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8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张筱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7日,国家航天局发布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和巡视探测系列实拍影像。其中,有声音,也有图像,包括着陆巡视器开伞和下降过程、“祝融号”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的声音,还有火星表面移动过程视频,火星全局环境感知图像、火星车车辙图像等。

火星全局环境感知图(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官网)

5月22日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过程中,火星车上安装的录音装置获取驶离过程声音数据,音频中包括火星车驱动机构加电开始移动坡道行驶,驶上火星表面等过程现场声音。

除了火星车齿轮与着陆平台梯子之间的碰撞声,还有电机工作的声音,两种声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火星车驶离平台全过程的音频。而安装在火星车上的声音收集装置,它的任务并不是采集火星车的声音,而是想听到真正来自火星的声音。贾阳说:“最本质的目的是想听当火星表面风比较大的时候,声音的一种情况,相当于想听到地外天体的风声。”

这些来自火星的声音对于人们了解火星,开展相关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副总指挥刘继忠介绍:“特别是这一次大家也可以听到专门有火星车在离开着陆平台的时候所发出的声音,通过这些声音我们可以对火星的一些环境、大气密度等参数进行更深入分析。”

除了“祝融号”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的声音,这次还发布了系列实拍影像,包括着陆巡视器开伞和下降过程,“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移动过程视频,火星全局环境感知图像,火星车车辙图像等。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饶炜介绍,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携带的开伞过程监视相机、落火状态监视相机、避障相机,记录了降落伞弹伞、开伞和抛伞,动力减速和避障等过程。饶炜说:“设计的时候想获取一些可视化的状态,当成工程进一步改进的依据。”

着陆过程视频中第一个动作是开伞,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速,按照设计在着巡组合体进入火星大气层后,速度从约每秒4.8公里逐渐减速到每秒400米。为了进一步减速保证安全软着陆,需要采用降落伞进行减速。

当着巡组合体的速度和姿态都稳定之后,降落伞的使命就算完成了,需要在适当的高度将着巡组合体被罩和降落伞一起分离,随后通过发动机进行再一次减速。饶炜说:“这里面还有比较关键的环节,就是在多高的时候切伞,切的高度取决于后面动力下降带了多少燃料,太高也不行,切完以后马上这个舱就开始自由落地,又开始加速。如果切太晚,后面发动机提供的反推力不够减速,所以这也是比较关键的点。”

经过动力减速和避障之后,着巡组合体成功软着陆在火星表面。

截至27日上午,天问一号环绕器在轨运行338天,地火距离3.6亿千米,“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表面工作42个火星日,累计行驶236米。环绕器和火星车工作状态良好。同样都是在地外星体表面行走,“祝融号”火星车和玉兔二号月球车有哪些不同?贾阳解释说,相比玉兔二号月球车,“祝融号”火星车的工作模式大不相同,由于地球与月球之间距离较近,可以实现地面工作人员与月球车之间的交互操作。所以玉兔二号在每一次行走之前,地面人员会根据月球车发回来的前方地形图像,对行驶路线进行判断和规划之后,再告诉月球车如何行驶。但对于远在几亿公里之外的“祝融号”火星车而言,先规划再行走的工作模式很难实现。

这样一来能力更强,更加自主和智能的“祝融号”火星车行驶速度相对于玉兔二号更快一些,每天大约能够行驶18米。

后续,火星车将继续按计划开展移动、感知、科学探测,环绕器继续运行在中继轨道,为火星车巡视探测提供中继通信,并开展环绕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