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10月11日消息(记者贡婉莹 凌姝)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这是一场同心聚力、众志成城的艰苦战“疫”,也是许多同胞挺身而出的英雄之歌。那些同样脆弱的身体,成为保护同胞们最强的盾,最硬的甲。中国之声系列报道《追寻》,11日推出《白衣在我身 人民在我心》,讲述“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我和抗疫精神】

范鸿儒:我的姥姥姥爷,他们是共和国的建设者,到我父辈,他们是我们国家繁荣富强的参与者,到现在我这一辈,在国家需要你的时候,就像去年疫情的时候,应该主动冲锋在前。

如今的武汉市第一医院繁忙、嘈杂。

范鸿儒是武汉市第一医院心内科的一名医生。我们来到医院时,他正在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查房,耐心询问病人的各项身体指征。可就在还没有新冠肺炎这个词之前,范鸿儒是一个大大咧咧、脾气火爆的武汉小伙子。

范鸿儒:我说普通话的时候还好,我说武汉话的时候,因为我们武汉人说话有很泼辣的节奏。如果说快一点或者声音大一点,像吵架一样。

范鸿儒的手机里一直保存着一张照片。去年1月23日,早晨乘地铁到单位上班,范鸿儒一出地铁站,抬头望着医院大楼。当时下着雨,天是灰蒙蒙的。

范鸿儒:那个时候对武汉来说确实是最艰难的时候。我会时不时拿出这张照片,纪念一下那段岁月。

疫情初起时,迷茫、恐惧。

范鸿儒:最先开始是无知,等到接触了很多病人以后,确实是很害怕。

疫情肆虐时,坚定、决绝。1月31日傍晚,医务处处长余芳正在为组建首批赴雷神山医疗队忙碌着,她接到了范鸿儒申请去雷神山的电话。

余芳:我觉得你还是休息一下。

范鸿儒:我还是希望我第一时间能去的。我要为我的家乡战斗到底。

余芳:你爱人没有什么意见吧?

牛晓静:余主任,我是他爱人,我没有意见。

范鸿儒出发去雷神山医院的前一天,妈妈发了一条微信。

范鸿儒:嘱咐我对待病人的时候要更多去呵护他们,脾气不要太急躁。(她)觉得那是党交给你的任务,你就应该去完成。

平淡如水的嘱咐,在范鸿儒的意料之中。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武汉告急。年幼的范鸿儒印象最深的,就是作为街道基层党员干部的妈妈,突然之间不回家做饭了。

范鸿儒:我妈每天不回家,当时我还蛮开心的。

记者:为什么?

范鸿儒:我妈老打我。当时所有武汉市的党员都要去抗洪,要么搬沙袋,要么就是守堤,因为1998年跟现在的条件是完全不能比的,要保卫大武汉。

保卫大武汉!范鸿儒的爷爷是一名抗战老兵。

范鸿儒:我觉得我爷爷一生最光荣的时候应该是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颁发了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章,这是我们家最光荣的时候。

武汉,打响过辛亥革命第一枪,经历过抗日战争时“保卫大武汉”的烽烟岁月,迎战过1998年的特大洪水……艰难险阻铸就了武汉人的勇敢刚毅,涵养了“不服周”“不信邪”的倔强与顽强。

去年2月6日,在阴冷的小雨中,范鸿儒和另外44名同事前往雷神山医院,成为首批进驻的医疗队。培训、交接,两天之后,雷神山医院正式接诊。

范鸿儒开始了在雷神山医院感染科16病区工作的第一个夜晚。

范鸿儒:那天晚上,是我第一个进隔离病房去接待病人的。施工现场我听到了许多人有地方口音,有东北的、四川的、湖南的,全国人民都在帮助我们。

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不少武汉人自发地在阳台上唱起了歌。

在这场与新冠病毒的搏斗中,有范鸿儒这样的“天使白”,也有千千万万的“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以及广大人民群众。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共产党把这八个字,写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写在14多亿中国人的生命里,写在共和国的每一寸国土上。

胸肺科呼吸科医生钟南山: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我们将努力为全球抗疫事业、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国庆长假的武汉,黄鹤楼前、东湖边上,来来往往的人们悠然自得。街头巷尾,散开了热干面的香味,回荡着武汉话的泼辣。范鸿儒行走在其间,闻着,听着,想哭,又想笑。

记者手记:

我是记者贡婉莹,范鸿儒出征雷神山医院那天发了一条朋友圈,照片里,范医生身穿军绿色大衣,背对镜头,右手撑伞,左手比出一个ok的手势,身边一个小行李箱,装着当时的范鸿儒所能估计到的一切。

照片上,街头的梧桐树一片焦黄,偶尔钻出来的几柄绿叶,格外抢眼。

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像范鸿儒一样的人有很多很多。他们害怕过,却从未退缩;他们痛哭过,擦干泪,报生命以长歌。我想,正是这样的人,用那样的勇敢,为伟大抗疫精神作了最鲜活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