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都市广播从2015年8月起推出一组特别报道,取名为《让世界为你点赞》,要说这组报道的特别,不仅体现在内容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大主题,更体现在报道形式的不同,因为这是首次以广播微剧的样式,直接快速系列呈现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
《小妹说新闻》是沈阳台都市广播FM92.1在每天早间的一档新闻直播栏目,以主持人小妹个性解读地域化的新闻而著称,收听率连年位居地区榜首。这组微剧式特别报道,在《小妹说新闻》栏目播出,每周播出2篇典型人物的创业故事,用微剧的形式向辽沈创业人致敬,因为主持人们有创作的冲动,因为在传统老工业基地城市沈阳,创业文化从未像现在这样生机勃勃。 李克强总理指出,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首位城市,是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领头羊”,在东北,不仅大企业要顶天立地,小企业也要铺天盖地。东北振兴看辽宁,辽宁振兴看沈阳。面对前所未有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宏观氛围,被称为“创客”的创业者们,在沈阳这方热土掀起“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一年来,沈阳格微软件公司董事长张桂平、沈阳智慧创业咖啡董事长刘娜、辽宁历程餐饮公司董事长孙丽丽等一大批创业者风生水起。
今年6月以来,沈阳各层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典型报告会接连展开,通过媒体报道,他们卓有成效的业绩和敢想敢为的创业精神感染了更多的创业者,也感染着沈阳都市广播的主持人们,而都市广播的主持人们更以新闻报道和微剧艺术创作的真诚与热度回报着创新创业者。
沈阳都市广播总监郭志英,面对自己的团队说,我们要引领时尚,要学习创新创业者的精神,做这组报道就要与众不同,出新,必须出新!
于是,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宏大的新闻主题,一个大胆采用微剧的创新报道计划出台,在正常新闻报道的同时,生产一批广播微剧,每周播出2部,并在“十一”等特别节目中集中展播,用更艺术的表达,展现一个又一个“很草根”的沈阳人创业故事,内容全部来自真实生活,鲜活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和感染力。
为深入锻炼队伍,创作过程,采取谁编剧谁一并负责导演的“一条龙”生产流程制度。剧本创作,要求不停留在看材料编故事,要提前深入一线扎实采访,多积累素材,外出采访要求带自拍杆,多拍照,全媒体模式,广播线上和网络上同步宣传。创作开始了,沈阳都市广播全体动员,编导都是普通的主持人。频率副总监王京、《小妹说新闻》栏目主播小妹也都参加了采访创作。
大家从近百个创新创业典型人物中精挑细选,选择接地气的、事业更贴近民生的人物展开采访,比如“长青诚”洗车汽车修理厂的董事长如何从租一个车库发展壮大;商业街上卖猪蹄的女孩儿,如何发展起103家连锁店……就是要让这些真实亲民的创业故事引起听众们共鸣,让大家感悟到这个人物成功的秘诀,惠及更多的人。
晴川,沈阳都市广播主持人,也是曾获全国最佳广播剧编剧称号的团队主力主创。这次特别报道,晴川担任编剧指导,辅助帮忙。她说,这回,咱们主持人几乎全员上阵了,要进行深入采访,再回来进行二度创作,各位编剧创作非常认真,小小微剧,写剧本,不思考个三五天,根本不敢动笔。虽然只是五分钟的微剧,但大家经过了前期采访、构思、创作、执导、录制的全流程后,特别在现场的录制时候,大家的表现绝对不是初学乍练,完全是蛰伏已久,老道自如了。
左丹慧,《小妹说新闻》栏目新闻观察员、早前是电视新闻记者,平时很少参与文艺创作。这次将创作任务分配给她的时候,总监担心她会不会过于关注新闻要素的完整,而忽略微剧的戏剧性。剧本研套讨会上,当听完她讲述微剧《住车库的董事长》的创作构思,大家都不禁眼前一亮,因为经过提炼的素材水准,已经远远超过新闻报道本身,完全可以树立起一个艺术的形象。她采写的人物原型陈松蒲是一个中年残疾女性,早年辞去公务员工作,开始独立创业。为了建立心目中理想的养老院,变卖了六套房产,自己住进车库。五分钟的微剧要讲述一个人十几年的创业经历,表达一个人的精神,其实很难,所以必须做到切口小,角度巧。左丹慧的构思里,巧妙揉进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就是陈松蒲的女儿毛毛。毛毛是个不服输的女孩,曾经取得世界轻量级拳击赛冠军。左丹慧的剧本就从美国亚特兰大拳击赛场切入,从毛毛的胜利开篇,紧接着飞机将她带回家中,女儿看着妈妈住进车库,劝妈妈对自己好一点,妈妈看见女儿一身伤痛,希望女儿尽早转业。母女彼此间的对话亲切温暖,生动有趣,两个不服输的女人,让人们看到了意志的传承,看到了信念带给人的巨大力量。
