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央广夜新闻

央广网

【记者调查】融合教育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2015-08-29 23:59: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2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即将开始新的学期,融合教育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各地针对多年未解决的特殊孩子随班就读问题提出了新的政策。河南省将积极推进儿童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工作,河南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加大扶持力度,指导学校加强资源教室建设,配备保育教育康复训练资源和相应教师,确保今年秋季学期起招收残疾儿童入园,让特殊儿童融入同龄人中。而今年4月,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设立了学前融合教育部,试点学前融合教育工作,今年9月正式开课。天津市自2004年开始探索在普通幼儿园开展自闭症儿童康复服务。目前,天津市每个区都有一家定点幼儿园可以接纳自闭症儿童,为自闭症儿童提供融入普通幼儿园学习的教育机会。然而,政策真正获得成效,仍然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

  特殊儿童入学易被拒收

  河南在融合教育方面提供了师资和资金保障,但在现实中,学校在接受学生时需要考虑适应性等问题,融合工作并非一帆风顺。

  早上六点半,郑州市管城区外国语牧歌小学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孤独症孩子王城和妈妈也在报名的大军里。对于这个特殊的孩子,校长张国举亲自做面试,询问孩子的姓名、幼儿园等基本信息。简单的面试之后,工作人员给王城做了报名登记:“关键就是课堂他能不能坐得住。他将来如果入学的话,在课堂上,家长怎么考虑?他这种情况得有专门的人来照顾他。我先给你登记一下吧。”

  郑州市管城区外国语牧歌小学校长张国举说,他们接受报名,但因为学校不是融合教育试点,硬件和师资都达不到要求,他们要向区教育局做请示,在孩子自身条件也可以适应环境的情况下,才能接收王城入学。“可以报名,我们没说拒收,我们不知道孩子自闭到啥程度,适合不适合在这种环境,影响不影响到其他孩子。如果确实自身条件可以的话,我们接收就行了。”

  而在吉林,由于学校拒收,自闭症孩子面临上学难问题。张女士的孩子格格今年9岁,是一个自闭症儿童,为了让孩子上学,张女士从普通学校到教育局,全都跑了个遍,最后得到的答复却是“拒收”。张女士说:“虽然孩子不正常,但是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正常去上学,能有一个正常的人生吧,但是我跑了这么多年,各个学校的老师啊校长啊我都跑了都去求人家,就差跪下了,但是没有人能接受我们孩子,教育局也找了,历尽千辛万苦吧就是没有人来接受我的孩子。”

  对于学校拒收自闭症儿童的做法,记者采访了一位在教育一线工作多年的班主任尤老师。尤老师表示推行融合教育,首先要看学校的师资力量,要有专门的老师负责,但很多学校达不到这个要求,这就容易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尤老师说,如果要是做融合的话应该有特殊教育老师在教室里陪伴自闭症儿童,去规范他们的行为问题,而正常的学校里面没有特殊的老师提供陪伴。尤老师说:“尤其像自闭症的儿童他们问题行为比较严重,上课会突然大喊大叫,会突然站起来会突然有一些暴力行为,这样老师要是上课没有人组织纪律的话,又不能不管其他孩子,然后如果单独照顾他们又比较麻烦,然后对其他孩子又有一些影响。”

  尤老师告诉记者,两方家长意见不一致也是导致推行融合教育难的原因。她的班级曾经接受过一个自闭症的学生,但是面对全班家长写的联名信,该学生被迫离校。尤老师说:“家长都比较注重成绩,有他们存在必然会影响成绩,毕竟他们是有学习障碍的。我们也接收过这样的孩子,然后这个孩子刚开始看着挺好的,只是内向而已不爱说话,但是突然有一天上课这孩子就开始大喊大叫然后随地乱跑,当时这个家长就来学校找我们就说正常学校不应该有这样的孩子,然后来找我们好几天,其实他们也对这事为难,但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尤老师建议,在推进融合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有明确硬性的政策来支撑:“现在虽然国家有这种规定可以随班就读,但是没有硬性的文件说必须这个孩子必须在这个班级随班就读,我也希望国家出台一些更好的这种规定吧,比如说有专门的学校试点啊,然后让这个孩子不拖累我们这个班级成绩的情况下,不影响这个的情况下让他们做融合更好的随班就读。”

