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播连续剧《永不褪色的照片》在哈密首播
文/哈密电台记者 李瀚麒、张程、江红霞
12月30号,以新疆哈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维吾尔族退休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47年传承、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先进事迹为原型创作的三集广播连续剧《永不褪色的照片》在哈密举行首播仪式。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为兵、哈密地委、行署领导、以及广播剧剧组成员和哈密地区道德模范、政法系统、河南援疆干部、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职工近200人参加了首播仪式。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执行副会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高坦也应邀参加会议。
广播连续剧《永不褪色的照片》主要讲述了阿布列林·阿不列孜47年如一日传承、践行焦裕禄精神的感人事迹。该剧以一张珍藏了47年的老照片为切入点,从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日常工作的点滴细节入手,充分展现了他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的学习和践行焦裕禄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作为2015年河南省文化援疆重点项目,创作单位河南人民广播电台邀请国内广播剧权威专家精心创作,对剧本精益求精,几易其稿力求使该剧达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水准。
1966年2月,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还是一名中学生。他在《新疆日报》(维文版)上看到了转载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文章,焦裕禄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了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从那时起,“焦裕禄”三个字就刻在了阿布列林的心里。他想:如果有机会去焦书记工作生活的地方看一看,该多好啊!
1968年2月,17岁的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和几个同学到上海。在返回新疆途中,和同学们商量,到兰考下车,去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书记墓前献花篮,大家都非常赞同。下车后,他们一行6人边走边问,找到了焦裕禄的陵墓,献上花篮。他们在墓前站成一排,用维吾尔语唱起了《焦裕禄,毛主席的好学生》这首歌:“学习他,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己;学习他,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并向陵墓鞠躬。
一路上,他们看到了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修建的水利工程和盐碱地改造的大片大片的良田,亲眼看到了焦裕禄带领农民栽植的一排一排抵御风沙的泡桐树。正在地里干活的农民们得知他们一行从新疆来,纷纷上前热情地和他们握手。阿布列林·阿不列孜问:“焦裕禄是什么样的书记?”老乡们说,“焦书记和我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活在一起,为了我们过上好日子,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焦裕禄是个好书记!”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和同学在兰考中学找到焦裕禄住过的房子,并和焦裕禄的亲人留念,那张合影里,有焦裕禄的母亲、妻子和子女焦守云兄妹。
回到哈密不久,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收到与焦裕禄家人合影的照片。为了让弟弟妹妹接受焦裕禄精神教育,他把照片装裱在镜框里。同时在心中默默下定决心:一辈子要像焦裕禄那样,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出力。为了践行心中的信念,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哈密火箭农场接受再教育。
1979年10月,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因表现突出,被调入哈密县检察院工作。经过短短两个月的刑法、刑事诉讼法培训后,他成为一名助理检察员。从没学过法律的他,深深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为提高业务素质,他白天工作,晚上捧着刑法、刑事诉讼法学习,以惊人的毅力自学法律专业知识。
多少次,无论炎炎夏日还是凛凛冬夜,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办公室的灯执著地亮着,他废寝忘食地学习汉语,如饥似渴地“恶补”法律知识。又毒又大的蚊子连番叮咬,他不受影响;睡意困扰时,他一遍遍用冷水洗脸;甚至生病住院,挂着吊瓶他也抱着书本钻研法律文书……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能把几百条法律条款背下来,每次办案找法律依据时,他甚至能立即指出哪条哪款。”哈密市反贪局副局长阿不力米提·沙力佩服地说。
从1979年到2010年退休,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从助理检察员到副检察长,从法院院长到三级高级法官,不管职务如何变动,他没有办过一起错案,均做到了事实清楚,定性准确。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是人民的检察官,人民的法官,更是一名党员,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焦裕禄精神的激励下,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在哈密市检察院、法院和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工作30多年期间,两次被授予三等功,先后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检察系统优秀刑检干部”;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如今,他退休在家,又先后被哈密市惠康园社区特聘为法律义务宣讲员,被哈密市任命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被焦裕禄干部学院聘为特聘教授,被新疆干部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
2014年7月30日,在新疆哈密地区举行的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学习焦裕禄精神事迹报告会上,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的一席话,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每个人:“我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下,在焦裕禄事迹的感染下成长的,46年来,不论干什么工作,无论职务如何变化,焦裕禄精神是我一辈子的坐标,学习焦裕禄精神的思想和行为一直没有变,干好事、做好人是我最重要的人生信念。”
几十年来,搬过8次家,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一直珍藏着那张与焦裕禄家人合影的珍贵照片,无论是工作中取得成绩或遇到困难,都会拿出来看一看,想一想焦裕禄,心中就产生一种力量。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同志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2015年,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被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最美基层干部”光荣称号,最高人民法院为他荣记一等功。
为了进一步深入宣传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的事迹,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中共哈密地委、行署、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合作,由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哈密人民广播电台历时一年,力邀国内优秀广播剧创作、制作人员和新疆籍演员,倾力创作出三集广播连续剧《永不褪色的照片》,将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学习传承焦裕禄精神的先进事迹,用电波送入千家万户。
开播仪式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执行副会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高坦给予《永不褪色的照片》高度评价:“《永不退色的照片》这部广播剧,塑造了一位新疆哈密地区的“全国最美基层干部”,一位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的好法官的艺术形象。特别是演播聘请了新疆当地的演播艺术家,用新疆的普通话来进行演绎。鲜明的地域特色,生动逼真的音乐音响,动人的主题歌,引人入胜,味道纯正。应该说这是一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符合时代精神,接地气的好作品。”
剧中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的扮演者瓦罗佳·路军深有感触地说:“能够饰演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这一角色,是我演员生涯的一次难忘经历,阿布列孜·阿不列孜的事迹强烈震撼着我,是对我的心灵又一次洗礼。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就像一面旗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让他的事迹家喻户晓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为兵说,广播剧《永不褪色的照片》的开播是豫哈两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兰考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宣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一个积极探索,是河南和哈密两地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重视和加强民族团结的一个积极成果,是河南省文化援疆的生动实践。
哈密地委副书记、河南省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刘金山,代表地委、行署向所有参加广播剧制作的演职人员,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哈密文化事业发展的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哈密人民广播电台站在全局的高度、敏锐的把握先进典型素材,邀请全国著名编剧和优秀演员,以阿不列林为原型精心创作了广播连续剧《永不褪色的照片》,必将掀起新一轮学习焦裕禄精神的热潮,为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广播连续剧《永不褪色的照片》首播仪式结束后,已在豫哈两地广播电台相继播出。并通过中国广播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公益网站、微信公众号向全国进行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