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打卤,一般说来,在北京凡是蔬菜做的浇头不勾芡的叫汆儿,勾了芡的才称卤。比如既可以有茄子汆儿面、菠菜汆儿面,也可以有茄子卤面、菠菜卤面。但打卤面的卤并不是简单的卤,而是按照一种特定工艺精心熬煮出来的。
  首先,要把猪硬肋切成大薄片儿下到滚开的水里焯,舀出浮沫儿后再将调料包下到滚开的锅里一起煮。
  调料不光是花椒、大料,还要按照中药的配伍原则配上砂仁、白蔻、丁香等不下十几味香料,同时根据季节相应调整。煮肉的工夫是漫长的,为的是让肉的浓郁和调料的馨香充分交汇,尽数融在汤里。咕哪半个多钟头后汤煮得差不多了,对上口蘑汤,加上葱、姜,  还有泡发的木耳、黄花、海米、干贝、玉兰片、洗净的口蘑,点上酱油接茬儿再熬,直到用筷子在大肉片儿上轻轻一杵,能出个窟窿,才算熬透。勾上薄薄的米汤芡,汤汁顿时显得光泽滋润。
  熄了火,把打好的鸡蛋液小心浇淋在滚烫的汤上。顷刻间,一朵朵薄薄的蛋花在棕红色的汤中弥撒翻滚,黄白相间,如纱如云。点上几滴喷香的香油,一锅香醇的卤就算打成了!
  吃打卤面讲究卤多面少。盛上半碗面,浇上半碗卤,品尝的就是卤的醇香。不能搅拌,就那么边喝卤边吃面,感觉才更是味儿。若是一拌,卤就獬了,前味全失。吃打卤面不能加醋,也不放其他菜码儿,这样才能充分体味打卤的滋味。
  本文摘编自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吃货辞典》作家崔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