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央广夜新闻

央广网

【今日调查】秸秆焚烧为何“屡禁难止”?

2015-10-20 23:45: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20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国家环境保护部近日通报:近两周在20个省份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卫星遥感巡查的监测数据,反映出严峻的污染防控形势,也让秸秆焚烧问题再度进入公共议程。焚烧秸秆,既污染环境,又导致土地板结,而且还存在影响空中和陆地交通的隐患。秸秆燃烧被禁十六年,为何依然在烧?“禁令”为何走进困局?秸秆的“绿色通道”又在哪里?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秸秆焚烧屡禁难止:污染防控形势严峻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副局长汪冬青向记者介绍,2015年10月5日至17日,全国20省(区)共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862个,比2014年同期增加54个,增幅为6.68%。其中,山东、河南、辽宁等地最多。从秸秆焚烧火点强度看,平均每千公顷耕地面积火点数排序为前5位的省份依次为辽宁、山西、山东、河南、吉林。

  据记者了解,不少火点位于机场、高速公路和国道周边等禁烧区,问题比较严重。焚烧秸秆浪费资源、污染空气环境、极易引发火灾、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汪冬青表示,尤其是接下来一段时间,东三省将进入秸秆焚烧多发高峰期。

  记者走访了福建漳州诏安县,在路边稻田有不少农民正在燃烧秸秆,滚滚白烟飘向空中,空气中弥散着呛人的味道。当地诏安深桥镇平屿村的沈阿婆告诉记者说:“没有烧的话以后拖拉机怎么犁田,以前都装去卖,现在没人要就没有了。烧了就作肥料。”

  和沈阿婆一样,随着晚稻收割完成,连日来,当地很多农民都选择把秸秆就地燃烧,只有个别农民会把秸秆回收。另一位漳州诏安县当地农民告诉记者:“秸秆也没什么用,懒得收。我们卖菜才收一些去用,不然就全烧掉了。”

  据记者了解到,去年起,我国发布秸秆“禁烧令”,倡导秸秆还田。漳州诏安县也成立了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小组,建立秸秆禁烧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进行督查和责任追究。

  诏安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许建平告诉记者:“明令禁止就说我们对乡镇的一个责任制,现在对乡镇的考核每年,如果这方面没做好的话,我们考核的时候就是说,不合格。”

  记者还了解到,河南省出台了史上最严的秸秆禁烧令,夏收结束后,河南省按照着火点数,每个着火点扣除所在县市财力50万。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办公室工作人员宁晓峰说,秋季秸秆禁烧不力的县市,不仅像夏收一样,根据每个着火点50万的标准进行财政扣款外,还会对县市、区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尽管如此,河南的秸秆禁烧工作仍然差强人意,来自环保部网站公布的环境卫星和气象卫星秸秆焚烧火点监测日报显示,从9月25号到10月18号,河南省累计共监测到389个火点,累计排名第一。

  一位基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为了禁烧,他们几乎天天泡在田间地头,但还是防不胜防,不少群众还不理解。他说:“截至目前,各级禁烧工作没有其他的好办法,你像以前群众不舍得点,他还要烧锅做饭用,他还要喂牲口,原来造纸厂也能消耗麦秸,群众都把麦秸拉回家,垛那还有人收、有人要、有人买,现在好多造纸厂也关闭了,这秸秆没有出路。”

  “禁烧令”落地面临尴尬

  据记者了解,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形势的日益严峻,各级政府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防治大气污染、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严防死守、罚款拘留,可这样严的禁烧措施在落实上却面临尴尬。

  采访中,诏安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许建平向记者表示,虽然国家已明令禁止燃烧秸秆,但由于燃烧点零星分散,时间不固定,真正监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要彻底根除焚烧秸秆的陋习,关键还是要给秸秆找个好出路,引导农民综合利用秸秆,大力发展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引进新技术,让农民能既能增收又方便省事。

  许建平说:“就是(机械)还田耕作这个最重要,可以当肥料,还有就是那个人家蘑菇养殖,还有那个废纸,就是造纸,是可以当做辅料。”

  记者还走访了湖北省十里铺镇白庙村,据当地村民徐伯富介绍,他种了有13亩地,今年全部都是用机械收割的。他认为,现在不能焚烧秸秆,空气质量的确更好了,但是,秸秆不焚烧,农民怎么处理成了问题。徐伯富说:“原来烧了,烧了田好耕一些,现在耕田整不好,用机械割田也不好耕。”

