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娱乐 > 娱乐专题 > 文艺评论 > 滚动

央广网

戏剧到底得了什么病?

2016-05-26 13:41:0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田本相

  近三十年的中国戏剧跌宕起伏,艰难前行,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对于戏剧的现状,究竟该怎样评估?它的经验教训又在哪里?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命题。

  哪种戏剧将会存活?

  最近读了法国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的《戏剧在美国的衰落——又如何在法国得以生存》(以下简称《衰落》)一书,作者所论述的美国戏剧的“衰落”及“抵抗”,引发了我对中国话剧的再思考,对中国话剧现状的再评估。

  曾经名噪世界的美国戏剧,诞生过大卫·马梅(David Mamet)、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等享誉世界的剧作家,如今却似乎不可挽回地衰落了。马特尔如此感叹道:“就是这些百老汇剧院,他们再也不排演阿瑟·米勒的剧作,甚至几乎完全终止了剧本戏剧的演出。在百老汇的哭声中,米勒死了,更加令人伤感的是,那一夜似乎也宣告了戏剧的死亡。”

  《衰落》的作者认为美国戏剧之所以衰落,是因为存在着五个问题:一是“向专业化过渡”的问题;二是商业领域与非商业领域的混合;三是保守主义与审查;四是公众与先锋艺术的隔离;五是戏剧在当代社会的困境。

  在马特尔看来,“我们不应该过于为美国戏剧的存亡忧虑,因为戏剧一直活着。最令人担忧的,也是最关键的,是哪种戏剧,哪种文化将会存活。”显然,他认为美国戏剧衰落的是戏剧艺术,或者说是作为艺术的戏剧。

  专业化水准的降低

  中国话剧同样也面临“哪种戏剧,哪种文化将会存活”的问题。其首要的危机,是专业化水准的降低。

  中国话剧最佳的专业化时期,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阶段,还有就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者是因为有了几十年自身的积累,加之在中国普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系,使中国话剧的专业化达到一个巅峰状态,涌现出以北京人艺演剧学派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准的剧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则是继承了“十七年”的积累,加之开放的环境,又迎来一个中国话剧的繁盛期。但是,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至今,剧院和话剧队伍的专业化水准是在不可遏制地衰落着,几乎把老家底都抖搂得差不多了。就以北京人艺来说,随着老一代艺术家的去世和退休,其专业化水准已大大降低。连林兆华都哀叹,排戏找到合适的演员很困难。

  专业化的降低,一是表现在话剧创作的原创力的衰退;二是表现在演员普遍的文化素质降低,失去表演艺术的魅力,再也看不到像于是之、朱琳等那样的表演艺术家了。电视剧对话剧演员的诱惑,以及话剧行业过低的待遇,破坏了话剧健康正常的生长环境。话剧演员缺乏必要的经常的业务训练,甚至连最起码的身段和台词的训练都没有了。除了京津沪一些大城市的剧团还坚持话剧的演出,大部分剧团处于涣散的状态。连演出都如此衰落,还有什么专业化可谈呢?

  失去灵魂的“商业化病”

  还有戏剧的商业化问题。

  在马特尔看来,戏剧的商业化是美国戏剧衰落的重要原因。百老汇的戏剧,就是“一种‘利润至上’的文化”。戏剧是无法复制的艺术创作,它也无法提升自己的生产力。它势必陷于又要创新又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两难”之中。

  中国没有美国百老汇式的商业戏剧。问题在于,我们虽然没有戏剧的商业化,但却先期患了严重的“商业化病”。无论是国营剧团还是私营剧团,都在一个“钱”字的诱惑和困扰下挣扎。在说不清道不明的“戏剧经济”现状下,打的是一场戏剧的金钱仗——太多娱乐至上,太多评奖拉票,太多金钱堆积的“大制作”。没有百老汇戏剧的商业规则,有的是“钱”字挂帅的混乱秩序。这是中国话剧失去灵魂的表象之一。

  中国话剧的结构性危机

  最值得忧虑的,是中国话剧的结构性危机。

  首先,原创剧本的缺失,也就是剧作家的缺失,意味着戏剧的思想和品位的降低和弱化。1990年代以来,鲜少值得称道的杰作出现。剧作家的退位,让话剧陷入“无米之炊”,原创性的基础遭到毁灭性打击。放眼全国,1980年代那些具有爆发力的剧作家们大都不见了。

编辑:董雯

关键词:戏剧;左翼戏剧;爱德华·阿尔比;近代戏剧;戏剧思想;戏剧艺术;戏剧创作;戏剧理论;衰落;剧作家

说两句

相关阅读

话剧《学一学鸽子》将演 体会如沐春风般的感动

去年我读到一本书,名字叫《初心》。而2016年,在北京话剧市场也出现了这么一个制作团队强大,但又兢兢业业、老老实实做戏,坚持戏剧初心的戏。而《学一学鸽子》作为一台小剧场话剧,现在已经排练50多天了,而且历时四个月,应该算是良心之作了。

2016-03-15 15:07:00

杜淳杜志国撞戏剧造型 儿子是爸爸的复制粘贴版

杜淳杜志国撞戏剧造型 儿子是爸爸的复制粘贴版,同为演员的杜淳和杜志国都拍过很多经典的抗战剧,穿着红军制服的父子俩一脸正气,革命形象深入人心。父子俩在真人秀《旋风孝子》中虽未穿着相同的服装,但两人的动作神情经常神同步,不得不让人感叹基因的强大。

2016-02-22 16:11:00

中国儿艺成立60周年 举办第二届新春戏剧嘉年华

今年适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成立60周年,中国儿艺节日前举办第二届新春儿童戏剧嘉年华,十一台剧目,一百场演出,覆盖范围延伸至国家大剧院、社区、学校、革命老区。《宝船》是著名剧作家老舍创作的唯一一部儿童剧,自1963年首演后受到小朋友的热烈欢迎,1986年中国儿艺对该剧进行了第一次复排,此次是中国儿艺第二次复排。

2016-02-18 09:31:09

参与讨论

我想说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