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九中学的学生走出教室,走进了内蒙古展览馆的非遗课堂,活态体验、见证了蒙古族传统饮食的制作;学习了蒙古族传统的饮食、服饰、礼仪等文化。同学们纷纷表示,学到了不少知识。

  学生李彬全: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了许多蒙古族的传统文化。有饮食方面和服装方面。饮食就是牧民主要以奶食品和牛羊肉为主,他们放牧过的游牧的生活,可以保持草的循环生长,可以保持生态平衡。通过这节课,让我对内蒙古和蒙古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据了解,蒙古族传统饮食分为“红食”和“白食”。“白食”蒙语音译为“查干伊德”即为酸奶、奶皮子、奶豆腐等在内的蒙古族奶制品。在非遗课上,同学们通过品尝及体验蒙古族传统“白食”的制作,活态了解到牛奶如何变这些美味的白食。在吃与玩中,了解了蒙古族传统的饮食文化。

  学生包伊宁:我以前对这些(蒙古族饮食)也不太怎么了解,但是通过这节课,让我更深刻的了解这些(白食的)制作过程,怎么发源的。在我长大以后,我走出内蒙古,如果要是别人问我,我就会说,我们的内蒙古有多元的文化。

  资料显示,2014年,查干伊德制作技艺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饮食也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同学们还通过学习“哈达的礼仪”,参观蒙古族服饰,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传统文化。

  非遗课程主讲老师徐福玲:我们文化的一种传承跟传播,真的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地方的文化,热爱自己地方的文化。不是说等他走出去以后,等他需要的时候再去学,跟从小去学,我想这个意义真的是不一样。让这种文化应该从小就根植在孩子内心当中,让他去以自己家乡的文化为自豪,然后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

  (记者 陈峰 呼和浩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