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中国之声 > 央广夜新闻

今日观察:信用社的尴尬折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哪些难题

2014-12-30 23:45: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老赖?OR无辜?安徽临泉吹响“信用社贷款清欠集结号”引关注

  央广网北京12月3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近日,安徽临泉县全县动员,为农信社清收贷款的新闻引发关注,当地成立了县长挂帅的不良贷款清收工作领导小组,纪检、组织、公检法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与。县政府向各乡镇、村庄下达清收任务,完不成任务的负责人将被停职免职,学校老师也被发动起来追贷。拒不还贷的欠贷人将被停发养老金、低保甚至拘留。

  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然而除了政府用行政权力干涉民事合同是否妥当之外,首发报道此事的《新京报》记者王瑞锋在《央广夜新闻》节目中披露:当地信用社管理乱象频发。有不少百姓反映,他们从来就没有贷过款,借贷身份被冒用,但是现在政府也在向他们催要这笔贷款!有信用社信贷员也承认:当年为了完成任务,并没有对贷款人的身份进行严格审核。问题来了:现在被清缴的除了老赖,是否也有无辜?

  进一步调查发现,类似的管理混乱,欠贷难以收回的问题在多地信用社都曾出现。如:河南临颍农村信用社管理混乱造成12亿不良贷款;山东有居民将资金存在信用社,不久发现存款已经被以“还贷”的名义强行划走;内蒙有居民准备买房,不料在办理房贷的过程中受阻,原因是他有不良征信记录,随后发现,是农村信用社员工在偷用他的身份证复印件贷款5万,导致个人征信记录不良不能办房贷。

  农民抱怨“款难贷” 信用社头疼“风险大” 难题怎么破

  农村信用社本应该是以服务三农为已任的,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支农力度与商业可持续经营之间发生了严重冲突。

  安徽淮南有农民反映,只有凭借房产证,请到公务员、教师,地方上有钱有名的人来担保,也顶多只能贷到3万、5万,杯水车薪。面对同样情况的还有河南省中牟县的农民,他们向记者抱怨:涉农的银行都是应该帮助哪些弱的、穷的,但现在所有的银行为何都是帮富不帮穷?

  手续繁杂,额度小,缺乏可行性的抵押和担保物,比如农民手头最能拿的出手的农机具并不算抵押物就让很多农民只能望款兴叹。

  然而面对农户的渴望,信用社同样是委屈不断:农业贷款风险大,政府又不提供风险补偿机制,出了问题,信用社承担不起;针对困难户的低息贷款,只能做不能说,说了,人人就都变成了困难户,都来要低息贷款,信用社还怎么经营?个别地方创新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组织由于管理不善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问题,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

  专家支招:农民土地经营权可抵押或可缓解贷款难

  农村信用社积弊重重,农村基础金融服务面临诸多尴尬,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连线《央广夜新闻》,他认为:未来农民土地经营权可以抵押或可缓解贷款难问题:“就是农民可以拿自己的承包地的经营权、或者是宅基地的经营权、或者是农村基地建设用地经营权,进行抵押,这个一旦有了抵押之后,农信社抵押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郑风田同时建议,农村金融服务不光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要加强对农民的投资培训,因为很多农民贷了款了之后,别人告诉他们怎么怎么赚钱。实际上大家一窝蜂过去之后,就出现各种各样的很大的风险,所以让贷款者获得到各种项目的培训,就是什么样贷款该培训怎么带动资金去投资;另外一个就是贷款的时候,要有保护机制,通过一些风险基金,万一有一些农民还不上之后,通过保险能够做一些补偿。”

编辑:王文伟作者: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