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月,一封紧急的越洋电报,摆在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的面前。电报来自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宋子良,大意是:国民政府战略物资大量囤积在缅甸仰光,由于新抢修的滇缅公路地势险恶、山路崎岖,行车环境恶劣,国内没有熟练的机工。请求陈嘉庚及南侨总会在当地帮忙招募一批技术娴熟的汽车司机和修理工人。
陈嘉庚深知这封电报的份量,更清楚当前国内的抗战形势:同年8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国内抗战进入最紧要的关头。此时的祖国对外交通濒于瘫痪,滇缅公路成为了最主要的军运大动脉。同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在新加坡成立,作为华侨领袖的他被推选为主席,号召海外侨胞为祖国捐款、捐物。
出钱、出物不成问题,但是现在是要出人,而且是一大批机工,他陈嘉庚行吗?
1939年1月,南侨总会总部、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三位重量级人物:陈嘉庚、庄西言和李清泉。庄西言、又名西元(1885年出生),是印尼侨界领袖。李清泉(1888年出生),是菲律宾侨界领袖。三人商谈南侨机工之事。不出所料,庄、李两位副会长在鼎力支持之余,也同时表达了两点担忧:一是短期内要召集一大批南洋机工回国抗战,人员难度不小,需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等所有有华人的地方去征集。二是他们目前所属的地方还都不是国家,是西方的殖民地,组织难度更大,他们的南侨总会就不能以“抗战”之名,组织大型活动。陈嘉庚说:华侨一直被叫做海外孤儿,为什么?因为没有自己国家的归属感,没有国哪有家?现在千百万华侨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战,不就是为了将来能有一个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强大祖国吗?如今祖国需要我们,完成好这份使命也是每个南侨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陈嘉庚的话,点燃了在场每个人心中燃烧的火焰。李清泉不禁回忆起两个月前的10月10日,南侨总会成立大会在新加坡召开,会上陈嘉庚发表演讲:“愿我八百万同胞从今日起,充大精诚,固大团结,宏大力量,以我政府为后盾,则抗战断无不胜,建国断无不成。”
一个共同的目标,让陈嘉庚、庄西言和李清泉的三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与此同时,在马来亚的槟城打石街,一场由当地华侨组织的募捐救济祖国难民的活动,正在隆重举行。年轻漂亮的槟城协和学校女教师白雪芸,与19岁的汽车维修工汤惠民和17岁的客运车司机罗保华相识。三人志同道合,相见恨晚之意。白雪芸提前透露了一个秘密,华侨总会要召集一大批机工回国参加抗战。
白雪芸的话,让罗保华热血沸腾,他一直期待有一天,能够亲身投入到祖国的抗战洪流当中。当他兴冲冲地问身旁好友的想法时,汤惠民却沉默了。
白雪芸到新加坡,被安排做总会秘书协调工作,负责处理总会与外界的往来机要工作。不久,总会接到了英政府华民政务司的通告:鉴于英国的中立国身份,明确要求南侨总会在新加坡的所有活动不得公开表明筹款助中国政府购买军火,不得提议抵制日货,筹募的款项汇往中国何处需由新加坡总督指定。这样苛刻的要求让白雪芸气愤不已,陈嘉庚一直很欣赏自己的这位外表文静而内心坚强的世侄女,他告诉白雪芸,越是困难形势越是对我们的考验。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是办不成任何事情的。白雪芸当即告诉世伯陈嘉庚:如果有机会,自己愿意当第一批志愿回国的机工。
陈嘉庚不禁被白雪芸的行为所感动,但是他并没有当场答应她的请求。因为陈嘉庚心里明白:白家与陈家是世交,白雪芸的父亲白裕源是陈嘉庚在槟城产业的首位代理,膝下只有这么一位掌上公主。陈嘉庚不置可否,白雪芸却下定了决心。
