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年度首个特展“设计乌托邦1880-1980:百年设计史/比亚杰蒂-科尼格收藏”展览启幕。

  此次展览展出的158件现代设计作品以家具为主,涵盖现代设计史的领军人物,横跨设计史百年,可谓构成一部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史的缩影。

(图为展览现场)

  安东尼·高迪设计的卡尔维特椅,在优雅的造型中诠释着浪漫主义设计思维;阿道夫·路斯设计的卡布瓦咖啡馆AL1挂衣架似乎在摒弃着一切装饰;赫里特·里特维尔德设计的红蓝椅集中体现了风格派哲学精神和美学追求;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设计的256CS号先生椅仅使用了两种材质和纯粹的线条,完美诠释了“少即是多”的口号;马里奥·塞罗利的风玫瑰桌致敬着自然界的紧密关联;野口勇的吊灯则实现了日本手工艺与现代主义形式的和谐交融……可以说,本次展览是一次物证的集萃,其背后是设计者们的思想和技术发明的支撑,理想、才情、意志和机遇,共同构成了百年间持续不断创新的鲜活历史。

  影像厅内循环播放着意大利方策展人亚历山德罗·格里罗对于自己所经历的意大利设计崛起时期的讲述。值得注意的是,主办方将观看的座椅换成了几台跑步机,似乎预示着前仆后继、狂奔接力的现代设计图景。

(图为展览现场)

  开幕式现场,意大利驻华大使方澜意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可以为观者展开针对物体创造性的变化的旅程。在新冠疫情下,提供了独特的欣赏意大利历史、艺术和文化的机会。

  中国美协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谈到:“从1880年到1980年的百年是设计史重要的百年,该展览中的诸多展品是这段历史中最精彩的作品,为大家展现了当代生活的图景。相信这个展览将对中国设计的研究与呈现提供独特的视角和范例,也会是清华众多课程的新课堂和学者们的新资料库。”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指出,该展览中的经典作品及对社会形态的诠释、对人类精神的映射、对社会美学的叩问能给人启迪,进而启发我们对艺术、科技与理想结合的新方法进行不懈地探索,对设计新生活与未来进行深入思考。

(图为展览现场)

  这些曾经只出现在教科书上的158件现代设计作品,影射出百年间现代设计的深刻变革。工艺美术运动、风格派、新艺术运动、未来主义、德意志制造联盟、包豪斯、构成主义、孟菲斯等各种主义和风格流派轮番荡涤。在这激动人心的百年间,人类的精英们不仅聚焦于工业生产的引流,同时用创造性的行动示范唤醒被工业早期催眠的人类意识,让传统和现代携手,让理性和浪漫交织,让人性重新回归。正如亚历山德罗·格里罗所言,每件展品都成为万花筒中的碎片,更确切地说,是150余部传记。

(图为展览现场)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中方策展人苏丹认为,本次展览既是一次关于现代设计知识的科普,又是一次历史线索的集中披露。“通过和亚力山德罗·格里罗的交流,我逐渐意识到历史的形态虽有线性的本质,有时更像一个多中心的矩阵,有资格进入矩阵的作品都是历史片断的中心,每个物品背后都有一个惊世骇俗的个人,并折射出他们鲜明的主张和独特的方法。”苏丹形容此次展览是精炼的,也是华丽繁茂的,“一件件历史的物证沿时间轴线呈现出从种子到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的形态,这是基因的力量,也是时间的力量。”

(图为展览现场)

  比亚杰蒂-科尼格设计收藏来自一个关注现代设计的家族,由意大利设计博物馆负责管理,他们的收藏跨越了一个多世纪,伴随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延展、变异的全过程。本次展览从策划到展出历时三年半,最终克服了疫情之下的重重阻力,得以以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方式呈现。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