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厝〉序》中提出:“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承办地,福州立足古厝特色,以“世遗大会”为契机,将福州古厝的影响力与城市发展机遇紧密结合。闽都古建筑是福州历史文化的实证,福州市委宣传部特别推出“喜迎世遗大会,走进闽都文化”系列报道,邀请福州本地专家学者讲述福州故事,传递闽都文化。今起推出第一篇,敬请持续关注。
  《古建筑的环境经营》
  作者:卢美松

  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建筑有比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要求,因此古人重视堪舆学(又称地理学、风水学),实乃古人探索生命与环境的依存关系的总结,是古人从天人关系的感悟中所产生的深入思考,不应简单地斥之为迷信或伪科学。
  罗哲文先生认为,风水学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体系,它融合地球物理、天文气象、水文地质、生态景观和宇宙生命信息等多种学科于一体,并且汲取哲学、美学、伦理学和宗教、民俗等众多门类的智慧。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其宗旨在于追求理想的生活环境,要求人类顺应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主张人类要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获得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效果。堪舆学不同于民间的“风水术”,那是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主观意识。
  风水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以“崇尚和谐”为宗旨。追求自然情怀,认为“人之居处,以大地山河为主”,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应当融为一体。凡动土建筑,皆与风水学有关,所以先人重视对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文、地理等)进行深入考察。我们保护古厝,不仅为保护古建筑,实亦为保护传统的生态环境与生活要素;更进一步,还可以激发人们研究古人对建筑环境选择、建筑格局安排、场所布置,以及为适应自然环境、利用生态要素所作的规划。由此也可探知古人的人生理念与生存智慧。
  闽都文化中建筑文化内容十分丰富。闽都古建筑留存至今是福州历史文化的实证,承载了许多名人故事,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对于福州为什么会有这么丰厚的建筑文化资源,宋人曾巩在《道山亭记》中有过简要的说明:“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一段话说尽福州古厝建造的传统缘由。实际上,闽人对古建筑修造的风水要求是严格而执着的,建筑风水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要重组成部分。
罗南军 摄
  一、风水学在建筑规划中的应用
  (一)城市选址规划。古人认为这关系到国家与种族的命运,应体现传统的礼仪观念与天人相应目的。西晋首任晋安郡严守高,创筑郡治子城即敦清堪舆名师为之相地定位。
  其中首重“龙脉”所在,注重气势脉络的都邑形胜,即山峦的来龙去脉与城邑凭依。讲究空间布局;注重水源的利用(“河水之弯曲,乃龙气之聚会”)。认为水能聚气,以环抱状为优,因福州城外江流有乌龙、白龙二江环绕,城内密布诸多河流沟浦,以为城市的血脉循环。还要注意城市内外交通的便捷与安全防御的要求。此外,建筑者还考虑传统文化理念中的象征与隐喻,如以人体之四肢与经络穴位作比喻,穴为阴阳交会之枢纽,象征生生不息;内部沟通联络,犹肢体部位与脉络舒展。《易经》曰:“阴阳交合而万物化生。”城市布局要体现人类的生存理念。
  古代文化的最高准则,在于实现“天、地、人”三才的统一。故从风水学角度考虑城市的选址,重在确定城市外部环境的安全、稳固,体现内部居住环境的舒适、方便。从总体上看,注意城市空间组织的合理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做到人文与天文、地理的和谐。
  福州城市建设规划的出现,有记载的应从西晋首任晋安郡守严高开始。他为创建郡城,传说找了著名堪舆师郭璞,咨询新城的定位、朝向及规模等。相传郭璞为此而作了《迁城记》铭刻于石,其铭曰:“泰康之载,扦插瓯基。四邑牢城,层峦三径。洪许南流,瑞龙地应。其主螺女,现对花峰。千载不杂,世代兴隆。诸邦万古,繁盛仁风。其城形状,如鸾如凤。势气盘拏,遇兵不惊,遇荒不饥,逢灾不染。其甲子满,废而复兴。”这一铭记被称为“近形家言”。是否真是郭璞之言,无从考实,但其记载说明,应是有所咨询而传留下来的城建规划说词。
  古人认为,城门以迎山接水为佳。不开东北门(鬼门)。东门应高于西门,所谓青龙砂高于白虎砂;北门楼要高于南门楼,为达藏风聚气之目的。北门为迎气门,接得水,迎生气,门楼要高大,以枕山为便。从美学上看,自北往南利于赏景观风;从高处俯瞰,可以观览全城情势,控御街坊市井。
  进而以全城的主要建筑群(衙署、学宫、寺庙、坊巷、民居及官学、书院),自北向南,左右对称布局,构成贯穿全城的中轴线,各种公共建筑也绕轴展开。衙署背靠祖山(主山),面对朝山(案山)形成对景;还有左右连绵之高山为辅倚,以壮城邑之形势。以中轴线控带城市的规模,以城池围护市井的格局,保障城市的安宁。
  古人重视水源的利用,规划以水流环抱全城。因为传统文化重水,认为“水善利万物”,是生命的保障,财源的象征,是人才的孕诞者。故须临水建城,或引水入城,以改善城市空间布局,保障生态与生活,体现“环抱有情”的意象。
美丽的西湖风光(叶义斌 摄)
  (二)村落民居区位选择。中国传统居住方式是聚族而居,故重阳宅经营。清人姚廷銮在《阳宅集成》中称:“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首发,水须环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说明古人对民居、村落住宅选址重在山形水势,也是出于藏风聚气的考虑。选址在背山面水之地:靠山状如交椅,远处面山则势如笔架,主文运;前有溪水如玉带环腰,以进财聚气。在住宅建筑中,确定选址方位的程序是:一看山脉(龙脉),二看水口,三看来水,四看分金。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选择住宅方位与山水的最佳配合。
  乡野之间的聚落建筑,包括土楼和大户民居,对左右前后四方位置的甄选,都注意到屏山、案山的来龙去脉,有法度方面的讲究。要求建筑高低错落有致,远近搭配相宜,大小层次分明。房址选择在好山水、多草木、肥土壤、便耕作、善守御、利交往、富光照的地点。从生态环境看,在于选择空间大、视野宽、空气好、生态美、余地足等优越条件,以保证现实生活的优裕、安宁与将来的发展。
陈昊翔 摄
  (三)城市庭院建筑布局。富贵人家的宅第建筑更为讲究,他们借助风水学指导,体现“天人合一”思想,表达富于变化的审美价值。大建筑群也以庭院布局为基础,其区别在于规模、用料和精细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