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女大学生白鹭和爷爷白山、父亲白水三代人与鄱阳湖的故事,也是关于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生态命运的故事。
美丽的湖中小岛,响起了用叶哨吹奏的江西民歌《斑鸠调》,女作家温燕燕和白鹭在观赏漫天飞翔的候鸟。
温作家采访白鹭,她是水利系大学毕业生,自愿到湖岛了解鄱湖退田还湖后的生态状况,而作家更关心与母亲湖相关的人和事件。白鹭告诉她:
事情得回到1968年。河西村黄支书召开村民大会,宣布围湖造田。外乡人白山自告奋勇当上了青年突击队队长。他把捡来的十岁“儿子”白水一起带去围垦鄱阳湖。后来,人们建成了河西新村。
十几年过去了,虽然河西新村围湖种稻有了粮食产量,但水患连年不断。这一年,堤坝上发现了泡泉,黄支书命令鸣锣报警。白山带领村民抢救险堤,不幸牺牲。黄支书再次敲响锣声,村民向这位铁汉子致敬。
长大成人的白水在欢快的《斑鸠调》哨声中挑堤泥,热情的翠玉姑娘对他心生爱慕。
在黄支书离任的村民大会上,宣布河西新村的新支书白水上任。白水提出第二次创业的目标,再围垦出大片农田来。
爱好文学的翠玉嫁给了白水,生下了白鹭。白鹭六岁那年,翠玉告诉白水,听县里人说,围湖会造成水患越来越多,劝白水离开这里,白水不肯。而大堤又出险情,大堤上惊涛骇浪,突击队员只剩下十一人留在堤上抗险。
待白水回家后,女儿告诉他,妈妈“出远门了”。原来,原来翠玉留下一字条,离开河西新村,她再也不愿忍受这种生活了。
在白鹭十岁生日的那天,白水送她一双白球鞋,可女儿问她:这儿的路怎么一年到头都是脏脏的水洼地?白水只好希望女儿长大后考到县城去。
1998年,一场没顶之灾来临。大水漫淹了河西新村,龙祥大叔告诉白鹭,全村人跑光了。白水跪在大堤上,向白山之墓告别,敲响了沉重的锣声。
白鹭在大学毕业会上,宣布重返鄱阳湖考察生态。那天正好二十二岁,白水送了她一双白球鞋。
温作家听完白鹭的往事述说后,吹起了《斑鸠调》。当年母亲翠玉的形象不由出现在白鹭脑海中,她猜测温作家可能是自己的母亲……
这时,千万只白鹭欢快地飞翔在蓝天白云下的鄱阳湖上。
该剧由江西台录制。编剧是上海文广集团著名剧作家瞿新华,导演是中央台广播剧著名导演胡培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