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剧讯——以声音的力量 为和平祈愿 — 广播剧《我的1945》举办赠碟仪式
中广网 2016-08-18
    

以声音的力量 为和平祈愿


8月15日,对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特别值得铭记的纪念日,71年前的这一天,中国人民最终摆脱了被侵略被欺凌的命运,赢得了伟大的胜利!今天,又逢8月15日,东方广播中心和上海犹太纪念馆联合举办广播剧《我的1945》赠碟仪式,以这一独特的方式来纪念历史、缅怀故人、祈愿和平。

 

去年年初,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东方广播中心旗下上海故事广播的广播剧团队策划制作一部反映犹太人在上海的原创剧目。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接纳了大约两万多犹太人,成为大屠杀背景下犹太人的 “诺亚方舟”, 这是上海这座城市独有的一段历史。为了把真实的历史创作成一部高于历史的艺术作品,编导团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过反复的琢磨和研讨,这部广播剧不同于以往众多的同类题材的艺术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描画了两个历经磨难的民族互相帮衬、共度时艰的动人故事。剧目播出后获得了很好的反响,还荣获上海广播电视一等奖。

 

赠碟仪式上,东方广播中心主任孙向彤介绍了广播剧《我的1945》创作概况并向上海犹太纪念馆馆长陈俭赠送该剧光盘。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及犹太研究中心教授王健介绍了犹太人在上海的历史概貌,对广播剧《我的1945》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剧尊重历史,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并盛赞创作团队严谨认真、追求精品的敬业精神。

许多年来,众多艺术家尝试以各种载体来展现这一历史,描画了各个不同的故事,但往往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犹太人和上海人的男女恋人。而广播剧《我的1945》的编剧杨展业独辟蹊径,讲述了落难犹太女子索尼娅在上海市民何太太一家的倾力帮助下,克服千难万险产下婴儿。为了创作这部作品,他翻阅了大量史料,谈及当年这段历史,他表示:当年犹太人和普通的上海市民的关系用“相濡以沫”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这段历史是上海人民的骄傲,这种超越国界和民族的人类之爱,是任何邪恶势力都战胜不了的。


面对众多自发前来的广播剧忠实粉丝,上海故事广播资深导演徐国春娓娓道来,讲述了创作过程中许多细节:年轻的作曲陈祺丰富有才情,曲风大气深邃,以独具感染力的大提琴为主音旋律,悲悯苍凉中透出一股人性的温暖,大大超出了导演和音乐编辑的预期;为了制作一个逼真的从楼上传来的砸热水瓶的声音,年过七旬的音乐编辑杨树华整整调试了半天:一段老上海的叫卖声,杨大师比较了好几个版本,最后翻出了家里几十年的存货……正是整个团队的精诚合作、精益求精,才使这部广播剧有了令人满意的呈现。


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宋忆宁、符冲、康爱石、龚晓、夏志卿、李传缨等广播剧的原班人马不能全部到场,但是,符冲、黄雷、张琦等知名演员的现场演绎,加上苏东生的现场拟音,让现场观众都竖起了耳朵。


数十位广播剧粉丝冒着酷暑来到现场,他们大多听过这出广播剧,纷纷为这一精良的制作点赞。一位退休教师表示:这出戏表现了上海人的宽容大度,这正是上海人的优秀品德。一位年轻的妈妈带来了两个孩子,她说,平时孩子一上车,就喊:听故事广播!她和孩子都特别喜欢广播剧,因为它给人更多的想像空间,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

 

责编:万华 来源: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