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剧坛简讯——不走寻常路,原来微剧可以这么做——2016湖北省“好人好报”微广播剧大赛颁奖活动落幕
中广网 2016-12-28
    
    
    
    
    
    123日晚,2016湖北省“好人好报”微广播剧大赛颁奖典礼在武汉欢乐谷圆满落幕,由解放军某部选送的《大爱无疆真爱无言》、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选送的《认债》脱颖而出斩获金奖。同时大赛还颁发了银奖4名、铜奖8名。这些获奖作品,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内容丰富,制作精良,风格各异,充分展现出百花争妍的微广播剧风采。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俞立平、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邵明义、湖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王彬出席了活动并颁奖。活动还将部分微剧作品当中的榜样原型请到舞台上,让楷模和群众近距离接触,彰显榜样力量,传递微剧魅力。

  本次活动在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团省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及湖北广播电视台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由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部(湖北之声+湖北经广)承办,自今年4月份启动以来,历时八个多月,得到社会各界和微剧爱好者的积极响应,共收到剧本和作品百余件。

  此类微广播剧大赛在湖北省尙属首次,以弘扬主旋律,宣传道德楷模为主题。这一类的微剧创做难、剧本少,反响也一般不能和其他类型的微剧相比。但本次活动却从设计之初就走了一条不同寻常之路,在周密布局和精心策划的推动下,不同阶段不同内容,各个节点各有主题,持续较长时间一波接一波掀起高潮。一大批道德模范的事迹通过电台、网络得到较大范围的传播和发布,网络点击量、阅读量、转发量过百万,在众多听众、网友中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得到省委领导、专家、同行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赞扬。

  一场微剧饕餮盛宴的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一、微剧大厨哪里有?湖北广电培训来帮忙!

  编剧是微广播剧产品链条的第一生产力,编剧人才的稀有乃至缺失,编剧能力的积弱式微,让微剧的发展面临重大难题。

  如果没有厨子,咱们就培训厨子、生产厨子!

  这次“好人好报”微剧大赛,一开始并没有着力于作品征集,而是花大力气举办了一个微剧编剧培训班,向广播同行、社会微剧爱好者发出广泛邀请,并请来了六位全国级资深导师授课,甚至拿出了外地学员培训食宿免费的惊人福利。一时之下,吸引了来自全国的150余名学员。这也给了主办方极大的信心,原来热爱微剧、致力于微剧发展的大有人在啊!

  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剧本创作学习后,大家充分认识到:把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榜样,用融媒体广播产品微剧来进行互联网移动、手机客户端等多渠道的立体传播,正是中央对媒体的要求所在,也是践行总书记关于新闻工作系列指示的具体举措。

  事实证明,培训工作为接下来的大赛顺利输送了不少创作者,评比结果揭晓时,主办方惊喜的发现,不少获奖者居然就是在这个培训班诞生。

  二、好菜标准是咋样?样本展示有名堂!

  4月份,湖北之声发布了“好人好报”微广播剧剧本和作品征集大赛的公告。令人惊喜的是,连同公告一起发布的,还有五部反映典型人物主题的示范样本微剧《军靴》、《哨声嘹亮》等,这些微剧曾在全国的微剧大赛和广电系统的文艺作品大赛中获得过奖项。

  此举不仅在大赛作品的编剧、演播、制作要求上做了非常好的样本展示,还体现了湖北之声在微广播剧创作和制作上的实力,更彰显了主流媒体的媒体责任和社会使命,吸引了不少广播同行、广播机构、高校和制作公司、文化公司的关注,参与热情高涨。

  三、巧妇难为无米炊,主食主材大家配!

