手段、大型广播剧体裁、以普通话为载体传播享誉世界的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先河;开创了中国广播利用戏剧体裁样式、现代制作技术再现少数民族口头文学鸿篇巨制的先河。这个“中国创造”不可复制,无可替代。

  第三,这部广播剧之所以能达到可以“看”的效果,更得力于主创人员方向明确、手法到位。这部广播剧有“三个追求”的目标:追求在忠实于原口头文学基础上走创意创新道路;追求民族民间表现形式与现代表现手段的融合;追求文学性、故事性、可听性和形象感的统一。

  对戏剧情节的编织,讲究“戏”,突出“核”。将这样一部博大、复杂、丰满的口头文学史诗制作成广播剧,主轴就是故事。要努力使该剧的每一集都构成相对独立的故事,而所有集的故事层层包裹形成该剧的“戏核”。

  广播剧刻画人物是关键。这部广播剧人物众多,人物关系复杂。经过艺术加工和技术处理,通过搭建语言、音乐、音响的最佳组合平台,尽可能使剧中无论是英雄还是暴君、老人还是青年、人还是飞禽走兽,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突出的形象。

  广播剧的镜头化实现程度是检验一部广播剧品质的重要标准。剧靠“说”出来,“剧”便不是剧了。要做看得见的广播剧,编剧要“看得见”,剧本才看得见;导演“看得见”,演员才看得见;演员“看得见”,受众才看得见。正是这三个层次的“看得见”,赋予了这部广播剧以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受众鲜活地感受到了——

  “我随着这部剧走完了格萨尔王荡气回肠的一生,感悟他少年的成长和迷茫,中年的征战和奔波,以及晚年将要回到天上的无奈;感悟藏汉一家,多民族的大中华对包容、慈悲、和谐的追求与向往;感悟古时汉文化经济与藏地文化经济的水乳交融,这是一部意义非凡的广播剧。”

  “格萨尔王的故事虽然在藏区口口相传,但相关的艺术作品并不多,以至于了解的人知道它在国际上很有影响,而更多的人却是不了解。本剧填补了一个空白。”

  大学生们的反馈尤其热烈:“格萨尔王的故事我们听到过一些,但在这部广播剧中,格萨尔王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使我们看得见。”

  “广播剧每一集开始,是一对爷孙在交谈,我们仿佛跟着年轻的孙子一起听爷爷讲述英雄的故事。通过这位长者的引领,我们渐渐揭开主人公们的神秘面纱,形象感、带入感都非常强,从而形成了史诗与年轻一代的对话。”

  利用广播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做可以“看得见”的广播剧,再现古老《格萨尔》的英雄史诗,可以产生最易于普及,因而群众性最强的优势。而且,用现代传播手段弘扬和传播这部优秀口头文学名著,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格萨尔》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

  链接:

  2017712日,《文艺报》和中国作家网刋载了评介四川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十二集大型系列广播剧《格萨尔王传奇》的文章《一部可以的广播剧格萨尔王传奇》。 

  该剧于2016年底在中央台播出和同期在本台轮番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受众在恢宏、壮美的戏剧情节中,体味民间说唱的原始韵味,感受纵横捭阖的故事结构,欣赏波澜壮阔的情节起伏和惟妙惟肖的性格塑造。该剧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声音制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同年,他又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大型系列广播剧《格萨尔王传奇》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该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落脚点。 

   四川广播电视台基于传媒业风生水起的竞争态势,四川台认准了一条道理:广播剧如果没有一定体量,就无法显示它的存在,无法扩展它的影响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从2009年起,每一轮广播剧生产制作,凡重要题材,四川台都会投入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多达十集以上广播连续剧或系列剧的创作制作,于是大型广播剧《红司令》《康巴》《父亲》《格萨尔王传奇》先后诞生。不为评奖而行,要为广播剧事业发展而动,已经形成四川台明确的目标责任。形成了预研一轮、策划一轮、生产一轮的循环发展工作常态。系列广播剧《格萨尔王传奇》就是从2009年起进入预研,2013年进入策划,2015年开始实施的。 

  众所周知,作为世界三大史诗中的荷马史诗和印度史诗,早已经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系列广播剧《格萨尔王传奇》的隆重推出,更是意义深远,势在必行。 

  正如作者在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利用广播媒体不可代替优势,通过现代广播剧的手段再现古老《格萨尔》的英雄史诗,可以产生使这部作品覆盖面最广,接收最便利,最易于普及,因而群众性最强的优势。 

  而且,用现代传播手段弘扬和传播这部优秀名著,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格萨尔》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在国际藏学界上也会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责编:万华 来源: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