  真正融合需要特教支持

  早在2013年,郑州开始试点推行学前融合教育,如今,融合教育理念已经从学前延伸到了小学。在试点幼儿园和小学,融合教育的硬件设施比较完备,也专门聘请了特教老师。2013年,郑州市教育局曾针对孤独症儿童入学出台了相关政策,时任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毛杰表示,每一个孩子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并将在这个基础上提供细化的满足特殊需求的教育。毛杰局长说:“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尽可能地满足一些个性化的教育,能够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地、个性地健康成长。”

  但即便如此,一些已经入学的孤独症孩子家长表示,政策出台以后,大部分学校是理解接纳的,孩子入学以后怎么融、如何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仍然有待解决。金水区学生家长说:“孩子在资源教室待的比较多,很少去普通教室,他没有真正地融合。资源教室建的很好, 招了两个特教老师,但两个特教老师专业跟不上,他没法掌控这个孩子,孩子一旦出现小小的情绪问题,老师不知道怎么处理,缺少特教方面的支持。”而在郑州市郑东新区,自闭症孩子豆豆在幼儿园待了半年之后,又被迫回到了家里,豆豆的爸爸说:“学生进去了,但是学生一旦有问题之后,老师说那你先回家吧,没开除,但是无限期停你的课,也就失去意义了。”

  在青岛,有庞大的特教系统支持使得融合教育初见成效。在青岛市北区乙琳特教幼儿园,自闭症孩子和普通孩子按照1:1的比例在一个班级中上课学习。来自黑龙江的王女士儿子6岁了,经过前期康复和评估之后,儿子现在在融合幼儿园读大班。王女士说:“我孩子现在是跟随和关注不太好,普通孩子多少会带动他一下,上课回答问题,校外孩子挺积极的,几个回合下来之后,能知道怎么去回答。”史女士的女儿是融合班的普通孩子,来到幼儿园已经3年多了,在这里上幼儿园,没有托儿费,只用每个月交300块的生活费。史女士说:“这些孩子实际上只是反应比较慢,不会影响到啥,孩子本身很善良的,跟这些孩子一起,她会体谅人。”

  目前,乙琳特教幼儿园里有40多个自闭症孩子接受融合教育。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乙琳自闭症研究会理事长方静说,去融合的自闭症孩子,能力接近普通孩子。方静说:“把普通孩子和我们的孩子在一起,如果没有专业支持,那叫混合,不是融合。真正融合是他们在一起,是同龄的,是在同一间教室。最重要的一条,你有庞大的特教支持系统在背后支持这些孩子融合。”

  不过,方静坦言,目前乙琳康复训练的自闭症孩子有400多个,但只有不到15%的自闭症孩子有机会进入融合班学习,而最后进入普通小学的比例则更少。她说:“我们必须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绝大多数的自闭症孩子能力不足,你没法跟普通孩子在一起,你跟普通孩子在一起,跟不上,你不能让普通孩子停下来等。你还要保障别的孩子的人身安全。还有对自闭症孩子,也是不利的,他能力不到,他去融合,是害他的,因为他要感受压力。”

  让所有的自闭症孩子进入普通小学读书难以实现,而部分融合或许是可以借鉴的解决方案。7岁半的瑶瑶在青岛桦川路小学读二年级,星期二下午,她和学校的小伙伴一起来到青岛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自闭症部,和自闭症融合班的孩子一起上课、学习、做游戏。瑶瑶说:“老师提问题的时候,我会积极举手回答。多帮助他们,多告诉他们怎么写。”从2013年10月开始,桦川路小学的同学每周都会利用一下午时间,来到康复中心自闭症部,今年频率增加到了每周2次。自闭症部部长高青说,他们的“融合教育班”让普通孩子定期介入,同时,自闭症孩子也会定期走出去,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小学进行课堂体验。高青说:“让普通学校的老师能看到自闭症孩子,原来不是传说中的有暴力倾向,原来不是传说中的难相处。让人们认识到我们自闭症孩子,原来还有这么善良可爱的一面,更多的人能够接纳他们。”

