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5日消息(记者赵子轩) “大别山、英雄山,银杏树、幸福树……”大别山中,银杏树下,一幕幕荡气回肠的故事在此展开。11月22日晚,由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演出的歌剧《银杏树下》作为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参演剧目在线上展演。作为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的红色作品,该剧以红二十五军长征为主线,采用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讲述了80多年前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中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经典故事。

歌剧《银杏树下》演出现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央广网发)

再现大别山里的红色故事

民族歌剧《银杏树下》取材于大别山革命老区,以红二十五军长征为主线,采用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剧中,红军家属洪姑在红二十五军离开大别山时暂时收养了五个红军兵娃娃,经过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保护红军娃娃,洪姑舍弃了自己儿子的生命,而这五个红军娃有四个相继牺牲,唯一活下来的红军娃小亮在新中国成立后回来看望洪姑,肩负起传承革命精神的重任。 

 

歌剧《银杏树下》演出现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央广网发)

这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真实故事的缩影,故事将何家冲地区众多真实故事原型集中在洪姑一个人身上,闪烁着大别山人民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的革命精神的光芒。在对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再现的同时也传承着大别山革命精神。

创作具有民间韵味的歌剧音乐

民族歌剧《银杏树下》由黄定山导演,在近年来执导了歌剧《小二黑结婚》《彝红》《马向阳下乡记》《沂蒙山》等现实题材和革命题材的歌剧后,再次触碰这类题材的作品,他力求真实反映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历史和革命精神的传承,同时,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展现英雄主义的气质,使得全剧具有感人的艺术效果。

歌剧《银杏树下》演出现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央广网发)

值得关注的是,歌剧《银杏树下》的音乐创作也极具民族特色。在大别山流传有一首名为《八段锦》的民歌,后被当地百姓填上新词又被红军将士传唱到江西和福建等地,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在《银杏树下》的创作过程中,作曲家捞仔将这首《八段锦》作为音乐素材,融入河南传统戏曲音乐元素,并结合现代歌剧音乐创作手法,创作出具有浓郁民间韵味的歌剧音乐。  

据了解,歌剧《银杏树下》的创作旨在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讴歌伟大的长征精神,致敬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大别山奇迹,此前曾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百年百部”献礼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