1939年2月7日,陈嘉庚以南洋总会名义发表《南侨总会第6号通告》,并在报上刊登广告,号召机工回国服务,共拯危亡。
2月8日中午,槟城。罗保华手拿一份当日的早报,兴冲冲地找到了正在汽车修理厂的汤惠民。罗保华一边读报,一边告诉惠民上面的条件他俩都符合。见惠民不语,罗接着说:惠民哥,你我从小一起玩大,是生死兄弟,这次我们一起报名吧。汤沉默了一会,终于说:其实在两个星期前,当白雪芸提前告诉他俩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就动心了。每天报纸、电台上都会有一些消息,报道那些海外热血青年亲自回国,投身于抗日战场的第一线,这些既让他兴奋,又让他羡慕。可是每天出门,看到家中年迈的老祖母、这唯一与他相依为命的亲人,他就难以下定决心。罗保华劝慰道:既然这样,你也不必勉强。我这次报名如果如愿,以后还要仰仗兄弟替我照顾父母了。汤惠民望着罗保华,一语不发点了点头。
罗保华回家,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家人,当即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原来保华很小就与当地的一个曾家女儿曾珊珊定了媒妁之约。曾家从事碾米行业,家境殷实。罗母在前些日子刚与亲家定了日子,准备过了春节给儿子办订婚宴。此时,罗保华冒出这样的想法,不仅让罗母着急,连罗的父亲罗振宇也深感为难。毕竟罗是长子,此若一去生死未卜。
汤惠民回到家中,祖母给他热好了饭,汤却满腹心事,一口也吃不下。祖母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瞒着祖母啊?汤便借口工作疲倦,想掩饰过去。祖母说:孩子,自从你爸爸去世后,你是我一手带大的。街道上的老街坊们好像在传说一件事,说是要招募一批青年去缅甸那里参军。孩子你是不是为这件事啊?惠民说:不是参军,是回国当机工跑运输。祖母说:不管怎样,都是危险的事啊。孩子,你父亲临终之时,嘱托我你是汤家独苗,你妈妈还在海南老家等你。祖母可以不要人管,可是汤家不能没有你啊。
在罗母的一手操办下,罗保华与曾珊珊举行了订婚宴。曾姗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姑娘,在当地一家医院当护士。保华和她从小相识,虽谈不上青梅竹马,倒也一直对她不反感。
订婚宴的当天傍晚,保华送姗姗回家。一路上两人各怀心事,沉默不语。
不能报名,让汤惠民每日闷闷不乐。同病相怜的罗保华,一有空闲就跑到惠民的修理厂,相互安慰和鼓励。2月中旬的一天,吃过午饭后,两人正在厂房谈论国事,一位不速之客让他俩大吃一惊:原来来访的不是别人,正是几个星期前认识的白雪芸。
白雪芸此次回槟城有两个目的:于公,她是代表南侨总会回槟城这里开办报名点;于私,她是特意找汤惠民有一事相求。白雪芸知道,报名当司机需要官方的证明,报名当个修理工就简单多了。她为了心中志愿,专程找到这里拜惠民为师。
白雪芸的突然到来,让两个年轻人既惊又喜。惠民问雪芸,作为当地的富商,她的父亲会同意她这样做吗?雪芸告诉他俩,她的行为也是偷偷进行的,因为她担心父亲会阻止的。
学习修理汽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白雪芸白天在报名点工作,晚上就来到惠民这里学习。趴在汽车下面,不惜沾满一身机油,白雪芸每日都在如饥似渴地学习。惠民从白雪芸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
陈嘉庚来槟城动员演讲的消息,像插了翅膀似的,传遍大街小巷。人们奔走相告,期待一睹这位华侨领袖的风采。
演讲当日,不仅惠民、雪芸参加,连罗家与曾家两大家人,也在罗保华的鼓动下,一起过来了。陈嘉庚演讲道:值此抗日烽火当中,国家已是支离破碎。这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我们要去争取最后一线光明的希望。陈嘉庚的演讲,被热烈的掌声所淹没。在场的每位华人都激动万分。
当天晚上,白裕源设家宴款待陈嘉庚一行。席间,陈嘉庚透露了白雪芸的想法,白裕源劝女儿:孩子,你爸爸已是一头白发年龄,家族产业离不开你,再说你世伯现在也是急需人才之际,这里也离不开你啊。望着父亲,白雪芸沉默了。