  电影《海洋天堂》中,李连杰饰演的父亲,为自闭症儿子的安置四处奔走,心力交瘁。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乙琳自闭症研究会理事长方静说,按照目前比例,完全融合的孩子有望达到15%到20%,20%到30%是部分融合,而另外40%到50的孩子没法融合。对于这些孩子,需要的是接纳和包容,是根据自闭症孩子的个体化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康复机构患儿培训升学困难

  在安徽蚌埠儿童康复中心,患有脑瘫、智障、自闭症的孩子都在这里接受康复训练和治疗,其中有30多位是自闭症患儿,他们最大的八岁,最小的一岁多,这些特殊孩子,到了入托、入学的年龄,家长却发愁,希望让患儿到正常的幼儿园和学校多接触同龄孩子,但是目前很多幼儿园、学校对于特殊孩子的教育都比较薄弱,也不敢接收这样的特殊孩子入园、入学。自闭症患儿瀚文妈妈说:“现在就考虑这一块呢!现在的学校一般都不收,所以小孩上学怎么办,我们也在愁呢!也想上好一点,因为他现在简单的也会讲,需要什么也会讲,像这样的孩子,主要还是要跟正常的孩子融合在一块,越不融合越不行,不好上,难。”

  安徽蚌埠儿童康复中心主任张智香告诉记者,康复中心自闭症患儿中目前只有5名症状稍轻的孩子入托、入学了,大部分孩子上学都比较困难。张智香说:“有个别的入园、入学的,但是这部分孩子能入校的很少,一个就是家长很希望孩子走向正常的幼儿园,但是就是说这种机构也比较少吧,有很多家长非常苦恼,经常问我们,你看幼儿园不要,学校不收,都这么大了,天天在家里怎么办啊,你看我们有一个家长真的是跑断腿,他说找了好多大幼儿园我不敢想,小幼儿园我都去过,没有一个幼儿园收我们。”

  张智香主任认为,像自闭症等特殊孩子,让他们融入到正常孩子中去,对于他们的治疗、康复训练都有好处,关键是目前幼儿园、学校没有特殊教育班,也没有专门懂特殊教育的老师。张智香主任说:“我们正常幼儿园老师她确实没有特教这一块,没有这方面经验,束手无策。我们需要一部分懂特殊教育的老师来接收,如果老师没有特殊教育的经验,你还是搞不了这个孩子,不是幼儿园要不要的问题,进去他也没有进步也学不到东西,所以目前自闭症的孩子入学入托都非常尴尬,经常被退回来,家长都急得要命,也是一个难题吧!”

  张智香主任感慨,给患儿做治疗的过程中,也深深了解患儿父母、家庭所面临的困惑和苦恼,这些特殊孩子需要特殊的教育和看护,希望社会能多关注这样孩子们。张智香主任表示,目 前脑瘫、自闭症的病人这么多,他们希望这样的孩子能走出我们的医院,走出康复机构,融入到正常的孩子人群里面去。但是需要幼师、家长包括学校老师多方面的配合,需要社会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区伸出一把手来帮助这样的家庭和孩子。

  在河北,秦皇岛市残联下属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在对自闭症孩子们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后,会对康复程度较好的孩子进行包括语文知识、数学逻辑性思维、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融合教育,同时也鼓励家长将这些孩子送到正常的幼儿园接受普通教育。在经过融合教育后,已经有自闭症孩子能和同龄孩子一样正常交往、正常升入小学。秦皇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老师李楠说:“2010年左右吧,开始大量接这样孩子,如果程度好一点的,咱们建议或者去普通幼儿园上半天,过来半天再强化或者一个小时。那时候收的孩子在两三岁左右,现在也就是五六岁左右,有的是能半天上正常幼儿园半天做强化训练,程度好一点的有全天上幼儿园,还有一两个到了年龄上正常小学的。”