朕嘉,服务类栏目《爱车有道》主持人,他是此次参与创作的主持人中基础比较好的一个。两年前,都市广播曾推出《都市理想与温度》系列微剧,作品写的都是充满正能量的好人好事,朕嘉是那组创作中作品最多,也是质量较高的一个。此次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系列微剧创作,他再次展露头角。朕嘉创作的微剧名为《塑造美丽女人的姜美丽》,讲述一个农村女孩,如何从走街串巷的推销员,变成了一个高端品牌内衣的代理商的故事。他的剧本成熟,编剧指导晴川几乎未加修改就投入录制。在“盲听”的过程中,大家几乎同时问出,这是谁的作品?他的作品之所以出类拔萃,是因为场景转换自然,剧情流畅,人物语言口语化。在挑选演员时,朕嘉也有自己的观点,他将视线绕开台里那些善于表演的主持人,锁定了一个“朴实的声音”,最终实践证明,他的选择实现了他要的效果。朕嘉成为这次微剧创作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宫小弓,新闻脱口秀《宫说宫有理》主持人。她负责采访的创业人,名叫孙丽丽,28岁,大学毕业留在沈阳做业务员,5年时间积累大量市场经验,2014年在沈阳中街经营小吃烤猪蹄,以此起家,现任辽宁历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写剧本表现孙丽丽创业故事前,小弓并没有先找孙丽丽本人,而是以顾客的身份到她的店里先后体察了两次,第一次是在店外窗口排队买猪蹄儿,第二次是进店吃饭,而全程,小弓都做了大量观察记录,当第三次登门拜访时,孙丽丽也被主持人小弓的深入采访所打动,一次促膝长谈,小弓自然收获颇丰,两人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小弓说,最后写剧本的时候,真是煎熬啊,珍贵的素材太多了,但5分钟微剧表达,太难了,但是都完成后,作品出来时,就感觉这个过程太爽!
《小妹说新闻》栏目新闻观察员张渭,在创作剧本采访时,就在微信上发照,直播采访全程,同步扩大宣传效果。写好剧本,在实录中,当导演时,又把全国最佳导演宋晓和最佳编剧晴川折腾够呛,反复讲戏,因为他有太多人物原型的幕后故事细节要倾吐出来!
全国金牌导演宋晓,常常坐在录音棚门口,听各个担当自己剧本导演的主持人使唤,大伙笑他“等活”,他则很享受大家都来当导演了……
这是这个团队集体创作能力的再提升,这些又绝非偶然,这是这个团队连续六年创作积累后的水到渠成。
沈阳都市广播在过去的六年时间里,一手抓精品,一手抓市场,频率收听率和收听市场份额在辽沈地区连连位居榜首,在广播创新的路上砥砺前行,原创广播剧连获国家级大奖,二度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大奖,五次获得全国金奖,两次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原创团队获得全国4个最佳:最佳制作人、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音响。六年间,从策划、编剧、到导演、演播、合成各岗位,培养起由频率主持人兼任的全员性的演播原创队伍,原创周播剧创造了全国广播剧的收听奇迹,又在全国率先提出3分钟微剧概念,以“都市理想与温度”为常年的主题,在全天滚动插播,迎合也适应了移动时代的收听需求。
创业是创新的载体、是发展的活力,做好创业创新工作,对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一个媒体,特别是传统广播频率来说,追求卓越、创业创新又何尝不是迫在眉睫的要务。
沈阳都市广播总监郭志英说,变化让我们迫不及待,成就让我们马不停蹄,坚持广播剧原创创优并做好广播节目、保证收听率和经营创收,这当然是艰难的,但我们会义无反顾,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把我们的原创一直延续做下去,用我们的艺术真诚,传递给社会更多温暖的正能量。这就象我们都在雾霾中,别做个文艺青年,指望一下子就实现零污染,也别做个绝望的怨妇,如果心中追求卓越,我们就做向日葵,我相信,只有行动起来,才会有更多的阳光穿透雾霾打在我们的身上。
(沈阳都市广播孙阁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