  荆门秸得宝秸秆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昌林告诉记者,他为这次秋收定下了一万吨秸秆的收购目标,然而,十多天的收购总量却仅仅只有一千多吨。刘昌林说:“我们今年收购价格也不低,300元一吨,老百姓嫌这个价格比较低,因为作为我们企业来说,300元一吨这个价格就算比较高了,如果再涨价收,我们企业就承受不了。

  回想去年秸秆收购排长队的情形,企业负责人刘昌林一脸无奈。他说,今年收购情况远不如去年,一方面是农民不愿卖,另一方面是企业出的收购价格很难达到农民预期。

  掇刀区团林镇白鹤村村民陈虎向记者表示,如果秸秆回收价格不高,很多老百姓宁愿加点钱,直接粉碎回田,不愿再把秸秆运到企业。他说:“直接粉碎,打田里了,松田,他就说价格不好,就松田。”

  采访中,安徽省秸秆市种粮大户老陆向记者表示,现在秸秆利用率低,极少部分卖给发电厂和养殖户,更多的秸秆不焚烧的话,都需要打碎还田,像他这样的种粮大户,机械化程度高,现在全部都打碎还田了,但是综合考虑,农民还是觉得一把火烧掉是最省事、省力的方法。

  老陆说:“村干部没少忙,镇干部没少忙,老百姓更没少忙,大部分老百姓就想,也没有劲拉,就想一把火烧了算了。没有什么好办,现在,一个就是拉出去卖,拉出去卖成本都多,第二个最好的方法就是还田,秸秆还田,但是也不能每年都还田,每年都往地里还,地里面的秸秆太多了,我认为以后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焚烧治理:秸秆综合利用

  记者在江苏宿迁市的一些乡镇了解到,农民们通过秸秆还田、回收利用等办法,让秸秆有了好去处。

  据记者了解,当地黄墩镇今年共有3.4万亩小麦,为做好秸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黄墩镇参与夏收的150台收割机全部配置了秸秆粉碎装置,同时还投入80多台秸秆还田机械。

  镇农机站负责人闫长学告诉记者:“每台收割机要装上切碎装置,切碎秸秆长度不能超过10公分,然后均匀的抛洒在田块里,留茬高度保持在10公分左右,不能超过15公分。”

  此外,沭阳县吴集镇政府与当地一家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联系5台稻草打捆机,为各村百姓提供稻草清运服务,同时将清运出的稻草卖到周边,一方面为群众创收,另一方面也保护了大气、河道等,实现了秸秆禁烧的初衷。目前,该镇的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98.72%。

  鹏腾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许鹏告诉记者:“之所以我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看到之前农民把秸秆抛河、焚烧,既污染环境,也浪费了资源。”

  据了解,平均每套打捆机一天可作业500亩能收20吨左右秸秆,打捆后的秸秆,直接从地头运输到周边的县市进行循环利用。许鹏说:“每亩地大约能打五个草捆,每个草捆重约200公斤,像这样的草捆我们送到电厂、造纸厂、奶牛场、蘑菇厂进行回收再利用。”

  记者还走访了河北省曲村,村党支部书记任金光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剩下的玉米皮不是被村民掩埋就是焚烧,看着很惋惜。他说:“太多了!都浪费了呗!都放到坑里试图掩埋,就把这些东西扔了。咱们这的资源比较丰富,把这个利用起来。”

  在任金光的努力下,开设了“曲村玉米皮编织协会培训班”,70多名妇女聚在一起学习交流如何重新利用玉米皮制作手工产品。当地妇女告诉记者:“漂亮,感觉太漂亮了,因为这个还是废物利用起来了,还可以保护我们的环境还可以废物利用,我觉得特别好!”

编辑:王家乐

关键词:秸秆焚烧;屡禁难止;禁烧令;综合利用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国家级贫困县因焚烧秸秆被罚两千万 综合利用多年停留纸面

秋收季节秸秆焚烧是产粮大省河南每年都会遇到的问题。截至本月7号的最新统计显示,河南全省共监测到228个火点,18个省辖市中仅周口市就有火点115个,占全省总数的50%,其中国家级贫困县周口市太康县更是因此被经济处罚2000万元。

2015-10-15 16:56:00

国庆节华北遭遇重度雾霾 环保部要求重视秸秆焚烧污染防控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后半段,华北遭遇入秋以来最严重的雾霾天气,环保部昨夜通报,根据监测, 10月1日至10月6日期间,全国范围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376个,河南、山东、辽宁等地均比往年上升。

2015-10-10 11:43:00

李建明:改变秸秆焚烧就要改变农民传统生产方式

秸秆露天焚烧是普遍性的问题,对于阶段性空气污染的影响极大,李建明认为,要想改变秸秆焚烧就要下决心露天禁烧,同时推进综合利用,改变长期以来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2015-03-06 21:44: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