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全媒体 罗芸
  6月17日,首届中国(重庆秀山)山银花节暨武陵山中药材博览会在秀山举行,国家山银花产业发展联盟及山银花研究院正式成立。
▲热闹的展会现场。记者罗芸摄
  秀山县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我市山银花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县,该县已发展包括山银花在内的中药材基地38万亩,“十四五”期间,秀山将通过巩固道地中药材产业链,打造“武陵药都”,实现以中医药为核心的文化健康旅游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
  一波三折,山银花终成“致富花”
  早在1972年,秀山就开始规模种植山银花,并在1983年成为原四川省重点扶持的银花生产基地县,全县在地面积约1.5万亩。
  2003年后,秀山金银花面积不断扩大。但因“金银花”“山银花”名分之争,秀山的银花被归为“山银花”,价格降至高峰时的10%,花农积极性受到重创,产业发展一度低迷。
  最近几年,中药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追捧,“山银花”功效也得到正名,秀山银花产业发展迅速,成为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产业。
▲山银花深度加工产品受到关注。记者罗芸摄
  目前,秀山山银花生产面积已达21万亩,生产基地覆盖15个乡镇52个村2万余农户,其中贫困村28个,带动贫困户4521户。该县已建成清溪—溶溪平阳盖、隘口—钟灵太阳山2个万亩山银花产业示范带,培育了“一村一品”专业村25个,其中国家级示范村1个、市级示范村2个。
  健全产业链,产加销一条龙发展
  在种植面积实现规模发展基础上,秀山着力打造完善的山银花产业链条。
  在育苗方面,秀山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培育出“渝蕾一号”等良种山银花品种,每年育出“渝蕾一号”种苗数量超过200万株,提供给县内外种植户。
▲山银花提取物。记者罗芸摄
  在加工方面,该县已培育出山银花产地初加工厂45家,从事山银花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130余家;引进海王、步长、红日三大中医药上市企业入驻秀山工业园区,对山银花就地实行精深加工,打造100亿级中医药产业集群。目前,该县已经成功获批重庆市特色产业(中医药)基地。与此同时,秀山与西南大学、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等单位紧密合作,成立了秀山银花研究中心、国家现代中药资源信息和技术服务秀山站、重庆市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中药材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秀山技术推广站,研发试制了银天颗粒、银花饮料等产品。秀山银花的蒸气杀青、热风干燥和低温烘干等加工技术,处于全国行业领先地位。
  在销售方面,该县探索“互联网+”新途径,银花茶等产品上架“村头”电商平台触网销售,基本形成“良种繁育—种植基地—产地初加工—园区精深加工—电商网络销售”全产业链架构。
  在品牌打造方面,该县已注册了“秀山银花”地理商标,“秀山山银花”被认定为重庆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山银花成功纳入“渝十味”品牌。制定了《秀山银花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等12个地方标准,统一制订全县山银花初加工产品的包装和标识,并建成全县中药材质量追溯系统,大幅提高了秀山山银花的市场竞争力。
  打造“武陵药都”,推动乡村振兴
  山银花已成为秀山脱贫致富的“金花花”。为了进一步加快山银花产业发展,该县提出了“12211”战略,即打造“一库”——武陵山中药材种质资源基因库;“两基地”——全国著名道地中药材基地县、武陵山中药材产品加工基地;“两中心”——武陵山优质中药材良种种苗繁育中心、武陵山中药材现代物流中心;“一示范区”——重庆市生态健康旅游示范区;“一百亿”——到2025年,全县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及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全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
  未来,秀山将继续优化发展机制,加快基地建设,重点支持规模在20亩至50亩的规模经营农户加快基地建设,使山银花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常年投产15万亩以上,争取产量达到全国25%以上,品质走在全国前列;加大技术研发,修订完善山银花各项地方标准,加强规范化管理,扎实推进2个万亩示范带建设,培育15个规模2000亩以上的专业村;发挥产地优势,建设标准化中药材物流仓库,创建重庆武陵山片区中药材现代物流基地,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秀山及周边中药材加工业主、经销商逐步向物流园区聚集,培育中药材产地市场;开展中药资源监测,收集市场信息,构建中药材生产发展预警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建立科研平台,强化科技支撑,以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以有关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联合县内主要医药企业,组建武陵山中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博士后、院士工作站,开展中药基础研究、产品研发、药品检测检验,增强核心竞争力;建成武陵山优质中药材良种种苗繁育中心和绿色药材种植基地;加大招商力度,壮大经营主体;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入驻秀山发展山银花产业链条,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