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中国之声 > 央广夜新闻

记者调查:我的信息 鼓了谁的钱包?

2014-11-18 00:08: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11月1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手机串码、快递单、废弃手机……互联网上,用户个人信息以五花八门的形式被随意提取,随意买卖。高科技同时伴随着高风险,网络隐私盗卖背后存在着怎样的利益链条,相关部门该如何监管?普通民众又应如何预防?记者据此进行了调查。

  30元查询手机号,2毛钱1条地址信息

  用户M小姐,曾经丢过苹果手机,就在网上购买过这样的信息,还真查到了是哪个新号码在使用手机,后来提供给警方,最终把手机追了回来。

  “我当时就找到了一个淘宝店,当时他们这个服务有几千单了吧,淘宝店主介绍他们这个服务大概是说,苹果手机每换一次SIM卡,都会向苹果公司后台发送这样的数据。他们就是能截取这个数据,知道现在此刻正在用你手机的手机号码是多少,你只需要给他手机串号。我就买了30块钱的这个服务。包括半年,可以查询5次。

  “那个服务就是一个网站,买了之后你就可以登录到那上去。页面就只有一个对话框,就是输入手机串号。我第一次查就是空白,就是显示我之前的手机号。第二次查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陌生的号码。”

  除了手机号码,还有快递单。 记者在搜索引擎输入“售快递单”等关键词,显示出大量专门销售快递单信息的网站。不少网页设计隐蔽,在链接里,打出一些售卖小商品的广告,打开显示的则是“出售快递单号,绝对真实”等标语。打开其中一家网站,记者与客服人员取得联系,得到了“2000条起售,2毛钱一条”的报价。

  这些网上出售的快递单号,一般都包含收货人姓名、联系方式、收发货地址等信息,只要付钱就能看到详情。而且这些快递单号,根据不同的类型被明码标价。一般来讲,已扫描的有收货地址的快递单售价5毛,未扫描单号的则售价1块钱。

  客服人员:“你比如说你要上海的,我就给你找上海的,你要广州的 我就给你找广州的,都是当天的。” 记者发现,卖家提供的快递单中收货人的信息基本准确,对于个人信息被出售,这些收件人表示并不知情。

  淘宝刷单、短信广告,个人信息“用处广”

  刘春燕是长春市净月区一家快递中转站的负责人,她负责附近四个小区4000户左右居民快递件的中转收发。她跟记者介绍,她经常收到相关的短信要求购买快递单号和消费者信息:“有的时候加你微信,有的时候加你qq,有的卖家也通过电话联系你,问你有没有好朋友啦?还有曾经总买货的啦,地址啊,电话号什么的?”

  而这些买主都是用这些信息来做什么,刘春燕介绍,买家多为淘宝商家,目的是“刷钻”,以提高店铺的信誉度。“有做淘宝网店的,有做微信微商的,几乎都是这些,买顾客的收件地址电话号。可能更多是刷信誉,增加自己的信誉度什么的。这样的话能造成一些假信誉,给自己销量更好一点提升更好一点。”

  徐州九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姜大从则提到部分厂商利用用户信息进行推销,“手机里面有手机号码,有一部分厂商需要这些号码,他对徐州推销一个东西,他不通过正规渠道,如果他对所有的号段,以垃圾短信发出去的话,那成本肯定是高的。这些号码都是实实在在老百姓使用的,他一下子把数据推送出去以后,他的数据价值就很高了。”

  手机达人:良好习惯能规避风险

  下载一些不正规的软件或者扫描了二维码也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用户在一些不明的软件市场或者软件下载平台上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那些软件后台都有可能会盗取用户的信息,。现在,比较多的是大家扫描的二维码,有些二维码可能隐藏了一些病毒,扫入了二维码的病毒也会盗取个人隐私和信息。资深手机达人小苗告诉记者:“现在智能手机有个定位功能,这些大家都不陌生,天气预报、导航、地图都需要这个功能,像苹果手机,手机自带的地图里面是默认自动开启常去地点这个功能的,如果你打开定位服务,它会记录你所去的地点,而且适时更新,这些记录下来的位置信息都会传到苹果公司去,这样的话,你带着手机去哪个地方都会全部泄露给别人。”

