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微坛微信——随着微剧成长
中广网 2015-02-10
    
  

中央台 崔海涛

  2013年,我第一次参加微剧大赛。虽然做过几年节目,但完全没做过广播剧,更不知道微剧怎么做,就这么凭想象,无知无畏地做了一个。那一年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的剧写的是桂林。做完之后,感慨良多,明白了做广播剧是这么有趣而且艰难的事情,同时也留下两个遗憾。一是没有写引起争议的那个岛,这事在13年很受关注,我想“美丽中国”,那里应该是个焦点,假如用“去岛上钓鱼”来影射一下,不失为一个设计。这句话是那个时候就留下的,直到今年才用上。二是,我13年参加了国家应急广播的抗震救灾应急电台的一线播音,发出了我应急广播第一声,也遇到一些感人故事,可是没有写入剧中,有点遗憾。

  到了20147月,接到微剧大赛通知,因为工作很忙,只是日程里标了截止日期,就再没有空思考,只记得主题是“中国梦 我的梦”,心想每年的主题都是智力测验。

  “十一”放假,才忽然有了灵感,搬家之余用了一个下午写成剧本。写完之后给我们单位四位老师看了一下,这四个人都是我觉得敢于给我提意见的,结果,没一个人说好。本想又是孤芳自赏的作品,算了不做了。到了距离截止日前一天下午,我在办公桌前,又看了一遍剧本,把所需要的素材和演员列了一下,觉得我自己也能做完,就旋即动手。接着找人录音,自己合成,在距截止前半小时交上了节目。

  这一次我学会了严谨。我的微剧是《梦回甲午》,我通过查资料知道,其实电影中炮弹里是沙子的情节并不完全正确。当时就是有两种炮弹,一种叫“开花弹”是可以爆炸的,威力大,造价高。另一种是实心弹,就是填充沙子石头,靠重力攻击,基本没有威力,造价低。清政府因为无钱,所以,开花弹不足,很快打光。

  “撞沉吉野”是我们这代人的暗号,90后大概不甚了了。我在剧本里虚构了小福这个角色。撞吉野之前,邓世昌命令,身为三代单传独生子的他跳船。这一虚构的依据在孙武(或者吴起),他有一次在做决战时,就命令兄弟同在军中的留下一人,父子同在军中的父亲留下,最后他的军队只剩下三分之二,但这三分之二就是奋不顾命的战神了。我最早还设想,把小福设计成一个“临时工”或者“民兵”、“水勇”的角色,想在关键时刻,邓世昌让正规军撞吉野,其他人跳船,而小福表示虽非军人,但也是大清子民,愿共同赴死。但这个铺垫太长,5分钟的时间根本展不开,所以放弃了。

  这次,第三届微剧大赛,时间控制在5分钟。我起初写了三场戏,后来删去一场,本还设计了外孙女一角,可是由于时间紧,又不好找孩子,干脆删掉,只留了女儿。最后只有两场戏。心想,这下我可以从容的做5分钟了。可万万没想到,做完了,还是超,不得不反复修改,压到5分钟,之后我为了给别人听,还特意做了一个530秒版的,把音乐舒展开。

  在余姚领奖回来,我又找了蔡淑文导演,请她听了我的节目,她肯定了我剧本的构思,也提了一些意见,她的点评真是醍醐灌顶。真心感谢有这个微剧大赛,因为在我们台对广播剧的理解是有一定门槛的,不像有些主持人节目,几个人一起贫,再加点音效就敢说是广播剧。在我们台做广播剧是有专门人的,他们在为专门几个全国及国际大奖在做。如果没有这个微剧大赛,不知道我要等多久,也许就永远没有亲手做广播剧的机会。

  最后,感谢和我一起奋战的兄弟们,感谢给我机会做这事的人们。

   广播剧的大门刚刚打开一道门缝,里面的绚烂之光已经令我神往。回想一个人合成的那连续奋战的一天半时间,既无疲惫也无怨愤,有的只是兴奋和享受。当时我就想,什么事情如果可以用这样的状态去做,那就要一直做下去,那就一定可以做好。

责编:万华 来源: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