  厨子有了,菜系标准也出来了,现在就等米等菜下锅了。

  以前这一类的活动,一般都由主办单位提供既定的榜样人物,创作者或受众被动选择与关注。而此次大赛,主办方除了提供大量典型人物、道德榜样的素材之外,更明确提出,可以由相关创作单位、创作者积极、自发、主动的去寻找、发现、挖掘身边的或者更远范围的道德模范典型人物进行创作。

  楷模并不只是存在于媒体报道或者文艺作品中,楷模就在大家身边,榜样离我们并不遥远。在当下这个楷模辈出、榜样频现的年代,大家可以找到更加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素材,为微剧创作提供极大丰富的源泉,并创造源源不断的生产力。同时,经由大家发现和推荐的榜样人物,大家也会更关注其在微剧中的呈现,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对大赛产生浓厚的兴趣,拓宽大赛的社会注意力和影响力。

  挖得深,挖得远,这种“主食主材大家配”的举措让更多平凡岗位上的楷模榜样浮出水面。有曾经得到当地媒体报道的,也有新晋被老百姓发现挖掘的;有获过全国大奖的,也有默默无闻的;人物年龄跨度很大,既有91岁的退休老党员,也有几个月大的婴儿;既有奋战在各行各业一线的普通职工,也有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党员干部;既有致力于爱心公益的平凡志愿者,也有特殊领域特殊行业的拔尖人物。

  四、 锅碗瓢盆叮咚响,色香味美互不让!

  微广播剧有一定的艺术创作门槛,而典型人物的创作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5分钟,讲明白一个人,说清楚一件事,还要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伟主题,此次大赛挑战与难度并存。但正是因为主办方前面大量细致而周密的工作,截止615日,大赛收到了100余部“好人好报”微广播剧作品或剧本。参赛者除了前述参加过本次微剧培训班的学员,还有屡次参加全国大赛的获奖者,更有微广播剧的创作新兵。既有全国多省市的电台、广播机构,也有广告公司、制作公司等,还吸引了部分高校和解放军某部的团队参与其中。大家欣喜的看到,作品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呈现了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有通过剧烈的矛盾冲突展现故事的:黑龙江龙脉影艺公司报送的作品《乡里乡亲》,讲述“荆门尿毒症学子彭云南承包堰塘养鱼治病,大旱来袭放水义助乡亲”。

  ——有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模拟现场让人身临其境的:解放军某部报送的《大爱无疆 真爱无言》,生动真实地展现了部队飞行员往玉树运送救灾物资飞行任务中发生的危险。

  ——有通过其他人物或者侧面描述来烘托主人公的:湖北经广报送的《失约》,通过完全令人意想不到的侧面讲述了众人熟知的官东2015年“东方之星”的救援故事。

  ——有通过一定的喜剧色彩元素来展现正面人物的:荆门广播电视台报送的《傻婆婆》,讲述了洪湖婆婆周守桂拾金不昧却险被当成骗子的故事。

  ——有真人真实场景和演员微剧演播相结合的:宜昌三峡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中心报送的《无声的爱》,讲述了培养出千手观音邰丽华等舞蹈演员的杨小玲老师的故事,部分场景原人原音重现。     

  ——有充分展现不同地方地域特色、方言文化的:温州经济频率报送的《西藏亲人》邀请了一位西藏演员演播其中一个西藏同胞的角色,真实可信,饶有风味。

  这让主办方发现,在快餐精神消费品当道的今天,社会上还有这样一群文艺创作者,他们有热情、有能力去打磨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精神耐用品;他们也非常需要一些好的平台去学习、去展示。听众需要这样的人,社会也需要这样的人,来共同加强文艺阵地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艺。

  五、好酒好菜端出来,美味飘得八方香。

  全部作品经过认真初选,620日起,其中30部音频作品投放到各大平台进入首轮展播。除了湖北之声、湖北经广多套频率节目的强力播送,还在新媒体如长江云网页、长江云客户端、湖北之声微信、湖北之声微博和湖北文明网等网站都开辟了专页进行重点推送。

  5分钟微剧,演绎短小精悍的故事,浓缩榜样道德精髓,逐渐受到听众和网友热捧。30部作品累计点击量、阅读量过130万,评论转发超25万人次。8月、9月,又进行了第二轮、第三轮网络展播,让榜样的影响力持续发酵,让大赛通过微广播剧带来的传播效应持续升温。

  10月进入复评阶段,大赛组委会邀请进入展播的30部剧本的参评选手(创作团队)互相打分进行评比。还邀请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五个一”奖获得者吕卉、潘海琳等专家进行复评,有23部作品进入最后的终评。

  终评在湖北省委宣传部举行,邀请到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团省委相关负责人和华中师范大学博导刘九洲、湖北省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李利克等多位专家,最终评出金奖2名、银奖4名,铜奖6名和优胜奖11名。

  终评会议上,领导和专家们对此次大赛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湖北之声能充分发挥媒体引领作用,将“好人好报”微剧大赛做成品牌,为宣传湖北榜样贡献力量,为中部支点的精神文明建设增砖添瓦。

  六、产品借力融媒体,微剧大餐远名扬!

