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国家各部委如何落实?

  中国之声权威访谈系列报道《迈好第一步 见到新气象》,10日推出报道《“稳”字当头,守好百姓“钱袋子”》,访谈对象: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

  央广网北京1月10日消息(记者柴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的关键词是什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说,就是一个“稳”字。他说:“我们常说稳健的货币政策,大前提是稳健,然后才是要精准、要灵活、要适度。”

  过去一年,央行三次“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1.75万亿元,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明显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分层次、有梯度地出台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创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有力支持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易纲表示,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他说:“在总量上,我们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它们的增长速度同名义的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匹配。在结构上,主要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金融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在改革开放上,要深化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巩固我们现在贷款利率下降的趋势,更加注重加强预期管理和引导,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把握好内部和外部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我国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在易纲看来,这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别着手。他说:“首先在宏观上,我们要稳住宏观杠杆率。2020年的三季度以来,宏观杠杆率增速已经放慢;2021年我们完全有把握使得宏观杠杆率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上。在微观上,我们要稳妥处地置个体机构风险和重点领域的风险。要健全金融风险的预防、预警和处置问责制度体系,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补齐监管短板。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防范好金融风险,特别是不要让风险积累。在处置风险的过程中,要坚持依法合规、稳妥有序,完善处置风险的长效机制,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的资本金。与此同时,要加强行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02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浮动,即期汇率自5月底的7.1附近到达目前的6.5附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易纲认为,全球对比看,人民币汇率非常稳定,2020年以来的升值主要是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反映。

  易纲表示:“我们首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了经济正增长。基本面要好于全世界各个主要经济体,汇率呈现一个比较强的走势。从整个对一篮子货币来看,我们的升值非常温和。2020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一共才升值了6.9%,欧元兑美元升值超过8%。从汇率因素来看,是美元在走弱。美元指数在2020年差不多走弱了将近10%,也就意味着其他货币相对于美元要升值。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平常心来看待汇率的升值问题,它还是整个内外均衡的一个稳定器和调节器。”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恢复,疫情期间短期政策的退出问题和货币政策是否转向的问题,受到市场高度关注。易纲认为,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一直保持了正常的货币政策。他说:“因为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就没有大水漫灌,我们总说‘保持一个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所以我们的利率是一个正利率,然后我们的货币也没有做量化宽松。总体来讲,中国的货币政策即使在2020年最困难的时候,也是一个正常的货币政策。”

  另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首次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也就是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易纲指出,这意味着我国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要发生深刻的转变,而服务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是2021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金融工作的重点。

  易纲表示:“在刚刚结束的人民银行的工作会议上,我们已经对绿色金融和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作了具体安排。下一步,我们关键是做好绿色金融政策的设计和规划,发挥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三大功能。第一个功能是资源配置,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第二个功能是风险管理,要加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第三个功能就是市场定价,通过推动建设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形成碳排放权的合理价格。只要有了价格,有了交易,金融就能够发挥配置资源和管理风险的重要功能。”