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台 席森
不知何时满地的落叶已被寒风吹走,消失了气味,不见了踪影,青城的冬天就这样毫无声息的到来,似乎在告诉我们时间本来就是你头顶上的那片云彩,在看不见的速度中一直在疯狂的赶路。又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而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2014年12月11日
清晨六点,未等灿烂的阳光将温暖洒进她怀中的这座城市,便匆匆在熟睡的女儿脸上轻轻吻上一口,踏上了南上余姚之行。忐忑是因为两岁的小女儿还不太习惯睡醒后第一时间看不见妈妈的身影,可身体里又有一种魔力让我无法挣脱,那是此行的目的也是此行最吸引我的“中国微剧节”。
因为起了个大早,去机场路上畅通无阻,望向窗外,大青山冷漠容颜未改,但此时却有种丝丝缕缕的喜欢。就像我第一次接触微广播剧。那是在去年,当时既陌生又无奈,几番挣扎后真真切切明白大家口中那句“浓缩的都是精华”。今年我又参与两部作品的后期合成,我固执的认为音乐就是一种语言。在工作中我不断探寻音乐的能力,从故事里寻找音乐,也从音乐中感受故事。短短五分钟,也许用不了多少音乐和音响效果,但哪怕有一处,它的存在便是我的存在,那是故事和音乐冥冥中的缘分,是碰撞也是融合。因此微剧让我有了对于故事二次创作的快乐与激情。生活原本简单,而幸福无不是一种感觉。
黎明在清风的伴随下缓缓驶向光明,七点钟的机场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我们同行五人汇合完毕,接下来的登机,到了宁波转高铁等一系列都紧张而有序。江南风光的确不同于塞北草原,面目全非的树木在这里依然保持着上个季节的绿色,新鲜,清爽,好似穿越了时光隧道。
2014年12月12日
上午九时,温暖与感动中,“中国微剧节”暨“幸福余姚杯”第三届微剧大赛颁奖盛典在余姚隆重上演。颁奖环节疑云重重,一二三等奖花落谁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仁们屏住呼吸,手心出汗。
我们广播剧人平日里让各种忙碌填满了生活,此刻我们齐聚一堂,欢声笑语中遗忘了其中的坎坷与艰辛。此时的期待,此时的张望,此时的紧张,此时的等候,只因为早已在心中汹涌成潮的两个字“微剧”。奖项公布那一刻,我不由得脸发烫,心口小鹿乱撞,我问同行的编剧其其格老师这是什么情况,她笑着说是恋爱的感觉,是的,前辈的话语,隐藏了太多的内容,是鼓励,是认可,更是厚爱。
外面的空气丝毫没有这个季节的味道,它依然重复着绿色的旋律,屋内随着奖项的公布,气氛热烈,掌声与欢呼涌动。内蒙古台参赛作品《巴甘的蝴蝶》获了入围奖,《最美的月亮》荣获二等奖,曾经我们所有的辛苦都被此时的快乐融化了。几个女孩儿争相拍照留念,我们玩笑的称自己是娘子军团,我相信,娘子军团力量无穷,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努力。获奖证书是一道阳光,它透过窗户穿过屋内各种摆设最终照进我们心里,暖洋洋,喜洋洋。
余姚,一个陌生又遥远的小城市,在几个草原姑娘心里因为“微剧”而难忘,因为“微剧”而精彩。塞北的雪下了又下,像摇曳在空中的羽毛,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