  秦皇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对自闭症孩子进行学前融合教育已进行了五年,期间遇到了不少困难,场地面积小、自闭症儿童生源和从事特教职业队伍不稳定都是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李楠老师说:“一个是场地的情况,目前是租的,场地比较小,让自闭症的孩子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幼儿园这个现在目前做不到。还有一个就是师资力量方面,工作强度承受心理压力比较大,这样的孩子教起来也比较难,前前后后也招了,好多老师就是干了一段承受不了就走了。”

  李楠表示,虽然与正常幼儿园的融合还需要一定时间,但他们也在通过其他方式促进自闭症孩子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李楠老师说:“我们现在做不到和正常孩子一起融合,但我们可以和其他障碍类型的孩子融合,在他们之间做一个互相带动的作用,尽力多组织社会的融入活动,比如六一邀请其他幼儿园的孩子和我们一起联欢,带孩子出去参观,进行社会融入活动。”

  国外融合教育方法相对成熟

  美国的特殊儿童教育问题归一部叫《全体残障儿童教育法》管。这部法律1975年颁布,实施之后,特殊儿童有权进入普通公立学校学习便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入学前,先对孩子进行评估,以决定学生在哪里学习,制定IEP,也就是个别化的教育方案。曾在美国留学的李玚表示,针对有特殊障碍的儿童,美国设有四类特殊教育机构。第一是特殊学校的幼儿班,第二类是特殊幼儿园,第三类是小学和研究机构附设的研究机构和特殊幼儿班,第四类是混合班。美国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按照年龄分阶段进行。对于0-3岁的特殊幼儿一般由家长去相关的学校和幼儿园咨询,也可派巡回教师去家庭服务。学校为残疾幼儿家长提供相应的服务。对于3-5岁,或者6岁的幼儿,大多去特殊幼儿班活动,家长可以同去,以便回去以后可以辅导幼儿。

  针对特殊儿童的课程安排也很有讲究。有着不同障碍的儿童将安排不同的课程。李玚说,早期教育的内容按幼儿的残疾程度、种类和需要进行个别安排,一般是针对弱点进行。不过,各类特殊幼儿都必须重视认真发展。通过早期干预能够使他们更好的认识周围的事物和形成概念,发展语言能力。年龄大一些的幼儿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要根据情况学习阅读技术,并培养日常生活技能、社会技能,主要活动方式是游戏。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机构内一般有一个设备齐全的大活动室,并分割成几个部分。小组活动时由3-5名,或1-2名儿童进行。李玚表示,除了课堂的学习之外,学校还会给特殊儿童一个固定的跟普通学生进行社交的时间,让孩子在交往中收获友谊。

  澳大利亚推行全纳性的教育,无论孩子个体有什么特殊状况,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教育机构都要接收。不仅如此,澳大利亚华人胡方表示,澳大利亚的特殊儿童大多数都和普通儿童一起上课。胡方说,在日本,因为有读写或处理人际关系等障碍,有一部分学生在平常的班级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在专门教室上课,成为“通级指导”的对象。所谓“通级指导”,是指有身心障碍的孩子们在自己所在的班级注册,平常在一般班级中和其他学生一样接受各学科的教学,只在对他们进行适应其障碍的专门指导时,才让他们到特教班级等特别的场所接受指导。日本目前正在逐渐完善这一教学体制,将增加更多的老师和接收学校。

编辑:王进

关键词:融合教育;前途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学前融合教育不是随班“混”读

2015-01-04 09:10:52

郑州学前融合教育期待扶持 陪孤独症儿童庆圣诞

2014-12-22 08:45:00

江西赣州:融合教育让外来务工子女不再“孤单”

2014-05-31 18:00:25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