  无论你的手机是安卓还是苹果系统,都存在手机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只要接通网络开启应用,你的通讯录可能就被“裸奔”,小苗以安卓手机中的广告为例,告诉记者大部分恶意广告都会窃取使用者地理位置、手机号等,而有的手机助手类别的软件在备份数据过程中就会同步用户信息到自己的数据库。

  目前,一些专业的安全测评平台已经建立,一些安全公司或研究机构也提供了免费或付费测评链接供用户使用。为防止隐私数据泄露,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小苗也有自己的方法:“首先从苹果系统中,我们可以从设置隐私项目中,关闭一些选项,包括诊断与用量,给予位置的IID广告,并在选项中,开启不跟踪,另外尽量不要选择越狱,因为越狱后会有很多不是苹果官方商店里下载的软件,这样会使隐私泄露的风险提高。对于安卓手机来说,轻易不要选择,容易被恶意软件获得高权限,另外可以安装一些大厂商的安全软件,来监测手机的应用进程,看看有哪些软件未经许可就发送数据,发现后选择卸载他们,当然这些不能保证安全告诉不会泄露隐私,但是通常有良知的厂家都会采用匿名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密来保护用户的隐私。”

  观察员观点:隐私信息盗卖监管成本高

  互联网上的“隐私信息贩卖”已形成一条灰色链条,而我国已有的法律却不能对这样的现象进行有效的监管。对此,《央广夜新闻》观察员张天蔚认为难管的根本在于其监管成本太高。

  张天蔚以淘宝卖家为了“刷信誉”而购买快递单号为例,向大家分析了这其中的监管成本。“首先他得有人来提出来,比方说某人告诉,然后我们要有一个侦查,然后完了你要举证,你有可能这个信息相关目前有人花两毛钱的信息买了一堆人的信息,他自己为了给自己刷钻。那你怎么来评估他造成的这个社会危害然后进而来对他进一步的进行处罚。”

  他进一步说明目前的法律或行政监管体系难以找到低成本的监管方式。“我们并没有找到一个特别高效的、能够低成本承受的这么一种来这样防止这种信息泄漏被利用的这种方式。那么,第二个方面,我觉得可能还是要寄希望于这个技术,既然技术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那它也可能通过用技术特有的逻辑最终来解决它。”

  赵占领:个人隐私盗卖系违法,监管仍有困难

  近年来,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将用户的手机联系方式、家庭住址或是通讯录信息等隐私信息作为商品贩卖他人牟利的现象越来越多。那么,这样的行为构成犯罪吗?我国在这方面的监管体系又是怎样的呢?《央广夜新闻》连线了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律师赵占领,他表示个人隐私盗卖系违法,但监管仍有困难。

  赵占领表示:“这个肯定是违法行为,而且有的可能是构成犯罪。因为按照刑法,就是08年通过的,这里边规定,就是说有一些机构、有一些法律医疗,而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搜取到用户的个人信息。然后如果说没有经过允许,擅自倒卖,或者说提供给第三方,情节严重的话构成刑事犯罪。”

  但他同时也提到,对普通用户而言,追究法律责任的成本太大。“成本太高了,而且举证也比较困难,因为这个信息泄露的途径不能不止一个,用户他个人举证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主要是公安机关的行政监管部门的查处。”

  虽然我国近两年对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人大和各部门都有相关的规定和法律,但依然缺乏有效的监管方法。赵占领认为:“第一个,这个监管机构比较多,我们知道很多领域比如房地产、通信、金融等等。但是这些领域都有相关的监管部门,这些部门可能也出台一些相关的监管制度,但同是我们又看到,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缺少一个明确的、统一的监管机构,所以导致这个全面监管力度是不够的,这个也是要改进的地方。”

  

编辑:刘云龙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