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台倾力打造八集广播剧《冉氏双雄》


历史背景
1258年,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分兵三路伐宋。蒙哥亲率的一路军马进犯四川,于次年2月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哥铁骑东征西讨,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冉琎、冉璞是为兄弟,南宋播州绥阳(今贵州绥阳)名士,军事战略家。兄弟二人潜心研读古今图籍,特别研究军事韬略方面的书。南宋理宗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蒙古军大举进攻四川,第三年取成都,企图夺取重庆。二冉前往协助守军,在钓鱼城等战役立下汗马功劳。
兄弟二人迁合江于钓鱼山,修钓鱼城为主体的城堡联防工事,“以山为垒,棋布星分”,建成了青居、大获、钓鱼、方顶、天生等十余座城池,固若金汤。在后来抵抗蒙古统治者倾国之师的进攻中,历经大小战斗两百多次,坚持抗战三十六年,钓鱼城工事发挥了巨大作用。宋理宗宝祐六年(公元1258年),蒙古兵分三路大举南侵,忽必烈攻鄂州,蒙古汗国皇帝蒙哥(元宪宗)亲率十万蒙军入四川围攻钓鱼城。合州守将王坚凭借冉氏兄弟修筑的钓鱼城工事,坚守九个月,击毙蒙古汗国皇帝蒙哥,打败了蒙古军队,迫使三路蒙军撤退。宋王朝凭借钓鱼城防御工事延缓其覆灭达数十年之久。这是中国军事史上一大奇迹。
剧情简介
南宋末期,蒙古帝国发动了针对欧洲及包括南宋在内的亚洲的第三次西征和南伐。蒙古铁骑所到之处,生灵涂炭。然而,蒙古军在重庆“钓鱼城”却遭遇顽强抵抗。该剧主人公冉琎、冉璞兄弟献策、设计并指挥修建了“钓鱼城”。因城防设施牢固,蒙古军欲速灭南宋,却屡次受挫于“钓鱼城”。公元1259年,大汗蒙哥率军亲征,被“钓鱼城”宋军的“炮石”击伤,死于军中。随后,正在全力向南宋、欧洲攻城略地的蒙军将领,停止了扩张的脚步,退兵回蒙争夺大汗之位。“钓鱼城之战”,客观上挽救了欧洲文明,历史上称“钓鱼城”为“上帝折鞭之处”。
“钓鱼城之战”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过去鲜有文艺作品反映,广播剧《冉氏双雄》以其厚重的笔触,逼真的音效,再现了这段史实。该剧题材重大恢弘,主题正气昂扬,历史叙述与艺术表现高度融合。正视历史:不回避蒙宋之争的残酷;视角独特:对宋之“儒”与蒙之“勇”这两种文化的冲突,刻画得淋漓尽致。人物性格鲜明:生动描绘了以主人公“二冉”为代表的一批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他们身上不仅有智、信、仁、勇、严、孝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有那种面对绝境、始终不屈的舍身报国的民族精神。
该剧冲突跌宕有致,情节张弛有度,语言生动洗炼,情感催人泪下,音乐大气细腻,音响逼真传神,全剧气势恢宏,极具艺术张力。

(贵州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