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福州6月30日消息(记者 罗晓英) GDP总量从811亿元跃升至2362亿元,2021年经济总量居福建省第二、福州市第一;人均GDP35万元,福建省第一;学前教育普惠率从58%跃升至96%;建成70家“长者食堂·学堂”,在全国率先实现社区全覆盖,提供总餐位超过5000个,惠及13.5万老年人……这一系列的数据体现了十八大以来,福州市鼓楼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29日,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鼓楼区专场举办,中共福州市鼓楼区委书记黄建新,中共福州市鼓楼区委常委、鼓楼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区长王茂盛,福州市鼓楼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翁晖出席,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曾玉主持。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摄)

发布会上,黄建新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鼓楼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鼓楼区“三大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占比62%。目前,鼓楼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69家、科技小巨人企业80家、上市企业27家,数量均居全市第一。

记者了解到,鼓楼区在全国首创“古厝长制”,完成中山路等70条传统街巷整治,打造冶山、鳌峰坊等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福山福道福水福文化”品牌进一步擦亮,闽都文化核心区影响力显著增强。鼓楼区连续5届获评省级文明城区,荣膺首批省级文明示范城区。

黄建新介绍,鼓楼区教育事业挺立潮头,在福建省率先推出集团化办学、“空中课堂”等改革举措,新改扩建学校22所,新增学位1.5万多个,学前教育普惠率从58%跃升至96%,荣获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全省首批“教育强区”。在稳岗就业方面,鼓楼区持续推进,累计新增就业30.6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2万元增加至6.3万元。

打造朱紫坊基金港

擦亮“府院金融”新名片

鼓楼区创新打造朱紫坊基金港,为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注入“金融活水”。

据王茂盛介绍,鼓楼区以基金港建设为抓手做“加法”,植入金融业态,通过金融集聚、技术创新、信息共享等方式,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将上交所、省基金云、省私募专委会等省级金融资源引入基金港;打造“朱紫论坛”“金企沙龙”等特色品牌活动,积极搭建政银金企沟通桥梁,强化金融帮扶作用,助力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记者了解到,2020年10月基金港启航以来,已盘活利用7座古厝院落,面积5000平方米,入驻基金资管规模超1000亿元,初步形成了有一定影响力的私募基金集聚效应。运营至今,朱紫坊基金港已引进81个基金项目,资管规模1022亿元,在谈对接项目22个,预计资管规模700多亿元,年内资管规模可望突破2000亿元;立足本区,引导基金服务实体经济,累计募集基金投出203亿元,其中投向本市企业134亿元;探索出以基金聚资本、汇人才、引企业、落项目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基金招商、反向招商、联合招商、以商招商等项目引进模式。

“鼓楼区将全力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文章,以项目谋划破解发展瓶颈;积极整合资源,实现资源互补、协同发展;全面优化生态圈,加强政银金企互动,构建朋友圈;充分激发文化力量,促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擦亮‘府院金融’新名片。”王茂盛如是说。

“长者食堂·学堂”实现社区全覆盖

鼓楼区“长者食堂·学堂”已实现社区全覆盖。据翁晖介绍,今年3月以来,鼓楼区利用一个半月时间,在69个社区高标准建成70家“长者食堂·学堂”,在全国率先实现社区全覆盖,提供总餐位超过5000个,惠及13.5万老年人。

鼓楼区从网络化规划、标准化实施、社会化发动、特色化服务四方面入手做好“长者食堂·学堂”。以社区为基础单元,全面摸清辖区内老年人口分布、需求和服务半径等情况,盘活养老设施、辖区共建单位支持及租赁场所等多种方式,短时间内新建一批、提升一批;制定“长者食堂·学堂”场地、餐饮、学习“584”标准,构建“家门口”标准化助餐助学服务体系;主动对接专业机构、省市直单位、党建联盟单位、爱心企业和组织,目前主要采取养老机构承接、央厨企业供餐和爱心主体供餐三种社会化运营模式;探索“多时段”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选择;探索“以老助老”志愿服务新模式,提倡健康低龄老年志愿者为行动不便或高龄老人提供助餐服务;秉持“餐桌亦是书桌”的理念,对接省、市、区老年大学“空中课堂”,以“线上+线下”方式开设舞蹈合唱、绘画、书法等51门课程,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下一步,鼓楼区将在完善运营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下更大功夫,确保‘长者食堂·学堂’办得起、办得久、办得好,不断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打响‘养在鼓楼’幸福品牌。”翁晖说。

编辑:龚雯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