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16日消息(记者丁飞 佟亚涛)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飙升,国内期货市场螺纹钢、热轧、卷板等钢材期货和石油、有色金属期货纷纷大涨。

进入4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接连表态。上期所、大商所、郑商所纷纷“出手降温”,把部分合约涨跌停板幅度和保证金水平,按照规定提高,抑制投机交易空间,近日大宗商品也出现了一些回落。此前大宗商品价格大涨的背后,驱动因素到底是什么?涨价的趋势还能持续吗?

图片来源:CFP

对于本轮大宗商品市场的上涨,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马文胜认为,上涨是全球性的,我国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具有明显的输入型特征。“特别是与CPI紧密挂钩的进口依赖型大宗商品,比如有色铁矿石、黑色等涨幅比较大。而我们自给自足的一些商品,由于前几年我们做了产能上的充分准备,所以反而市场是平稳的。”

在经济学家任泽平看来,本轮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基本面因素推动的,具体包括需求、供给,以及美元流动性的泛滥,主要原因是阶段性供求“错配”。任泽平说:“第一,今年,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都出现了需求复苏的共振。第二,供给端,虽然需求在复苏,但是像巴西、智利,包括像印度这些大宗商品的一些主要的供给国,还深陷疫情的危机当中,再加上全球比较重视环保,包括碳达峰,对供给构成了一个约束。供求的错配共同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目前猛烈上涨。”

此轮上涨也引发了监管层的关注。今年4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五十次会议。这也是进入2021年以来,金融委首次对外公开发声,即强调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5月,中国人民银行也回应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通胀走高现象,称这与主要经济体政府出台大规模刺激方案、境外疫情明显反弹,供给端仍存在制约因素以及全球流动性环境持续处于季度宽松状态有关。央行强调,目前看上述三方面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全球通胀中枢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延续温和抬升走势。任泽平认为,未来要缓解这种上涨趋势,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任泽平说:“一个是全球需求放缓,另一个是大宗商品主要的生产国,随着疫苗接种,它的生产得以恢复,供给得以恢复,需要这两个条件起码满足一个条件,大宗商品价格这种过快的、猛烈的、大幅的上涨势头才有望得以遏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美国随着经济逐步复苏,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开始转向或者说不能再大幅宽松,需要几个条件,其中有一个条件具备,我们才有可能看到大宗商品价格涨势放缓。”

马文胜认为,由于大宗商品上涨对终端消费产生了一些压力,因此大宗商品价格今后到底怎么走,可能还要看最终全球的消费以及中国的消费。他同时表示,面对大宗商品涨跌,企业一定要利用好期货市场工具。也正是由于期货市场的作用,在此轮涨价中,不少企业成功规避了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而造成的一些风险。马文胜表示:“从去年疫情出来以后,钢铁行业经历了一波疫情的快速下跌,到今年由于我们快速恢复,所造成的钢铁价格上涨。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钢铁行业经历了一波牛熊,在这个牛熊中,我们看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就是没有听说钢贸企业、钢铁行业出现任何资金崩盘的事件,在整个产业链当中没有堵点了,就是因为有了期货市场,期货市场使得企业从简单的现货变成现货、期货、期权、基差多条腿走路的商业模式,为它们构建了护城河。”

根据央行综合研判,目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我国PPI,但输入性通胀风险总体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