与此同时,在罗家客厅,罗保华与父亲也正在促膝长谈。保华告诉父亲,小时候每当他用汤勺吃米饭的时候,爸爸总是严厉斥责他,要他改用筷子夹。有时候,甚至还为此责罚。当时他很委屈,直到长大了,才理解父亲的苦衷:父亲是在用每时每刻的行为举止,告诉他,自己的根在哪里,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忘了。罗振宇告诉儿子,他很明白儿子今天的苦心。当年在他那么大的时候,他跟随父亲下南洋来到这里。父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他到海边,面对东方告诉他说,儿子,你的前面是东,背面是西,右边是南,左边是北。然后面对大海指向北面说:北方很远很远的大海那边,就是唐山,唐山那里还有你的阿婆。我们是唐山人,唐山就是中国。他这样做就是不让我日后忘了家的方向、国的所在。
说到这里,罗父不禁潸然泪下。罗保华想安慰父亲,却被制止了。罗振宇说:儿子啊,其实你妈妈和我从内心是支持你的。只是你是长子,多少有些不舍。况且你是有未婚妻的人,姗姗是个好姑娘,你应该对她有个说法。终于等到了父亲的支持,罗保华在心酸之余,更是倍感欣慰。
第二天傍晚,罗保华约未婚妻在一家餐厅吃饭。已经意识到了什么的曾珊珊,面对一桌菜肴却一点胃口也没有。两人沉默了许久,罗保华握住姗姗的手深情道:姗姗妹妹,也许是一年,也许三年五载,我会回来的,我答应你。
罗保华到槟城报名处报名,发现白雪芸已经不在了。他跑到修理厂问惠民,才知道原来白雪芸已经背着父亲偷偷跑到新加坡去了。
此时的白雪芸正在向世伯陈嘉庚请求,让她破格加入第一批南洋机工回国服务团。
白雪芸将一封未封口的亲笔信交给了陈嘉庚,说:我已经想好了,在我出发之前,请您将这封信交给我的父亲,他看了会理解他的女儿的。陈嘉庚感动地说:这封信,你已经让我看过了,我相信你的父亲会理解的。也正是这封信,让我更坚定了支持你的想法。
罗保华和白雪芸报名的消息,让身在槟城的汤惠民整日茶饭不思,如坐针毡。
2月中旬的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惠民接到了一封家乡来信。信是同村的一位远方表舅写的,托人辗转了一个月之久才送到这里。他的老家海南在年初已被日军攻陷,一个月前,在一次日军飞机轰炸中,他的母亲不幸遇难。
这个噩耗,让汤惠民痛哭不已。回到家中,他没有告诉祖母,怕老人接受不了如此打击。当天夜里,在祖母入睡之后,汤惠民跪倒在祖母睡觉的卧房门前,哭了整整一夜。
正是那天晚上,汤惠民下定决心去报名。他在祖母的门前对祖母默默地说:祖母,此去我一年半载便回来。下午我以托付修理厂的徒弟待我照顾您。祖母,对不起了,孙儿不孝,等孙儿回来再膝下尽孝,等孙儿回来。惠民每说一句,心头如同刀割一般。
第二天,汤惠民瞒着祖母报名去了。
罗保华和汤惠民几乎是同时被选上。2月17日,两兄弟乘车来到了南侨总会的总部:新加坡。在那里,他们和白雪芸兴奋地会合了。
2月18日,首批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成员,一共80名在新加坡南侨总会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会。陈嘉庚勉励大家:“你们是代表千万华侨回国服务的,一定要坚持到底!”
就在同一天的槟城,白雪芸的父亲白裕源收到了女儿的来信,才知道此刻女儿已经准备乘船出发了。雪芸在信中写道:亲爱的父母亲,别了,现在什么也不能够阻挠我投笔从戎了。此去虽然千山万水,未卜安危,但是,祖国危难的时刻,正是青年奋发效力的时机。今日我以有用之躯,在有用之日,为国效力,父母双亲应为我自豪。家是我所恋,父母双亲更是我持久之所爱,如今民族危机,山河破碎,国家才是我此刻最最紧要的所恋与所爱。此去希望在救亡的洪流之中,竭我一滴微薄之力。
一声长长的汽笛响起,远洋游轮起锚出发了。
岸边是自发来欢送的人群,他们将帽子抛向空中,以此向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致敬。
船上是80位青年男女,在这群人当中,白雪芸、罗保华和汤惠民手拉手,唱起了曾经让他们心潮澎湃的歌曲:《再会吧南洋》。
在1939年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前后共有9批机工回国,总数达3200多人。他们当中,既有普通司机、修理工,又有富家子弟、工程师和大学生。其中,1000多人在抗战中牺牲,1000多人战后复员南返,剩下的近千人一直留居国内。经过60年风雨沧桑,目前的幸存者仅有十几位。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