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剧坛简讯——彰显王阳明一颗史诗般的心
中广网 2016-10-14
    

  

贵阳广播电视台新推广播连续剧《知行合一王阳明》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王阳明曾在贵州参学悟道,贵州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独特优势,希望继续探索、深入挖掘,创造出新的经验。”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贵州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除依托贵阳孔学堂、整合相关学术资源、建立阳明文化研究传习机构进一步探索、挖掘阳明文化外,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去年又将反映王阳明早年在贵州贵阳参学悟道的广播剧《知行合一王阳明》列为贵阳市精品文化项目重点打造。于此基础上,在王阳明当年参学悟道之地“龙场”,今属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的中共修文县委宣传部的支持下,贵阳广播电视台首度通过广播文艺载体,在全国首次运用广播剧形式,近日全新推出了精心创作生产完成的四集广播连续剧——《知行合一王阳明》。

  世称“阳明先生”的我国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王守仁,是中国名人中理论与实践并行、内圣而外王的儒学家,他不仅是我国数千年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之人,而且其影响后世的“知行合一”的重要哲学观点更是对哲学的重要理论贡献,至今仍具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积极的时代意义。人们或许知道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富庶之乡,但不一定了解他悟理成功于当时地处偏远的贵州贵阳,而是年他犯言直谏、被贬入黔,既是其一生命运的最低点,又是其生命复苏且人生辉煌的最亮点。该剧回溯历史、穿越时空,于所限篇幅内,大事不虚构、小事不拘泥,以倒叙手法集中归纳、续接情节,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和侧面,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五百多年前王阳明“龙场悟道”所拨动的机抒、开启的心门和孕育的智慧。

  源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讴歌奋斗人生、温润思想心灵,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初衷,贵阳广播电视台从去年开始就在该剧的组织策划、素材搜集、史实核对、情节分析、录制生产等方面潜心规划,狠下功夫。同时,按照精品文艺创作思想水平、艺术特点,美学价值、传播影响、社会效益等审核量化相统一的原则,为更好地深化主题、完善题材、形成特色,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达到作品内容标准、艺术标准和技术标准的统一,贵阳广播电视台又从如下方面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工作。首先,完善剧本、夯实基础。在不断打磨、数易其稿的前提下,作为一剧之“本”的剧本初稿先行咨询了贵州省文史馆、贵州省广电学会和修文县文联等方面的专家的意见建议,继而又特别听取了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在京领导和专家针对该剧选题、深挖、精制等层面作出的精辟论述和真知灼见,从而极大地助推和提升了剧作品质,为铸就好这一开启思想灵魂的精品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为搞好二度创作,达到该剧语言表意、音效表真、音乐表情的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的戏剧效果,又诚邀国家级著名演员翟万臣、李野默、张帅、颜燕生、鲍大志、王林、刘文虎等倾情出演剧中人物,同时借助中央台优质的硬件和软件平台,不断挖掘该剧的听觉潜力,创造性、创新性地细化各声音层次,充分提高对生活的表现力,从而以最大的想象空间完成了《知行合一王阳明》这部声音艺术的“交响曲”。

  温国学文化、养精神世界,悟时代史命、树远大情怀。鉴于贵阳广播电视台成功书写和记录了历史的伟大实践和时代的进步要求,也为即将于今年1029日在贵州省举办的“中国?贵阳(修文)第五届国际阳明文化节”契合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拟于近期将该剧面向全国播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精神境界亦将再一次实践性地回向社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艺是铸灵魂的工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展现好中国风貌,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彰显上进之美、崇高之美,贵阳广播剧人当不忘初心、奋力前行,一如既往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从而为美丽中国、多彩贵州、爽爽贵阳凝聚力量、注入动力,提振士气!

  链接——故事梗概

  公元1520年、明正德十五年闰八月的一天凌晨,受命平叛“宁王之乱”取得胜利的南赣巡抚王阳明正与一干官军,押解着从南京清凉门走出的朝廷钦犯宁王朱宸濠欲往京都复命。当途经一片树林时,忽听喊杀声大作,疑似宁王的旧部忽然从天而降,竟将朱宸濠从眼皮子底下愣生生劫走。满腹狐疑的王阳明等人还未醒过神来,又见前方火把高举、刀枪林立,在更为铺天盖地的喊杀声中,阵内居然惊现满身披挂、手持利刃的明武宗朱厚照的身影,但见他快马加鞭、单挑独斗意欲逃窜的朱宸濠,并发力将其生擒……殊不知,这竟是极爱表现武功盖世和至上威仪的正德皇帝任性胡为的一出 “捉放曹”闹剧。

  在朱厚照一阵阴阳不定的怪笑声中,王阳明的思绪一下被拉回从前……1505年,年方十五的朱厚照登上明第十代皇帝宝座。由于他厌文喜武、耽于游乐,权势逐渐落于以刘瑾为首的太监集团手中。朝中大臣不免心急如焚、纷纷上书谏言,结果却是廷杖相见、血雨腥风,首当其冲的王阳明自不例外。正德三年,惨遭贬谪的王阳明在仆人的陪伴下,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当时地处偏远、未曾开化的贵州贵阳府附近一个叫龙场的地方充任驿丞。初到龙场时,王阳明人地生疏、举目无亲、语言不通;住无所、食缺粮、味无盐;一时间心如乱麻恍恍惚惚、彻夜辗转难以入眠、悲歌长啸以抒情怀。

  然而,痛定思痛后的王阳明并没有因此颓废丧志,反倒愈加忍辱负重,心系社稷。在当地民众、官员等的接济、帮助和维护下,他重新鼓足生活勇气燃起思想火花,于人生困顿之际不忘圣人之责、处荒山野岭之中穷达人间至理,深析孔孟之道解释不清和程朱理学化解不得的现象,上接天宇下达人寰,潜心钻研务求得解。终于,大彻大悟创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继孔孟之道、程朱理学之后的又一高峰——即强调人主体意识切入点的“心即理”、应具道德感判断力的“致良知”和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的“知行合一”为其核心内容的著名思想理论。

  见识了世间百态的王阳明从回忆中醒来,他在对自己三年间于龙场的悟理于贵阳传道甚为感慨的同时,更对当下自封为“威武大将军”、率众数十万“御驾亲征”且不见功名不罢兵的朱厚照忐忑不安。因为平叛大军一日不行离去,江南百姓便一刻不遭搅扰,于是王阳明只得违心上奏《江西捷音疏》,表明皇上克平战乱擒俘宁王。大明皇帝暗自欢喜之余,众军班师得以还朝。尽管王阳明的奏章引来朝内朝外一片骂声,但他的内心却很平静,虽说牺牲了自己的名节,却给百姓带来了福祉安康,能拥有这样的心境、致以这样的良知、付诸这样的行动,他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贵阳广播电视台、丁炼、程军供稿)

责编:万华 来源: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