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央广夜新闻

央广网

[记者调查]海外文物“回家”路漫漫

2015-03-31 23:47: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3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 不久前,匈牙利博物馆展出了一尊千年佛像,佛像内藏有一名高僧的遗骸,展品目前归一名荷兰收藏家所有。但福建三明市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的村民却发现,这件展品和他们村子里20年前失窃的宋代章公六全祖师肉身宝像极为相似。由此,一些村民开始搜集图片,文字等相关证据,甚至有村民来到匈牙利博物馆,近距离地观察了这尊展出的佛像。随后,福建省文物局发布消息称,经初步确认,这座“肉身坐佛”应是福建省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1995年被盗的章公祖师像,国家文物局已启动追讨程序。公开数据显示,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但成功追回者寥寥。

  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成员王锦思:漫漫国宝追讨路

  国宝“中华唐鸿胪丼刻石”,重量超过90吨,单体10立方米有余,驼形天然顽石,成碑于唐代,是唐册封管辖东北的见证。甲午海战后被日军作为战利品掠走,至今,沉睡在日本皇宫,超过一个世纪。

  去年8月,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致函日本天皇和政府,要求日本归还“中华唐鸿胪丼刻石”,这是我国民间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讨文物。 去年12月22号,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成员王锦思、启明一行踏上日本国土,他们计划在日皇明仁81岁生日当天,向他递上索要国宝“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的信函。最终,种种努力之下,他们依然没能进入皇宫。

  据王锦思回忆,当时他们本来想坐地铁去皇宫,但在地铁里还是遭到了大批警察的阻拦。当他们换乘出租车时,警察出示证件禁止出租车司机载客。王锦思一行最终到达日本皇宫外面,却被大批警察围住,最终没能进入皇宫。

  王锦思告诉记者,他们对日追回国宝的行动并未停止:“因为4月30号是此文物被掠夺的纪念日,因此我们准备在4月30日向日本使馆递交签名,进一步向日本施压。我们的签名活动已经有几万人参与,持续半年的时间。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日本政府感受到中国民间的力量。”

  对于艰难的追讨过程,王锦思认为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民间的力量很有限,没有充分的人力和财力去进行这样系统性和长期性的追讨。他很希望国家文化部和外交部等相关部门能够出面与日本方面进行接触,督促日本尽量将文物“中华唐鸿胪井刻石”归还中国。

  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首席律师刘洋:圆明园兽首追索需政府牵头

  与“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相比,2009年的圆明园兽首追索更是一场备受舆论关注的“海外追索”。

  2009年2月,佳士得在法国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和鼠首。当年不少律师主张以《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中“被盗文物的持有者应当归还被盗物”原则为依据,要求铜兽首持有者返回两件文物,但法国虽然1995年签署该公约,法国议会却一直没有批准,所以公约也就失去了实际的约束力。

  3年后的2012年,英国邦瀚斯拍卖行再次拍卖两件圆明园文物,最终在中国民众的不满声中撤拍。然而“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却让它们的回家之路越发艰难。不少业内律师告诉记者,我国大量珍贵文物是在清末至建国前期流失海外的。但三这项国际公约都诞生在20世纪中后期以后,对这部分文物’没有追溯力’。

  对此,多年在海外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的首席律师刘洋对记者表示,他们正在摸索法律之外的途径,例如交换,即用我国收藏的一些欧洲文物通过交换的方式把兽首换回来。此外,他们还考虑是否可以通过技术保管费的方式以合适的价格将之收回。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需要整合国内外的政务民间服务团体,共同商议,一起行动,争取实现文物的回归。

  从2009年到现在,刘洋也感受到了政府对文物海外追索的一些变化,相关政府部门对于海外追讨文物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刘洋认为,要尽快追讨回流失文物,政府应该牵头和引导,同时民间组织也应发挥主体作用,多管齐下,多方协商,让流失海外的文物早日“回家”。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已成功实现了多批珍贵文物的返还

  中美两国于2009年1月签署了合作打击文物走私的谅解备忘录,并加强了信息共享与执法合作。目前,国际社会已制定了一些旨在打击文物犯罪、促进非法流失文物返还的国际条约。现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介绍,近年来,我国与美国等 18个国家签订了关於防止文物非法出入境以及促进文物返还的双边协议,并从美国、澳大利亚、丹麦等国成功实现了多批珍贵文物的返还。“像美国海关稽查到的一些走私文物,就归还给我们,比如石棺石鼓。因为都是《反走私盗掘谅解备忘录》这个公约的签署国,现在缔约国之间已经按照公约精神帮助我们追索和返还流失文物。比如说瑞典,就给我们返还了汉代的陶马,日本给我们返还了北朝的造像,还有丹麦,返还了一部分陶瓷文物。”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反对回购

  目前海外文物的回流有90%我们国家是通过回购,个人或者机构参与国际商业市场上的拍卖,把文物买回来。我们国家甚至成立过流失文物的回购基金,我们买过著名画家韩湟的《五牛图》、宋代米芾的《研山铭》手卷等等。但这种方式也发生了争议,并且提高了回购的价格。比如说青铜兽首,上世纪80年代最高成交价一只是25万美元,但是保利集团2000年回购的牛首和猴首花掉了1593万港元,而青铜马首的价格是6910万港元。可见的确回购的价格也提升了,而实际上有很多业内人士是反感这样的方式,这其中就比如说有原国家文物局局长、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公开表示反对回购:“我们不会用国家的钱来回购被掠夺的文物的,因为道理很明显,今天再在我们的创口上撒盐,再叫我们用钱来给它买回来无疑是第二次的掠夺,我们不赞成国内的企业或个人去购买被掠夺的文物,应该通过法律追索文物,不应该帮助掠夺者销赃。”

编辑:李逢静

关键词:文物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