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8月13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任梦岩 周洪)在互联网商超平台购物时,不知道您是否注意过,有些商家会收取1元钱的“包装费”,就像把线下对购物袋收费的情况延续到了线上。不同的是,线下消费者可以选择自带购物袋,线上却没得选,这1块钱不得不掏。

针对这一情况,近日,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对永辉超市旗下小程序强制收取“包装费”处以罚款,并责令其退还违法所得。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认为,包装收费的初衷是为了鼓励消费者少用塑料袋,消费者在线下购物时可以选择自备购物袋。但线上购物时却被强制收费,明显不合理。问题在哪儿?当事方如何回应?

 

近日,由于永辉超市旗下的微信小程序“永辉生活+”未征得消费者同意,违规收1元包装费,被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没合计4万元。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永辉云创科技有限公司自2021年1月1日起至2021年2月28日,通过微信小程序“永辉生活+”,对201480笔订单收取包装费,扣除成本后的违法所得利润为8059.2元。

对此,永辉超市发布致歉声明,表示高度重视永辉生活小程序收取1元包装费的问题,对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便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关注表示诚挚的歉意,将立即整改。对于201480笔订单,公司将按每个订单1元的补偿方式发放至用户永辉生活小程序账户内。

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华泾所副所长孙冬俊告诉记者,“永辉生活+”以环保为由,实际上的行为是强迫消费者购买商品,已经违反了《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即便是1块钱的购物袋,消费者也应该享有选择权。

“我们是依据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26条——经营者不得强迫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不得违背消费者意愿搭售其他商品或服务……这一条款进行处罚的。我们的主要来源就是2月的时候,有消费者反映在永辉小程序下单买米,本身有包装袋,他们还要再附加一个塑料袋并且收取1元钱。消费者认为,大米是有包装且有提手的,收取塑料袋费用是多余的。多次和永辉反映无果后,消费者便向相关部门反映并要求调查处理。”孙冬俊说。

孙冬俊告诉记者,“永辉生活+”以“环保”为由搭售的购物袋,实际上也通过了购物袋的销售盈利。扣除成本后,销售的购物袋盈利8059.2元。他说:“违法所得的计算,是把成本扣除以后计算出的利润,是要求永辉进行了核算的。对于扣除成本以后利润是多少,我们进行了认定。我也看到消费者反映说,能不能用环保袋,把商品给消费者以后,再拿回去重复使用?经营者在经营时也应该考虑更多更细致的方案供消费者选择。无论哪种方式,都应该考虑到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记者调查发现,多家超市的互联网APP,都会强制向消费者收取包装费,一家连锁商超APP客服称,这是为了环保。她说:“为了响应国家环保号召,我们所有采用的包装袋都是可降解的环保包装袋。正常情况下,订单里是会收取您两元配送费,然后为您减免1元,收取您1元配送费。”

不少消费者认为,去超市购物时,可以选择自己带购物袋或使用超市提供的袋子,但网络购物必须搭配超市的袋子,并不合理。

消费者1: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强制性的消费。

消费者2:(应该)让顾客选择是否要收取包装费,就像你是否要餐具也可以选。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向记者解释,当年“限塑令”要求线下商超不得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为的是用经济杠杆去鼓励更多的消费者自备环保购物袋。线下消费者是有选择权的。当下也并非所有线上商超都强制对购物袋收费,那么,永辉等商家以环保为由强制搭售购物袋,有违公平交易原则。

“线下超市的收费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消费者可买也可不买。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来看,如果是一件商品,就要赋予消费者选择权,可以购买,也可以不购买。线下的规则是否适用于线上?这当中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线上购物的消费者其实并没有可能性说,自己去准备一个购物袋,这是没有办法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了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如果把购物袋作为一个商品,那就不应该强迫消费者去选择。”唐健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