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3日消息(记者 方永磊)山东省淄博市是齐文化发祥地,素有“央居齐鲁、襟连海岱”之美誉,是独具特色的组群式城市。近年来,淄博市将文化名城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重大任务和重要着力点,不断发掘齐文化“开放、包容、创新、重商、法治”的核心精髓,通过高端策划和招商引资,有机融合文化与旅游资源,持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拾“道商”精神   唤醒沉睡的文明

  齐文化,通常指的是齐国文化。淄博作为齐国故都,自姜太公封齐建国,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齐国就秉承商工立国的理念,具有浓厚的商业文明特色。历经西周和春秋、战国等800余载,齐国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军事、发达的科技、先进的思想,形成了主张变革、开放、包容、务实的鲜明文化特质。

  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同鲁文化一样,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官方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将黄老之学设为官学,广纳贤才,育千余思想巨子,演绎道、法、墨、兵、儒等百家之学,先后呈现出“德治”、“礼治”、“法治”百花齐放的盛况,为执政者提供治国救世之良方,福泽后世。天下贤士汇于临淄,诸子百家兼容并包,学术自由,思想多元,相互争鸣,彼此融合,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薮。

  在一脉相承了黄帝“以道法治天下”、老子“以道德治天下”的“法道”、“德道”治国理政思想,综合吸收了其他各家的思想精髓后,齐国大地上演化出了一部以管仲为代表的重要的“东方管理学”著作——《管子》,提出“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等理念,成为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学以致用的典范之一,也使得这一学说具备了承前启后的深刻内涵和丰富的实践指导意义。

  淄博境内的梓潼山,还曾因一代谋圣鬼谷子在此修炼讲学,培养造就了孙膑、庞涓等众多谋略大才而闻名于世。种种文化迹象都显示出,与鲁商重儒的精神略有不同,齐商更接近于“道商”精神。尊道贵德的齐文化,与侧重忠君爱民的鲁文化, 都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两颗璀璨明珠,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并行不悖,共同构筑了山东人的精神内核,闪耀在齐鲁大地。

  齐文化,一个代表着开放与成长、崛起与辉煌的经典符号,源起更迭,在淄博这片土地上流淌了千年、浸润了千年。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德刚认为,深厚的人文底蕴孕育了发达的商业文明,两者的有机融合与相得益彰,使得淄博成为工匠精神的发源地,并产生了著名的八大行业祖师:姜太公——渔业、醋业、占卜算卦;齐桓公——扇业神;管仲——盐业神;易牙——厨神;孙膑——五业神;孟尝君——旅馆业、口技;李少翁——皮影行业神;东方朔——相声、灯神,每一位都是行业典范。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从“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千古美谈到“因俗简礼、尊贤尚功”的文化理念,从尊道贵德、融汇贯通的齐地文脉到传统手工业的工匠精神,求真务实、兼容并包、继往开来、改革创新的精神品质早已烙印在每一位淄博人的血液中,铸造进每一件手工艺品中,并成为各个领域传承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活力。

  从周村古商街,到淄川博山的陶瓷古镇和琉璃厂,几乎每一位从这里走出去的商人、工匠,都恪守着商道信仰,以及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

  重塑泱泱齐风  活力淄博正起航

  正是齐文化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治学风气和海纳百川、开放开明的政治生态,使得淄博这座古城,自古就具备了中正有度、崇商重工、变革开放、包容创新的文化基因。

  从人文初祖黄帝时代一脉相传至今的中华五千年文明,道出了“以文化民”的治理智慧和“民本”思想的精髓,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弘扬。作为姜太公属地的齐国,在长达一百五十余年间,得益于稷下学宫的滋养,后有贤相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奠基,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每一个有识之士的人生理想,以德合道的君子品格得到淋漓尽致的阐述和发挥。即便在时局动荡的民国时期,依然维持了短暂的商业盛世气象。

