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沈阳市统计局获悉,据省统计局反馈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发展形势整体向好。

营业收入增长单位数量增加

2021年上半年,全市规上文化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0.6亿元,在一季度实现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增速为41.8%,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4.2%,两年平均增长2.1%。其中,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19.6亿元,同比增长36.3%,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2.8%,两年平均增长1.4%;文化批发和零售业营业收入53.6亿元,增长37.3%,比2019年上半年略降0.2%;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67.4亿元,增长47.2%,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4.1%。同时,全市规上文化产业企业数量比上年全年增加34家。

文化服务业占据主体地位

从营业收入看,上半年全市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最大,达到47.9%,其次是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为38.1%,文化制造业占比最小为14.0%。

从单位数看,上半年全市文化服务业单位数占全市比重最高,达到63.3%,其次是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为25.3%,文化制造业占比最小为11.4%。

从从业人员看,上半年全市文化服务业从业人员人数占全市比重最大,达到74.3%,其次是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为15.6%,文化制造业占比最小为10.1%。

两个文化大类行业撑起“半壁江山”

从文化产业的9个大类看,创意设计服务和文化传播渠道两大类在沈阳市文化产业中居领跑地位。上半年,全市创意设计服务和文化传播渠道两大类规模以上单位共有148户,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4.2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比重达到52.7%,同比分别增长81.9%和49.2%,均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同时,文化大类行业中发展不均衡也显而易见,如文化投资运营类规模以上单位只有2户,上半年仅实现营收1038.5万元,在规上文化产业营收中占比为0.07%。

和平、沈河强区地位突出

从各区县(市)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看,和平、沈河两区营业收入合计为96.5亿元,占比超过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二,达到了68.6%;两区共有文化产业企业182家,占全市的56.2%。大东、皇姑、铁西、浑南和沈北新区营收合计为42.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0.3%;五个地区共有文化产业企业129家,占全市的39.8%。其余五个地区营业收入合计仅为1.6亿元,只占全市总量的1.1%;共有文化产业企业13家,占全市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