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随着农村“沉睡”资源被唤醒,越来越多的土地“流转”出一片新天地。以前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如今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向着生态化、规模化、现代化大跨步发展,在对接市场需求中不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一棚多用”
  一体化生态产业扩大效益
  眼下正是大量“春货”上市的季节,在沙坪坝区中梁镇庆丰山村,130个大棚里的羊肚菌正通过定向收购的方式依次出棚。

羊肚菌长势正好。张浩 摄
  近年来,羊肚菌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俏销市场。瞄准这一市场需求,2020年8月,沙坪坝区新稷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范常伟在中梁镇庆丰山村从农民手中流转出120亩土地开始种植羊肚菌。

羊肚菌大棚内部。张浩 摄
  早在2017年,范常伟就在中梁镇开办羊肚菌菌种培育厂,专门搞菌种研制、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同时也将菌种销售全国各地。随着中梁镇近年来乡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加上有育种的经验和市场渠道,范常伟把成果研发、实验栽培和成果孵化“全产业”落户中梁镇。
  “我有技术,加上羊肚菌自身经济效益高,为何不全面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呢?”范常伟告诉记者,经过前期的探索研究,羊肚菌的市场需求很大,如果只是育种搞研发,就有点“大题小作”,不如形成一体化的生态产业。
  对接生态、绿色,范常伟给自己盘下的130个大棚定位为“现代都市农业”。他告诉记者,选择在中梁镇落户,首先是离重庆主城近,有大的市场;其次是羊肚菌的种植不会破坏生态,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还能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范常伟还介绍,130个大棚里的羊肚菌现已被定向收购一空,整体产值在300万左右。同时自己多年来在羊肚菌研发上积累起来的人气,也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学习。“前段时间全国羊肚菌现场培训就是在我这里办的。”范常伟笑着说。

范常伟正在查看大棚里羊肚菌长势。张浩 摄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底为羊肚菌的生产时间,等到大棚“空窗期”到来,范常伟将改变大棚的用途,从种植羊肚菌改种植应季水果和蔬菜。“种植羊肚菌的大棚是按照现代化农业的要求搭建,也有利于其他农作物的生长。”范常伟告诉记者,“一棚多用”不仅充分发挥“棚”的价值,同时分季节错峰生产的方式,也让效益发挥最大化。
  目前,范常伟的整个产业链员工近100人,除了少部分技术研发人员外,大部分还是以当地村民为主。从事采摘和基础管理工作的村民胡玉兰告诉记者,每个月她的收入大概在2000元左右,且工作时间也特别灵活。
  “无土栽培”
  同样的土地创造成倍产值
  三月春光明媚,本是踏春赏花的季节,而在中梁镇庆丰山村的“阿Q农场”却是另一番景象。人们争先“钻”进大棚里,对一株株通过靠“水”培育出来的蔬菜颇感兴趣。

“阿Q农场”里的水培蔬菜。张浩 摄
  一进大棚就感觉绿意盎然,许多架子上摆满了正在生长的蔬菜,奇怪的是这些蔬菜都不是长在土里,而是长在一个个托盘或者管道中,所有蔬菜的根系直接浸润在流动的“水”中。
  所谓的“水培”也叫做“无土栽培”,顾名思义就是以配置好的营养液取代传统蔬菜种植的土壤。该农场负责人张金鑫告诉记者,这些蔬菜根部接触的“水”,就是取代土壤的关键——营养液,而“水培”的技术核心就是营养液的控制,向植物提供水分、养分、氧气等,从而保障蔬菜的生长。
  通过流转土地,目前农场搭建有两个水培蔬菜大棚,面积都在800平方米。张金鑫告诉记者,按照这样一个面积计算,800平方米的传统土地种植蔬菜,一季可以长出3000多棵蔬菜,但是在水培大棚里,靠营养液一季能培育出15000多棵。不仅如此,水培大棚一年可以种植蔬菜6—8季,而且还能培育一些国外优良蔬菜品种,其口感也比土壤种植的蔬菜要好。此外,配备的营养液也是对人体安全无害的,所以水培蔬菜更绿色、更有机。“与传统种植业相比,水培蔬菜具有更高的质量,而且用同样的土地就可以贡献成倍以上的产值。”张金鑫说。

“阿Q农场”里的水培蔬菜。张浩 摄
  除了“水培”,在大棚的一旁还有种在“土”里的西红柿。这些“土”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而是叫“椰糠”,是从椰子外壳纤维加工过程中脱落下的一种纯天然的有机质,经加工处理后的椰糠是目前最理想的有机栽培基质,它具有气水比和容重优秀、可再生、可持续的优点,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经椰糠栽培生产的蔬菜水果品质好,产量也高,摆脱了土地对农业的束缚,解决了土壤连作障碍问题。
  通过科技转换原有的蔬菜种植技术,产品的价格自然也不低,但迎合了现在人们对绿色无污染食品的一种追求。张金鑫把这样的产品叫做“高端精品农产品”,目前在一些大城市已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张金鑫告诉记者,仅2020年,他所经营的两个大棚的年产值在60万元左右。

张金鑫正在介绍水培蔬菜的培育流程。张浩 摄
  依靠水培技术和椰糠栽培技术,张金鑫的“阿Q农场”目前也正在申报农产品绿色、有机标识认证。今年,张金鑫的农场又增添了大棚15个,准备在有机生态的基础上建设智慧型农场,在扩大经济效益中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张金鑫说:“通过在村民家门口打造现代化的农业,能够让村民改变对传统农业的认知,进而提升他们在致富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