  遵循互联网时代传播方式日渐呈现碎片化、个性化、移动化的特点,广播剧在其传统文艺形式的基因上更新迭代出一个新品种“微广播剧”,剧集时间短,剧情紧凑、矛盾集中,扣人心弦,使得过去曲高和寡的单向度的艺术殿堂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用这种方式宣传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主题,发现好人、歌颂好人,比普通的宣传报道更鲜活更生动,生命力更持久,影响力更深入。

  此次活动从开始办班,到后来的素材挖掘、作品征集以及优秀作品展播,都通过传统媒体广播电台和新媒体(APP、微信公众号等)实现多平台融合,将社会化大众传播发挥到极致,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每一部微剧既是一个作品,也是一个产品,这种产品思维借助融媒体实践,也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老百姓的需求。实践证明,微广播剧的创作和征集借助网络力量效果更好,影响更深;网络与广播电台的同步传播,以及微博、微信、手机分享与转发、二维码扫描传播等融媒体的结合,使得受众人数实现几何增长,形成“蝴蝶效应”;创作者也是传播者,参与者也是受众,一个完美的互动闭环实现良性循环,由此给微广播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开拓,带来无限可能。

  七、爱心企业来帮忙,饕餮盛宴齐分享!

  此次活动生动的挖掘、展现了中华大地一大批好人模范的事迹与故事,或可歌可泣,或平凡朴实,但都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最好的样本,让更多的受众通过微广播剧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了解“好人”,走近“好人”,让“好人精神”得到传播传承与发扬,让“英雄不流泪、好人有好报”成为时代主题。

  这种形式得到了不少爱心企业的高度认可和赞赏,从大赛举办之初,他们就敏锐地看到此举与他们企业的社会使命和企业文化有相当高的契合度,多家企业强烈要求进行公益参与。

  如武汉华侨城一直致力于塑造美誉度良好的爱心企业形象,经常借助一些新媒体、新平台、新形式来实现其公益抱负。他们认为,本次大赛让传统媒体和企业、传统媒体与公益、公益与企业之间找到全新的链接原动力,数度强烈要求参与到本次活动当中,最后,成为本次大赛颁奖典礼的合作方,共同见证并参与了123日的饕餮盛宴,为本次活动划上圆满的句号。

  爱心企业希望通过新的活动形式传递品牌公益形象,公益活动希望借助更多社会力量发挥最大化效应。企业“去利益化”的深度合作与链接,让公益传播的维度更多元、更深入、更持久;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生态链更丰富、更均衡、更稳定;精神文明建设更具有生产力、生命力和影响力。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后培育、推出了一大批重大典型,先后涌现出“雷锋式好干部”吴天祥、“信义兄弟”孙水林和孙东林、“孝亲敬老模范”谭之平等11位全国道德模范,获得湖北省、市州、县表彰的道德模范2000多位。“湖北群星现象”引得全国瞩目,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宣传普及和认知认同,不仅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也为文艺创作提供了许多真实、感人的故事和素材。这也要求我们传统媒体要快速跟进宣传报道的需要,用创新思维、创新形式进行创新表达。

  2016湖北省“好人好报”微广播剧大赛,用互联网产品思维进行打磨,将融媒体发展之路贯彻始终,助力湖北的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精神文明创建,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的实践中创造了一条新的康庄大道。

  来年,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部(湖北之声+湖北经广)或将继续通过微广播剧原创征集、大众演播、“楷模进企业”、“榜样进校园”等活动,将“好人好报”打造成湖北特有的主流宣传品牌,对更多的好人口碑传颂,让更多的好事宣扬推广,让更多的人跟着好人学雷锋、跟着好人做好人,让“争当好人”成为最鲜明的时代风尚,并产生裂变的、持续的、绵延不绝的影响力。前进的道路还很长,借助此次活动的契机,还将不断助力湖北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工作及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共同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作者   孙曼莉 梁延 易星

                                     单位 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部

责编:万华 来源: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