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开展的农旅融合项目——水稻画。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5月29日,重庆乡村振兴局成立。5月中下旬,市级选派的604名乡村振兴驻乡驻村干部陆续到岗,与当地齐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这意味着,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重庆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开启了一场新时代的“接力赛”。

图为经过统一规划的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一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文科摄
  锚定新目标——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有机衔接
  脱贫攻坚战之后,中央决定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这是一项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乡村振兴,这也是重庆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促进城乡经济循环,释放乡村消费投资潜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在此次驻乡驻村工作队员出发前,他们都拿到了一份《工作队任务清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梳理发现,这份清单中,注重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驻乡驻村干部的工作,一方面是帮助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与帮扶,让绝对贫困动态清零,让脱贫成效更可持续。另一项就是通过发展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全面落实“五个振兴”要求,实现共同富裕。

酉阳花田乡梯田一景。唐宇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拉起新队伍——
  让共产党员、优秀的人、能干的人崭露头角
  有人,乡村才有活力,发展才有动力。在乡村振兴中,重庆向478个村选派市级驻村干部。
  区别于脱贫攻坚战,除了向原建档立卡贫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选派外,乡村振兴还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有组织能力、有产业基础、有重点项目、有辐射效应、能够率先实现振兴的示范村和区县确定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选派驻村干部,加强其发展力量。
  据统计,重庆共向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选派126名市级驻乡干部。
  “此次选派的都是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业务年轻骨干。”一位参与选派政策制定的人士透露。
  在用人导向上,本次选派突出选优派强特色,让优秀的人,能干的人崭露头角,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
  比如,市委办公厅帮扶集团的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选派副所长、研究员柯剑鸿,前往酉阳县花田乡生基村担任驻村干部;
  市农业农村委帮扶集团的市农技总站,选派了肥料科科长王帅,前往彭水县岩东乡河坝村担任驻村干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驻乡驻村干部,还注重选派中共党员,其中,第一书记全是中共正式党员。
  在管理和政策激励方面,借鉴脱贫攻坚工作队的管理方法,重庆驻乡驻村干部每2年轮换一次,每个月三分之二以上时间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
  派驻期间,派驻干部在原单位的待遇、福利不变,同时原单位还要给与额外的生活补助、交通补贴、通信补贴等,还要购买保险,每年安排一次体检,解决好后顾之忧。
  “刚到花田乡的第一天,很多队员行李都没打开,就开始走访和调研。”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市委办公厅乡村振兴帮扶集团驻酉阳花田乡工作队队长李小平介绍,一天调研结束后,工作队和当地干部开了个见面会。没想到见面会开成了工作讨论会,从晚上七点开到了快夜里零点。“节奏太快啦!”李小平十分感慨。
  同样一幕,在丰都栗子乡也上演了。“凌晨散会后,不少人还意犹未尽,拉着我们继续讨论。”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乡村振兴帮扶集团驻丰都栗子乡工作队副队长杨砚翔说,这是压力,也是动力,只有加倍好好干,才能不负期待。
  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作风,履新即履职、起步即冲锋、开局即决战,这就是驻乡驻村队员的工作状态。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乡村振兴帮扶集团驻丰都栗子乡工作队栗子社区第一书记董超衍和同事们一同走访边缘易致贫户,了解老人病因、症状和治疗情况,宣讲医保政策,科普医疗常识。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走好新路径——
  做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富民产业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
  围绕“五个振兴”新路径,如何在新时期开展好乡村振兴工作?重庆农科院副院长苟小红认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只有牵住“牛鼻子”,乡村振兴才能行稳致远。
  具体到实施路径,破题的目光聚焦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上,以求在重庆这个山地丘陵面积占比高达98%的地方,实现生态与发展的双赢。
  “产业振兴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以前山高水远的区位困境和分散破碎的资源劣势,转化为绿水青山、宜农宜旅的发展潜力。”苟小红认为,要实现这个转变,就要做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这篇文章。
  近年来,重庆按照“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晚熟柑橘、脆李、榨菜、中药材、加工型辣椒等产业,形成了山地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不少地方还走出了农旅融合之路。
  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践中,通过农田宜机化改造,让过去的“鸡窝地”“巴掌田”释放出了高产潜力;
  通过精细化种养、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通过绿色化生产,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让生态为农业增值增效、农业为生态添绿添彩。
  “今后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要立足山地基础,抓住生态优势,丰富产业业态,瞄准高效目标。”苟小红说。
  在栗子乡,驻乡的杨砚翔和同事们通过几天的走访,将优化产业布局的目光瞄准了大米产业。“栗子乡生态好,几乎无污染。”杨砚翔介绍,工作队和当地镇党委商量后,决定重点打造栗子乡的大米产业,依托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突出绿色概念,打响品牌。
  “未来,我们还要用好用好生态和人文两个宝贝,助力乡村振兴。”杨砚翔说,栗子乡还将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实现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富民产业。
  久久为功,苦干实干,乡村振兴必将带来产业、人气两旺,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记者佘振芳 赵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