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中国之声 > 央广新闻

[绿色中国]骑虎难下的造林大户

2014-06-29 13:16: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济源6月2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记者在河南采访了解到,退耕还林工程在当地受到普遍欢迎,不仅农户积极参与,还有很多造林大户投身其中。造林大户相比普通农户,能更快速的实施造林、有效的恢复生态。但是,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当地这些造林大户,目前正遭遇资金、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困境,面临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

  2005年,工厂做得风生水起的鲍战洲来到太行山中的济源市大峪镇大奎岭村,一眼看中了这里的荒山。由于距离小浪底水库不远,鲍战洲的规划是先种树然后间伐回笼资金再发展旅游。

  鲍战洲:当年的年也没有过,当时都是那一人多深的蒿子,进来以后啥也找不见。

  没电就买发电机,没水就从黄河抽。几年功夫鲍战洲陆陆续续承包了大奎岭村近5000亩荒山,种了23万株杨树,还有2万多棵核桃。可是,木材价格急转直下让他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鲍战洲:2005、2006年的时候大概一个立方的杨树应该能达到将近一千多块钱吧,现在大概是四百多一方,降了很多。

  当初一头扎进林业,鲍战洲用的是他熟悉的工业思维,如今这却让他吃了苦头。

  鲍战洲:品种很单一,绝大多数是杨树。可能从生态上讲,比如说多样化更好一些,但是从经营上讲的话,你越多样化就是我形成不了规模效益。

  杨树是抽水机,鲍战洲现在最大的投入就是给这些杨树浇水。杨树和水套牢了鲍战洲。

  鲍战洲:全年都在浇,雨季的时候也得浇,这地方不存水。每年浇树的费用一棵树得十多块钱吧。

  在鲍战洲近5000亩林子中,只有726亩属于退耕还林,其他的都是荒山造林。目前鲍战洲已经投入5300万元,可是每年收益包括补贴在内只有100万元左右。

  鲍战洲:现在有点后悔,为什么呢?我五千多万,我就随便去弄个什么,现在有点骑虎难下。

  和鲍战洲一样进退为难的造林大户还有克井镇枣庙村的朱文一家。朱文2000多亩山林陆陆续续投资了4000万,每年收入80万,还不够还银行贷款。朱文不得不依靠自己其他生意来补充。

  朱文:我在城里头有房地产产业。在用这个房地产等其他产业补这个。对,补这个窟窿。

  朱文希望未来能够建设一条登山的石阶,发展林下旅游,但是3000万元的投资让他无法实现。和鲍战洲一样,朱文得到的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补贴,对于经营开发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朱文:几万块钱,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多大问题。

  济源市林业局副局长杨倩分析,一个2000亩左右的林场,前三年的投入高达3000万元左右。

  杨倩:从经济角度上来说,跟投资工厂完全是两个概念。因为现在我们国家虽然说是补贴是逐年在不断地增加。但是他们投入还是相当大的,这一块产业回收的周期也比较长。

  在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大户投资热中,经营者无疑需要冷思考。林业发展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专业的知识。而政府则应该做好环境营造、政策扶持的工作。济源市林业局退耕中心主任任军战认为,对于大户来说,可以变补贴为项目扶持。

  任军战:现在我们的林业工程普遍犯一个毛病是什么?都是补助,都不是工程经费,全部是补助性的,苗木是补助,工程是补助,全部是补助。没法按工程对待,标准都比较低。

  鲍战洲想,如果当初在承包荒山时,少种些杨树,同时政府又能够对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多少投入一点,自己现在也不至于这么纠结了。

  鲍战洲:应该说是重视不够,我们也是投资商,我们也是通过招商引资进来的。那么如果说是工业企业的话,肯定不会弄这事,农业他可能不当回事。

编辑:李岸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