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3日消息(记者周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12日正式设立,包含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五个国家公园。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都具有典型的生态功能代表性。

比如,三江源国家公园主要保护青藏高原重要生态功能区,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守护的则是大熊猫、东北虎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那么,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有何独特之处?下一步,是否还将继续有新的国家公园挂牌?我们又该如何享受国家公园带来的红利呢?

首批国家公园涉及青海、西藏、四川、陕西、甘肃、吉林、黑龙江、海南、福建、江西等10个省区,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唐小平表示,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第一,通过体制试点,积极探索,在对国家公园里面的一些国际国内的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管理,形成了一个适合当地特情的管理体制和模式。第二,对它的范围边界进行了优化,比如三江源国家公园把在试点期间没有纳入范围的,像长江的源头、黄河的源头地区都已经放了进来。第三,它对整个国家公园里面一些人地矛盾比较冲突的地方进行了处置,现在处置基本上比较到位了。”

2015年,我国开始启动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经过5年努力,国家公园制度体系构建取得突破,自然生态系统有效提升,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初步形成。目前,还在试点中的国家公园有祁连山、神农架、钱江源、南山、普达措等5个国家公园。

在首批设立的武夷山国家公园里,保存着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这里有数千名原住民,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启动后,当地也在引导群众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中,并从中获得稳定收益。在现在的武夷山国家公园里,生态管护员、导游、执法队员等都成了这些原住民新的工作岗位。

在武夷山,种植茶叶几乎是大多数农户的经济来源,但以前因为管理无序,一些群众随意毁林种茶,给宝贵的森林生态系统带来很大的破坏。在被设为国家公园后,这里执行了更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对于一部分仍然保留在国家公园内的茶园,进行严格管控,禁止扩大种植面积。

武夷山永生茶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舟2016年从英国留学毕业后回乡创业,恰恰赶上了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工作的开展。方舟也在这五年间实实在在体会了国家公园给他带来的发展和变化。“茶园变公园,茶园变成了三产创收的公园,例如婚纱摄影、拍浪漫小片,无形中对我们品牌就是一个宣传,超过了损失的部分。”方舟说。

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始终秉持三大理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坚持国家代表性和坚持全民公益性。唐小平也表示,我国的国家公园首要功能是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然而由于特殊原因,实际上,在国家公园内的原住民也成为了被保护的对象。

“第一,我们确实没有地方把这么多人给迁出来;第二,我们保护也是需要人的,所以原住居民可以就地参与到国家公园的保护或一些巡护工作中;第三,我们划定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面,在不扩大规模的情况下,(居民)开展一些生产生活,特别是一些环境友好型的生产生活,影响也不是太大。”唐小平说。

就在距离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入口1.7公里处,有一个264户的小村庄——南源岭村,村子在五年间实现了易地生态搬迁、产业升级、生态完整保护的转型。武夷山市兴田镇南源岭村书记胡德清介绍,这五年间,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南源岭村有大大小小的餐饮店31家,在2019年,全村接待游客27.8万人次,旅游收入3600万元。农业这一块,我们就引导村民发展绿色生态采摘园,全村旅游加农业的收入在4000万左右,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4万元。”

生态搬迁前,村里老百姓的收入单纯依靠耕地收入,人均年收入不到6000元,五年间,仅南源岭村的人均年收入就翻了6倍还多,真实体会了生态带给村民的经济回馈。

未来,国家林草局将仍然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有序推进国家公园创建,逐步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唐小平表示,国家公园的建设未来仍存难点,需要多方协调,突破瓶颈,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共同努力。他说:“可能今后最大的难点就是管理体制的问题,特别是这次大多数都是跨省域建立的国家公园,涉及管理的政府部门比较多,所以要加强协调,使居民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