  一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团圆传说,一曲孟姜女哭长城的悲歌,一喜一悲皆有情。这两个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中最荡气回肠的故事,皆发祥于齐地,经由千百年来的演绎和传唱,使得那种为爱献身的忠贞信念和隐忍坚守早已深入人心,也因其传达了劳动人民向往和平、追求稳定、渴望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安宁,而得以不断演化再创作,具备了鲜活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如今,齐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仍以尊道贵德、务实尚功、开放革新的精神,影响着后世。正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陈国忠所言,“长城在这里始建,祖先从这里繁衍,足球在这里起源,关键是让当代人亲身体验古人的生活场景,感受到古人的精神共鸣,实现文化内涵的跨时代传递与接续”。

  对于淄博各区县内的古城镇遗址和非遗传承,包括各种手工艺产业和原生态村居生活状态,如何在面临元素化时尚化拆解和再次开发时,得到最大限度地无损呈现,也备受关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所所长周建明表示,遵循文化旅游产业本身发展的自然规律,真正还原原住民生活业态的呈现,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旅游IP。“那些经由千百年的传承保留至今,已扎根百姓心中那些‘日用而不知’的优良品德与民俗文化,以及原生态的北方古村居生活状态,正是最富开发价值和最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

  效仿“稷下学宫”   政府聚贤纳士兴文旅

  变革、务实、开放、包容,以及民本和尚贤思想,如今已成为淄博文旅振兴的“智慧源泉”。

  当年齐桓公为强大齐国发展,选贤任能,为广开言路在故都临淄设立“稷下学宫”,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和我国最早的政府智库,助推齐国国力短期内达到鼎盛,并得以再续齐国150余年的国富民安。

  在9月19日举行的淄博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淄博市首次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家智库,邀请23位知名专家学者、旅游界大咖、文旅投资机构负责人加盟,为淄博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智慧的力量。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气质是文化的体现。对今天正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淄博而言,文化赋能尤为重要。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表示,国际国内城市发展的实践证明,新兴的、后起的城市,可以跨越经济增长阶段,但无法跨越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城市发展将以文化论输赢、凭文明定高低。“淄博要转型升级,向高端发展,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关键在文化软实力。”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陈国忠表示,通过本次大会可喜地看到了淄博市委市政府在文旅产业重启上所展示出来的服务意识和开明诚意,“对内广开言路、招贤纳才、锐意改革,积极推动文旅资源整合的新业态;对外则是大气热情、开门迎客、游之有物、体验落地的导向。淄博一定能打造好文旅品牌这张城市名片。”

  从内而外,由表及里,齐文化的生命力正在淄博这片热土上,以全新的方式发展延续。江敦涛表示,淄博正在搭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载体,着眼让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珠联璧合、相互辉映,推动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打造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据介绍,淄博围绕“齐文化”这个超级IP,正在谋划“一核五带”新蓝图。“一核”是指建设齐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创新核,发挥对全市的引领辐射、龙头带动作用。“五带”是建设以现代、年轻、时尚、品质为主要特征的都市商务休闲旅游经济带,以鲁商文化、历史民俗为主要特征的特色古商街观赏游憩带,以聊斋文化、上古神话为主要特征的东方魔幻城创意娱乐带,以山地田园、乡村度假为主要特征的“世外桃源”生态景观带,以湿地休闲、温泉养生为主要特征的“北国江南”特质风貌带,打造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引擎板块。拓展了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推动文旅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让游客走进“原山原水原生态”;推动文旅与工业融合发展,让游客从工业生产过程、加工工艺和制作环境中获取知识与趣味;推动文旅与研学融合发展,加深游客对淄博自然、文化、风土人情的体验。

  据了解,淄博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期间,淄博市及各区县与景域集团、乡伴文旅集团、太合传媒等文旅企业签约文旅项目18个,总投资过百亿元。淄博文旅的新征程蓄势待发,齐文化的生命力正在淄博这片热土上,以全新的方式发展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