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全面启动,资料收集与影像记录并举,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非遗实践、传承教学的全方位记录,对已有文献进行收集,建立传承人专题资源库,并将记录成果制作成纪录片。央广网文化频道联合国家图书馆推出【艺堂课】系列课程,采用“纪录片+公开课”的形态,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成果中精选20部非遗纪录片,邀请多位非遗专家实时解读纪录片,以“陪同观看、伴随讲解”为理念,从学术角度对影片中所涉及的非遗知识和传承故事进行点评讲解,,给非遗纪录片加上一个“评论音轨”,让观众在欣赏纪录片的同时,更好地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领和内涵。

  

  (图为非遗影像公开课现场,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供图。央广网发。)

  本期,我们将走进朱仙镇木版年画,聆听它背后的传承故事。

  朱仙镇位于豫东平原开封市。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距开封城南二十多公里的朱仙镇就已有了木版年画。明清两代,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十分兴盛,作坊最多时达三百余家。

  朱仙镇木版年画十分讲究用色,以矿物、植物作原料,自行手工磨制颜料,磨出的颜料色彩十分纯净,以之印制的年画明快鲜艳,久不褪色,构图饱满匀称,线条简练粗犷,造型古朴夸张,艺术风格独特。年画题材多源于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戏曲等,种类繁多,形象生动。

  

  (图为郭泰运印制木板年画,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供图。央广网发。)

  郭泰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朱仙镇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1926年的郭泰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家”;2014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郭太云从13岁开始便入开封城最著名的门神(年画)作坊之一的“云记老店”做学徒,四年后出师。1983年,开封市成立“开封市朱仙镇木版年画社”,郭泰运任古版研究室主任,与其他专业人员一起,对不同时期、不同店号的雕版和资料进行修补、复制和整理。而今,年画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郭泰运也成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