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杭州3月12日消息(记者陈瑜艳 浙江台记者王途越 萧山台记者孟飒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杭州萧山机场海关查获了两件申报为“棉质刺绣女装上衣”和“铜摆件”的进境商业快件,虽然披上了普通快件的外衣,但是依旧9难逃机场海关工作人员的法眼。经专业机构鉴定,这两件物品实际是一件清代龙袍和一尊明代佛像摆件。

如果您看过一些有关清代历史的小说或是戏剧,想必对龙袍的价值略知一二。人们熟知的天子所穿的龙袍,一般都是绣着九条“五爪龙”,而这也一定程度象征了皇帝是“九五之尊”。龙袍不仅用料考究精细,制作工序谨慎繁杂,在这件丝织品的背后也同样蕴含了“万世升平”“一统河山”等吉祥尊贵的寓意。

这两件文物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它们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这件龙袍真的是某位皇帝穿过的吗?

????

(杭州海关查获的清代龙袍 图片来源:杭州海关微信公众号)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件龙袍上绣有龙、蝙蝠、祥云、海浪等精美纹路,配有鎏金铜扣,保存得十分完整。而这个铜佛像雕琢精美,比较有年代感。海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在对这两批商业快件进行核查时,发现申报价值仅为381元和169元,且过机图像异常,经开箱查验,发现物品与实际申报不符,经专业机构鉴定,都是文物,其中清代龙袍价值15万元,明代佛像价值3万元。杭州萧山机场海关工作人员解智说:“第一眼看上去还以为它是一件戏服,但是再仔细看一下,发现它的用料和做工都非常精致讲究,所以我们聘请了专业的机构进行鉴定。经过鉴定以后,这是一件清朝后妃所穿的龙袍。”

在普遍印象中,龙袍是古代皇上穿的,妃子也能穿龙袍么?

作为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修复了大量包括清代龙袍在内的纺织品文物。国丝馆技术部副主任王淑娟说,清代女性也有龙袍,女龙袍为圆领、右衽、大襟、左右开气、袖有袖身、接袖、综袖、马蹄袖端的明黄色的长袍。龙袍上的花纹有三种类型:第一类为饰金龙九条,间以五色云纹及福、寿纹,下幅饰八宝立水,领托前后正龙各一条,左右及交襟处饰行龙各一条,袖相接的地方饰行龙各二条。绵、夹、裘根据季节而定。王淑娟说,清代的龙袍不同等级龙的数量和形制不同,龙袍的颜色不同,皇后、皇贵妃是黄色,贵妃和妃子用金黄色,相比大众熟知的龙,十二章纹更多是帝王专属,但同样可以在晚清的慈禧龙袍上找到。王淑娟介绍:“比如皇后、妃子的衣服上也会绣。‘十二章’纹,十二个图案,每个图案代表不同的寓意,其实一般情况下是在帝王的龙袍上面才会绣‘十二章’纹,但像慈禧这么有各种欲望的女性,她的衣服上绣有‘十二章’纹,其实这是一种僭越,也是毫不奇怪。”

因为龙袍的特殊材质和复杂工艺以及承载的文化价值,让坊间甚至有了“文物中的文物”的名号。

王淑娟说,龙袍是丝绸所制,丝织品是有机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染料也以天然染料为主,经过长年的日晒和风化,加上虫蛀和细菌侵蚀,非常脆弱。部分甚至会出现一碰就碎的情况,同时部分服饰上,还配有黄金、白银、珍珠等复杂配件,修复难度相当高,有时候需要用上高科技的绉丝纱。“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三个人左右大家合作修(一件),也花了三到四个月的时间。”

王淑娟介绍,清代龙袍以满族的传统袍服为原型,经历了造型、装饰和制度的演变,起源于后金,形成于顺治,发展于康熙,成熟于雍正,定型于乾隆中期成为吉服,代表了清代皇家织绣技术和服饰艺术表现的最高水平,受到中国纺织史、服饰史学术界和文物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这两起伪瞒报寄递事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海关工作人员提醒大家,根据有关规定,以藏匿、伪装、瞒报、伪报或其他方式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境的货物、物品或者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行为,都属走私行为。邮寄快递进境时应如实申报品名、价格,增强国门安全和自身消费安全意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解智说:“ 我们国家是鼓励文物回流的。符合条件的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可以根据进口藏品免税暂行规定,免税进口文物等藏品,以从事收藏研究展示等公益性活动。个人邮寄携带文物入境,应该如实向海关申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超过限值限量的,需要按照货物规定办理通关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